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限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62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配置在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扭矩限制器包括:第一传递部件,与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的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在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反向地倾斜的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第二传递部件,与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的另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与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一方抵接的第二环状锥面;第三传递部件,具有能够与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另一方抵接的第三环状锥面;以及紧固机构,将第二及第三传递部件紧固,以使第二环状锥面与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一方抵接,并且第三环状锥面与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另一方抵接。由此,能够抑制扭矩限制器以及包括该扭矩限制器的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充分确保扭矩限制器的极限扭矩。并且充分确保扭矩限制器的极限扭矩。并且充分确保扭矩限制器的极限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扭矩限制器


[0001]本公开涉及配置在从驱动源被传递动力的第一旋转部件与从该第一旋转部件被传递动力的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扭矩限制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知有一种驱动装置,包括:与发动机连结的输入轴;作为第一电动机(发电机)的输出轴的电动机轴;与副轴驱动齿轮一体化的副轴输出轴;将输入轴、电动机轴及副轴输出轴相互可传递动力地连结的行星齿轮组;包含与副轴驱动齿轮啮合的副轴从动齿轮及差动驱动小齿轮的副轴;包含与差动驱动小齿轮啮合的差动齿圈的差动装置;以及经由驱动齿轮与副轴从动齿轮连结的第二电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驱动装置中,输入轴的前端经由包含允许预先确定的范围内的扭矩的传递的扭矩限制器的阻尼装置与发动机的曲轴连结。扭矩限制器包含干式摩擦材料,阻尼装置(扭矩限制器)配置在前盖的外侧,以使因摩擦材料的磨损而产生的磨损粉末不会向第一及第二电动机、行星齿轮等分散。
[0003]另外,以往,作为包括与发动机连结的输入轴、第一及第二电动机以及行星齿轮的驱动装置,公知有包括配置在第一电动机的转子轴与行星齿轮的太阳轮之间的扭矩限制器的驱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驱动装置的扭矩限制器是具有多个圆盘板的湿式摩擦卡合装置,与第一及第二电动机、行星齿轮一起配置在壳体的内部。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191760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52122号公报
[0006]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包括干式的扭矩限制器的驱动装置中,为了应对磨损粉末的产生,需要将扭矩限制器和驱动机构隔开的部件(前盖),难以抑制该驱动装置的大型化。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湿式的扭矩限制器与被油润滑
·
冷却的电动机、齿轮类一起配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不需要前盖那样的分隔部件。然而,为了充分增大湿式的扭矩限制器的极限扭矩,需要增加圆盘板的直径、张数,难以抑制扭矩限制器以及包括该扭矩限制器的驱动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扭矩限制器以及包括该扭矩限制器的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充分确保扭矩限制器的极限扭矩。
[0008]本公开的扭矩限制器配置在从驱动源被传递动力的第一旋转部件与从上述第一旋转部件被传递动力的第二旋转部件之间,上述扭矩限制器包括:第一传递部件,与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的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在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反向地倾斜的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第二传递部件,与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的另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与上述第一传递部件的上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一方抵接的第二环状锥面;第三传递部件,与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的上述另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与上述第一传递部件的上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另一方抵接的第三环状锥面;以及紧固机构,将上
述第二及第三传递部件紧固,以使上述第二环状锥面与上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上述一方抵接,并且上述第三环状锥面与上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上述另一方抵接。
[0009]本公开的扭矩限制器配置在从驱动源被传递动力的第一旋转部件与从第一旋转部件被传递动力的第二旋转部件之间,且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传递部件和紧固机构。第一传递部件与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的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在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反向地倾斜的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第二传递部件与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的另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与第一传递部件的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一方抵接的第二环状锥面。第三传递部件与第一及第二旋转部件的另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与第一传递部件的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另一方抵接的第三环状锥面。紧固机构将第二及第三传递部件紧固,以使第二环状锥面与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一方抵接,并且第三环状锥面与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另一方抵接。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第二及第三传递部件的外径的增加,并且充分确保一对第一环状锥面与第二及第三环状锥面的接触面积。因此,通过对第二及第三传递部件施加充分的紧固力,能够充分确保不会产生一对第一环状锥面与第二及第三环状锥面的滑动的扭矩的上限值亦即极限扭矩。其结果,根据本公开的扭矩限制器,能够抑制该扭矩限制器以及包括该扭矩限制器的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充分确保极限扭矩。此外,本公开的扭矩限制器可以配置在被供给油的空间内,也可以配置在被供给油的空间之外。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例示搭载有包括本公开的扭矩限制器的驱动装置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
[0011]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扭矩限制器的剖视图。
[0012]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个扭矩限制器的剖视图。
[0013]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又一个扭矩限制器的剖视图。
[0014]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个扭矩限制器的剖视图。
[0015]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又一个扭矩限制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
[0017]图1是表示搭载有包括本公开的扭矩限制器10的驱动装置1的车辆V的概略结构图。车辆V是以电动发电机(旋转电机)MG为驱动源的电动汽车,驱动装置1从电动发电机MG向与车辆V的左右一对驱动轮DW连结的一对驱动轴(输出轴)DS输出动力。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除了电动发电机MG之外,还包括在该电动发电机MG与一对驱动轴DS之间传递动力(扭矩)的齿轮系2、和收容电动发电机MG及齿轮系2的壳体3。
[0018]电动发电机MG是包括定子S及转子R的同步发电电动机(三相交流电动机),经由未图示的逆变器与蓄电装置(电池,省略图示)交换电力。电动发电机MG作为由来自该蓄电装置的电力驱动而产生驱动扭矩的电动机工作,并且在车辆V的制动时输出再生制动扭矩。
[0019]定子S包括环状的定子铁心和卷绕于该定子铁心的三个(三相)定子线圈,经由未图示的多个螺栓紧固(固定)于壳体3。转子R包括环状的转子铁心、配置在该转子铁心的轴向的两侧的端板等,并固定于中空圆筒状的转子轴RS的一端。转子轴RS经由未图示的轴承由壳体3支承为与一对驱动轴DS平行且旋转自如,并经由扭矩限制器10与中空圆筒状的输
入轴IS同轴地连结。
[0020]齿轮系2包括副轴驱动齿轮21、副轴从动齿轮22、驱动小齿轮(末级驱动齿轮)23、以及具有差动齿圈(末级从动齿轮)24的差动齿轮25。副轴驱动齿轮21是与上述输入轴IS一体地旋转的外齿轮。副轴驱动齿轮21可以与输入轴IS一体成型,与输入轴IS分体的副轴驱动齿轮21也可以固定于该输入轴IS。
[0021]副轴从动齿轮22是与副轴驱动齿轮21啮合的直径比该副轴驱动齿轮21大的外齿轮。副轴从动齿轮22与由壳体3支承为同转子轴RS、输入轴IS及一对驱动轴DS平行且旋转自如的副轴CS一体地旋转。驱动小齿轮23是例如与副轴CS一体成型为位于与副轴从动齿轮22相反的一侧的、直径比该副轴从动齿轮22小的外齿轮。由此,驱动小齿轮23与副轴从动齿轮22及副轴CS同轴且一体地旋转。但是,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扭矩限制器,所述扭矩限制器配置在从驱动源被传递动力的第一旋转部件与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传递动力的第二旋转部件之间,其中,具备:第一传递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及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在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反向地倾斜的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第二传递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及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另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传递部件的所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一方抵接的第二环状锥面;第三传递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及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所述另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传递部件的所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另一方抵接的第三环状锥面;以及紧固机构,将所述第二传递部件及所述第三传递部件紧固,以使所述第二环状锥面与所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所述一方抵接,并且所述第三环状锥面与所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所述另一方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限制器,其中,所述第一传递部件及所述第二传递部件划分出沿着所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所述一方与所述第二环状锥面的接触部的外周或内周延伸的环状空间,所述第一传递部件及所述第三传递部件划分出沿着所述一对第一环状锥面的所述另一方与所述第三环状锥面的接触部的外周或内周延伸的环状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限制器,其中,所述一对环状锥面和所述第二及第三环状锥面具有相互不同的硬度,所述一对环状锥面和所述第二及第三环状锥面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彻郎吉田嘉宽竹下仁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福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