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连接结构和机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36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连接结构和机动车辆。其中该减振连接结构用于将发动机的ECU模块安装到发动机的缸体上,该减振连接结构包括整体上柱形的阻尼件(2)以及穿设于所述阻尼件(2)内且中空的支撑组件(3),所述阻尼件(2)旨在安装到所述ECU模块(1)上;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阻尼件(2)的底部的支撑环(31)和穿设于所述阻尼件(2)中的套筒(32),所述支撑环(31)固定在所述阻尼件(2)中以便阻挡所述套筒(32)从所述阻尼件(2)内脱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振连接结构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该减振连接结构从ECU模块上脱落而导致的减振失效的问题。效的问题。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连接结构和机动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连接结构和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ECU模块的全称为Electronic Control Unit,即电子控制器单元,又称为汽车的“行车电脑”,它们的用途就是控制汽车的行驶状态以及实现其各种功能。主要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总线数据采集与交换,来判断车辆状态以及司机的意图,并通过执行器来操控汽车。
[0003]发动机的ECU模块一般通过螺栓直接固定于发动机的缸体上,但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自身振动增强,而ECU模块受到长期高强度的振动时容易导致ECU模块损坏,因此通常在ECU模块与发动机的缸体连接处设置减振器。
[0004]现有技术的减振器包括两个阻尼件和一个套筒,通过两个阻尼件分别套设于在套筒的两端,阻尼件的外周连接于ECU模块来进行减振。但是这样的设置由于对套筒无阻挡,会造成套筒与阻尼件由ECU模块的安装结构处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和/或其他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连接结构,所述减振连接结构包括整体上柱形的阻尼件以及穿设于所述阻尼件内且中空的支撑组件;所述阻尼件旨在安装到所述ECU模块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阻尼件的底部的支撑环和穿设于所述阻尼件中的套筒,所述支撑环固定在所述阻尼件中以便阻挡所述套筒从所述阻尼件内脱落。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阻尼件由橡胶制成,所述支撑环和所述阻尼件通过硫化工艺共同一体成型。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阻尼件的底部设置有以沉入的方式容纳所述支撑环的第一台阶。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阻尼件的顶部设置有以沉入的方式容纳所述翻边的第二台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减振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ECU模块且用于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接纳所述阻尼件的筒状安装部。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筒状安装部具有允许所述阻尼件进入该筒状安装部中的缺口。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缺口具有取值范围为5mm至8mm的开口间隙和取值范围为30
°
至45
°
的开口角度。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阻尼件包括两个端部部段和直径小于这两个端部部段的最大直径且旨在容纳于所述筒状安装部的中间部段,其中,两个所述端部部段均为截锥体形状。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筒状安装部的内侧表面具有安装型面,所述中间部段的外侧表面具有与所述安装型面相适配的配对型面。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型面包括第一直面和由所述第一直面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凹面,所述配对型面包括第二直面和由所述第二直面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凸面,所述第二直面与所述第一直面相适配,所述凸面与所述凹面相适配。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各示例性方案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的ECU模块。
[0017]本技术的减振连接结构通过将支撑环固定于阻尼件中,并用于阻挡套筒从阻尼件内脱落,同时套筒对阻尼件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进而通过支撑环间接的避免了阻尼件的脱落。由此,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该减振连接结构从ECU模块上脱落而导致的减振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文参照附图提供的详细描述而得以清楚地理解。应理解的是,下列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且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因而不能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
[0019]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减振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2示出图1中的减振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0021]图3示出与ECU模块连接在一起的减振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4示出图3中的减振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0023]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的筒状安装部的缺口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ECU模块;11、安装点;2、阻尼件;21、第一台阶;22、第二台阶;23、端部部段;24、中间部段;241、配对型面;2411、第二直面;2412、凸面;3、支撑组件;31、支撑环;32、套筒;321、翻边;4、筒状安装部;41、缺口;42、安装型面;421、第一直面;422、凹面;m、开口间隙;α、开口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实现本技术。但是,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技术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所述的各项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技术,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0027]在下文中使用了例如“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元件,这些术语仅用
于区分各个元件,而不是用于限制这些元件的本质、顺序或数目。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连接结构,其用于将发动机的ECU模块1安装到发动机的缸体上。为此,该ECU模块1上可以间隔设置有若干安装点11,本技术优选的安装点11沿ECU模块1的边缘等间隔设置,所述安装点11可以是直接在该ECU模块1上开设的孔位。该减振连接结构包括阻尼件2和支撑组件3。阻尼件2可以整体上呈柱形并且可以是中空的,该阻尼件2的外周可以插接于ECU模块1的安装点11处的孔位。支撑组件3可以是中空的,并且可以穿过阻尼件2以便对弹性的阻尼件2进行支撑。随后,可以使螺栓穿过支撑组件3的中间后连接于发动机的缸体,从而将ECU模块1安装到发动机的缸体上,同时利用阻尼件2的弹性性能,对发动机缸体的振动进行缓冲,尽可能的减少发动机的振动对ECU模块1的影响。
[0029]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阻尼件2可以包括两个端部部段23和处于这两个端部部段23之间的中间部段24,其中,两个端部部段23可以对称地设置于中间部段24的两端。中间部段24的直径可以小于端部部段23的直径,以便于当阻尼件2安装到ECU模块1上时,整个阻尼件2可以卡接于ECU模块1的安装点位中且不会沿竖直方向与ECU模块1发生脱离。每个端部部段23的靠近中间部段24一侧的横截面积可以大于该端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连接结构,用于将发动机的ECU模块(1)安装到发动机的缸体上,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连接结构包括:整体上柱形的阻尼件(2),所述阻尼件(2)旨在安装到所述ECU模块(1)上;以及穿设于所述阻尼件(2)内且中空的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阻尼件(2)的底部的支撑环(31)和穿设于所述阻尼件(2)中的套筒(32),所述支撑环(31)固定在所述阻尼件(2)中以便阻挡所述套筒(32)从所述阻尼件(2)内脱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2)由橡胶制成,所述支撑环(31)和所述阻尼件(2)通过硫化工艺共同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2)的底部设置有以沉入的方式容纳所述支撑环(31)的第一台阶(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2)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321),所述阻尼件(2)的顶部设置有以沉入的方式容纳所述翻边(321)的第二台阶(22)。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ECU模块(1)且用于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接纳所述阻尼件(2)的筒状安装部(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安装部(4)具有允许所述阻尼件(2)进入该筒状安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