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462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变倍光学系统(ZL)由第1透镜组(G1)和后组(GR)构成,该第1透镜组(G1)具有正的光焦度,该后组(GR)具有多个透镜组,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后组(GR)的多个透镜组包含第2透镜组(G2),该第2透镜组(G2)配置于后组(GR)的最靠物体侧,并具有正的光焦度,变倍光学系统(ZL)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15<f2/f1<0.80其中,f1:第1透镜组(G1)的焦距,f2:第2透镜组(G2)的焦距。透镜组(G2)的焦距。透镜组(G2)的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开有适合照片用相机、电子静态相机、摄像机等的变倍光学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变倍光学系统中,难以得到小型、明亮且良好的光学性能。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326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第1本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由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第1透镜组和后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后组具有多个透镜组,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后组的所述多个透镜组包含第2透镜组,该第2透镜组配置于所述后组的最靠物体侧,并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007]0.15<f2/f1<0.80
[0008]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0009]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0010]第2本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由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第1透镜组和后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后组具有多个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第1透镜组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前侧固定组和前侧对焦组,所述前侧固定组的位置在进行对焦时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前侧对焦组在进行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011]0.60<fP1/(

fF1)<1.00
[0012]0.80<(

fF1)/fw<1.40
[0013]其中,fP1:所述前侧固定组的焦距,
[0014]fF1:所述前侧对焦组的焦距,
[0015]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设备构成为具备上述变倍光学系统。
[0017]关于第1本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由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第1透镜组和后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后组具有多个透镜组,在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中,以如下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各透镜: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后组的所述多个透镜组包含第2透镜组,该第2透镜组配置于所述后组的最靠物体侧,并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
条件式,即,
[0018]0.15<f2/f1<0.80
[0019]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0020]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0021]关于第2本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由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第1透镜组和后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后组具有多个透镜组,在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中,以如下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各透镜: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第1透镜组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前侧固定组和前侧对焦组,所述前侧固定组的位置在进行对焦时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前侧对焦组在进行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即,
[0022]0.60<fP1/(

fF1)<1.00
[0023]0.80<(

fF1)/fw<1.40
[0024]其中,fP1:所述前侧固定组的焦距,
[0025]fF1:所述前侧对焦组的焦距,
[0026]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结构的图。
[0028]图2的(A)、图2的(B)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9]图3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结构的图。
[0030]图4的(A)、图4的(B)分别是第2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31]图5是示出第3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结构的图。
[0032]图6的(A)、图6的(B)分别是第3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33]图7是示出第4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结构的图。
[0034]图8的(A)、图8的(B)分别是第4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35]图9是示出具备各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相机的结构的图。
[0036]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37]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9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相机(光学设备)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该相机1由主体2以及安装在主体2的摄影镜头3构成。主体2具备拍摄元件4、对数码相机的动作进行控制的主体控制部(未图示)以及液晶画面5。摄影镜头3具备由多个透镜组构成的变倍光学系统ZL以及对各透镜组的位
置进行控制的透镜位置控制机构(未图示)。透镜位置控制机构由对透镜组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使透镜组沿着光轴向前后移动的电动机以及对电动机进行驱动的控制电路等构成。
[0039]来自被摄体的光,通过摄影镜头3的变倍光学系统ZL被聚光,到达拍摄元件4的像面I上。到达像面I的来自被摄体的光通过拍摄元件4被光电转换,作为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未图示的存储器。记录在存储器的数字图像数据,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而显示在液晶画面5。另外,该相机可以是无反光镜相机,也可以是具有快速复原反光镜的单反类型的相机。另外,图9所示的变倍光学系统ZL示意地示出具备在摄影镜头3的变倍光学系统,变倍光学系统ZL的镜头结构不限定于该结构。
[0040]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变焦镜头)ZL的一例的变倍光学系统ZL(1)由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第1透镜组G1和后组GR构成,该第1透镜组G1具有正的光焦度,该后组GR具有多个透镜组。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后组GR的多个透镜组包含第2透镜组G2,该第2透镜组G2配置于后组GR的最靠物体侧,并具有正的光焦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由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第1透镜组和后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后组具有多个透镜组,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后组的所述多个透镜组包含第2透镜组,该第2透镜组配置于所述后组的最靠物体侧,并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15<f2/f1<0.80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2.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由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第1透镜组和后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后组具有多个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第1透镜组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前侧固定组和前侧对焦组,所述前侧固定组的位置在进行对焦时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前侧对焦组在进行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60<fP1/(

fF1)<1.000.80<(

fF1)/fw<1.40其中,fP1:所述前侧固定组的焦距,fF1:所述前侧对焦组的焦距,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0<ft/fw<2.00其中,f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01<Bfw/TLw<0.20其中,B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后焦距,TL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60<YLE/IHw<1.00其中,YLE:配置于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直径,IH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最大像高。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FNOw<2.8其中,FNO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F值。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00
°
<2ωw<35.00
°
其中,2ω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全视场角。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30<fw/f1<0.70其中,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后组的所述多个透镜组包含第2透镜组,该第2透镜组配置于所述后组的最靠物体侧,并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30<f2/fRw<0.65其中,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fR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后组的合成焦距。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后组的所述多个透镜组包含最终透镜组,该最终透镜组配置于所述后组的最靠像侧,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50<(

fGE)/fw<1.00其中,fGE:所述最终透镜组的焦距,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0<(L1r2+L1r1)/(L1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竹史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