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61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属于钢管制造的机械技术领域。提供的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四个第四支架、一个第五支架、两块轴承支板、四根转杆、十六个轮子、十六根第一铰、两根第二铰、八个滚动轴承、四根螺杆和四个螺母,该装置能够实现固体物料的精准投放、减小固体物料对转炉的炉罐的冲击作用,并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灵活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好的特点。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管制造的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转炉的冶炼过程中经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物料,通常采用吊车和料斗配合加入的方式,这就存在如下的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料斗在空中的稳定性较差,固体物料难免会磕碰到炉罐的内衬;另一方面由于投料的位置相对较高,高处坠落的固体物料也会对炉罐的内衬产生非常严重的冲击作用,同样也会造成炉罐的内衬的局部损坏,导致炉罐中途被迫进行修补,这就缩短了转炉的炉罐的使用寿命,不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可能影响到转炉的生产作业率。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CN102839253A公开一种转炉合金加料旋转装置,其主要由外筒、旋转体、溜槽体、托轮、下料管、法兰、开启件、齿轮、固定体和手柄组成,然而该装置只能解决溜槽体和转炉的炉罐的对中问题,但不能有效降低合金的投料高度,会导致对炉罐的内衬产生非常严重的冲击作用,同样也会造成炉罐的内衬的局部损坏。专利文献CN103525975A公开一种电炉或电转炉炉后合金加料系统成套设备,其主要由上料设备、高位料仓、可伸缩式输送机和可移式加料装置组成,由于该装置基于PLC联网和S7

400模块编程技术,因此投资相对较大,同时也不能有效降低合金的投料高度,会导致对炉罐的内衬产生非常严重的冲击作用,同样也会造成炉罐的内衬的局部损坏。专利文献CN202415597U公开一种转炉喷补料罐加料装置,其主要由罐体和位于罐体顶端的倒锥组成,该专利装置的设计相对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加料,具有安全、省时、省力的特点,但也不能有效降低合金的投料高度,会导致对炉罐的内衬产生非常严重的冲击作用,同样也会造成炉罐的内衬的局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本技术装置采用对称结构进行设计,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联合使用,能实现转杆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升降;轴承支板和滚动轴承的联合使用,能实现第二支架和转杆的联动;第二支架的使用能实现第一支架的倾斜;第一支架的使用能实现第五支架车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移动;第一支架的一个第一本体、两个第二凸台和第五支架的两个第五本体的联合使用,能构成一个长方体状的空间;第一支架和第五支架车的联合使用,既能实现固体物料的精准投放,又能有效降低固体物料的投放高度、减小固体物料对转炉的炉罐的冲击作用,因此,本技术装置的使用效果相对较好。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四个第四支架、一个第五支架、两块轴承支板、四根转杆、十六个轮
子、十六根第一铰、两根第二铰、八个滚动轴承、四根螺杆和四个螺母,其中:
[0007]所述第一支架由一个第一本体、四个第一凸台、两个第二凸台、四个第三凸台和四个第四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三凸台和所述第四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一凸台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上端面,两个所述第二凸台也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上端面,四个所述第三凸台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下端面,四个所述第四凸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左右两个端面;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个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凹槽,用于对所述轮子进行导向;所述第三凸台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所述第一通槽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所述第四凸台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
[0008]所述第二支架由一个第二本体和八个第五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五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八个所述第五凸台分为四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左右两个端面;每组的两个所述第五凸台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支架的第四凸台;所述第五凸台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所述第二本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转杆的隔离段;所述第二本体还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0009]所述第三支架由一个第三本体、八个第六凸台和四个第七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七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六凸台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八个所述第六凸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本体的上下两个端面,四个所述第七凸台同时位于所述第三本体的下端面;所述第六凸台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螺孔,所述螺孔之内拧接有所述转杆,所述螺孔同时也贯穿于所述第三本体;所述第七凸台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所述第三通槽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
[0010]所述第四支架由一个第四本体和一个第八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四本体和所述第八凸台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八凸台位于所述第四本体的下端面;所述第八凸台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转杆的卡位段;
[0011]所述第五支架由两个第五本体和两个第九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五本体和所述第九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九凸台同时位于两个所述第五本体之间;所述第五本体的前后两个端面分别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所述第四凹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九通孔,所述第九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
[0012]所述轴承支板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支板的上端面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滚动轴承;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转杆的第一轴承段或第二轴承段;所述轴承支板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0013]所述转杆由同轴的第一轴承段、隔离段、第二轴承段、螺纹段和卡位段连接组成;
所述第一轴承段、所述隔离段、所述第二轴承段和所述螺纹段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轴承段和所述第二轴承段的直径相等,且均小于所述隔离段的直径、但均大于所述螺纹段的直径;所述螺纹段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用于拧接所述第三支架的螺孔;所述卡位段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四支架的第三凹槽。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的螺纹端拧接有所述螺母。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子、所述第一铰、所述第二铰、所述滚动轴承、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均为标准件。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四个第四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转杆式的转炉加料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支架(1)、一个第二支架(3)、一个第三支架(4)、四个第四支架(6)、一个第五支架(7)、两块轴承支板(2)、四根转杆(5)、十六个轮子(8)、十六根第一铰(a9)、两根第二铰(b9)、八个滚动轴承(10)、四根螺杆(11)和四个螺母(12),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由一个第一本体(101)、四个第一凸台(102)、两个第二凸台(103)、四个第三凸台(104)和四个第四凸台(105)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本体(101)、所述第一凸台(102)、所述第二凸台(103)、所述第三凸台(104)和所述第四凸台(105)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一凸台(102)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01)的上端面,两个所述第二凸台(103)也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01)的上端面,四个所述第三凸台(104)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01)的下端面,四个所述第四凸台(10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01)的左右两个端面;所述第一凸台(102)的一个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凹槽(106),用于对所述轮子(8)进行导向;所述第三凸台(104)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通槽(109),所述第一通槽(109)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8);所述第一通槽(109)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107),所述第一通孔(107)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a9);所述第四凸台(105)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108),所述第二通孔(108)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b9);所述第二支架(3)由一个第二本体(301)和八个第五凸台(302)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本体(301)和所述第五凸台(3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八个所述第五凸台(302)分为四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本体(301)的左右两个端面;每组的两个所述第五凸台(302)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二通槽(304),所述第二通槽(3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支架(1)的第四凸台(105);所述第五凸台(302)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303),所述第五通孔(3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b9);所述第二本体(3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305),所述第六通孔(305)之内穿设有所述转杆(5)的隔离段(502);所述第二本体(301)还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306),所述第七通孔(306)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1);所述第三支架(4)由一个第三本体(401)、八个第六凸台(402)和四个第七凸台(403)连接组成,所述第三本体(401)和所述第七凸台(4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六凸台(402)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八个所述第六凸台(402)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本体(401)的上下两个端面,四个所述第七凸台(403)同时位于所述第三本体(401)的下端面;所述第六凸台(402)的轴线位置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小冬薛建国姜涛米永峰林东吕洪礼白立刚赵江张顾贤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