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及3D建筑打印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65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3D建筑打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及3D建筑打印设备。该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相对两侧及下侧均为敞口;壳体的顶板上沿一侧敞口至另一侧敞口的方向间隔的安装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混凝土喷头,并且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混凝土喷头的喷射方向均朝向壳体内;壳体的顶板上固定安装隔离板,缓凝液雾化喷头的喷射端和混凝土喷头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该装置能实现缓凝液和混凝土的协同喷施作业,从而实现在3D建筑打印混凝土结构时,缓凝液能够实时喷洒在混凝土上,防止混凝土的凝固,实现相邻的两层混凝土结构的软接茬,使混凝土墙体表面没有明显的分层痕迹,粘结性更好、更稳固。更稳固。更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及3D建筑打印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3D建筑打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及3D建筑打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3D建筑打印技术的发展,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3D建筑打印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3D建筑打印的方式主要为层叠式的打印。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混凝土层的打印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导致在进行上层打印时,下方的混凝土层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凝固,这样,上层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接茬方式为硬接茬。
[0004]硬接茬的混凝土结构不仅导致墙体的外观有明显的分层,而且两层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差、墙体质量低,限制了3D建筑打印方式的应用,并且极大的降低了3D打印混凝土纵向的折弯性能。
[0005]目前,3D打印用混凝土通常很少添加缓凝剂,即使添加少量的缓凝剂其目的也是为了调节可打印的时间。由于在3D打印时,一定要实现上一层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强度,新打印的混凝土才不会压塌上一层混凝土,因此,3D打印混凝土中需要添加速凝剂来实现快速硬化的目的。所以,既要达到上一层混凝土硬化具备一定的强度,又要使表层混凝土不凝结能够与新混凝土实现软接茬,这是一个矛盾问题,该问题尚未被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及3D建筑打印设备。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以及下侧均为敞口;所述壳体的顶板上沿一侧敞口至另一侧敞口的方向间隔的安装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混凝土喷头,并且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混凝土喷头的喷射方向均朝向壳体内;壳体的顶板上固定安装隔离板,缓凝液雾化喷头的喷射端和混凝土喷头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壳体上同时设置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混凝土喷头,可以实现缓凝液和混凝土的协同喷施作业,使缓凝液能够实时喷洒在混凝土上,防止混凝土的凝固,使相邻的两层混凝土结构之间可以通过未凝固的混凝土实现软接茬连接;设置隔离板可以防止在作业中缓凝液和混凝土在喷射时发生交叉混合。
[0009]进一步,所述壳体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壳体沿两侧敞口所在的方向移动。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可以使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混凝土喷头在运动时的喷射效果更均匀。
[0011]进一步,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所述混凝土喷头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
上;所述壳体的运动方向朝向所述混凝土喷头所在的方向。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实现缓凝液覆盖在混凝土结构的上侧,使上表面的混凝土的凝固速度降低的同时,下部混凝土的凝固不受影响。
[0013]进一步,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所述混凝土喷头的位置均可调节。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可以使本技术的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的适用性更加广泛,使用过程更加灵活。
[0015]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板上开设有两个喷头孔,两个所述喷头孔在水平方向位于所述隔离板的两侧;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所述混凝土喷头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螺纹,并且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所述混凝土喷头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限位螺母;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所述混凝土喷头分别穿过一个所述喷头孔,并且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所述混凝土喷头上的两个所述限位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顶板上下两侧;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所述混凝土喷头分别可沿其所穿过的所述喷头孔上下移动,并通过两个所述限位螺母固定。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调节过程简单高效。
[0017]进一步,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隔离板的下边缘位于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所述混凝土喷头的喷射端下方。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进一步增加隔离板的隔档效果。
[0019]进一步,在水平方向上,所述隔离板与所述混凝土喷头的距离大于所述隔离板与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的距离。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能够保证混凝土喷头快速喷射混凝土,降低隔离板对其的阻碍效果,提高该装置的打印效率。
[0021]进一步,所述隔离板、缓凝液雾化喷头和混凝土喷头在竖直平面上平行布置。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打印效果的均匀程度以及隔离板的隔离效果。
[0023]进一步,所述隔离板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高度略高于其下部边缘时,隔离板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防止此时由于隔离板的阻挡而导致打印过程无法进行,也能防止刚性的隔离板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造成损坏。
[002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3D建筑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的剖面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的纵截面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中,壳体的俯视图。
[00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0]1、缓凝液雾化喷头;2、隔离板;3、混凝土喷头;4、壳体;41、喷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2]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4,壳体4的相对的两侧以及下侧均为敞口;壳体4的顶板上沿一侧敞口至另一侧敞口的方向间隔的安装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混凝土喷头3,并且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混凝土喷头3的喷射方向均朝向壳体4内;壳体4的顶板上固定安装隔离板2,缓凝液雾化喷头1的喷射端和混凝土喷头3分别位于隔离板2的两侧。
[0033]本技术在壳体4上同时设置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混凝土喷头3,可以实现缓凝液和混凝土的协同喷施作业,从而实现在3D建筑打印混凝土结构时,缓凝液能够实时喷洒在混凝土上,防止混凝土的凝固,这样,相邻的两层混凝土结构之间可以通过未凝固的混凝土实现软接茬连接,从而使打印后的混凝土墙体表面没有明显的分层痕迹,并形成粘结性更好、更稳固、更完整的整体墙体。
[0034]本技术在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混凝土喷头3设置隔离板2,可以防止在作业中,缓凝液和混凝土在喷射时发生交叉混合,避免了混凝土提前与缓凝液混合而导致的混凝土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0035]优选的,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混凝土喷头3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壳体4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可带动壳体4沿两侧敞口所在的方向移动;这样,在壳体4运动的同时,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混凝土喷头3的喷射能够更加均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壳体(4),所述壳体(4)相对的两侧以及下侧均为敞口;所述壳体(4)的顶板上沿一侧敞口至另一侧敞口的方向间隔的安装有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混凝土喷头(3),并且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混凝土喷头(3)的喷射方向均朝向所述壳体(4)内;所述壳体(4)的顶板上固定安装隔离板(2),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1)的喷射端和所述混凝土喷头(3)分别位于所述隔离板(2)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壳体(4)沿两侧敞口所在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所述混凝土喷头(3)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壳体(4)从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1)至所述混凝土喷头(3)的方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所述混凝土喷头(3)的位置均可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混凝土软接茬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顶板上开设有两个喷头孔(41),两个所述喷头孔(41)在水平方向位于所述隔离板(2)的两侧;所述缓凝液雾化喷头(1)和所述混凝土喷头(3)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冬有汪智勇何昌毓张钰王建黔李长虹马旺坤王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