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导部件、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01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4
热传导部件的第一板材部和第二板材部在第一方向上对置配置。第一板材部的第一板部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扩展。第二板材部的第二板部沿第二方向扩展,且配置于比第一板部靠第一方向的一方。收纳工作介质的内部空间是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的空间。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板部的厚度比第二板部的厚度厚。在第二板部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方的端面配置有散热器。热器。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传导部件、热交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传导部件、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对热源进行散热的热传导部件,已知有均热板。在均热板中,通过重叠对置的两张板状体,形成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空洞部。当发热体热连接于均热板时,工作流体向气相相变化。气相的工作流体移动到散热部释放潜热,向液相相变化。(例如参照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9

82264号公报)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9

822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在对置的两张板状体中的一方的厚度比另一方的厚度薄的情况下,当空洞部的内压变高时,另一方的板状体难以维持形状。因此,希望壳体的刚性提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壳体的刚性。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热传导部件具备壳体、工作介质以及散热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板材部、第二板材部以及内部空间。所述第一板材部及所述第二板材部在第一方向上对置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收纳有所述工作介质。所述第一板材部具有第一板部和侧面部。所述第一板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扩展。所述侧面部从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板材部延伸。所述第二板材部具有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扩展,且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板部靠第一方向的一方。所述内部空间是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二板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厚。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第二板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的端面。
[0011]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热交换装置具备上述的热传导部件和冷却所述热传导部件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具有箱体。所述箱体配置于所述第二板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的端面,并覆盖所述散热器。所述箱体具有制冷剂流入的流入口和所述制冷剂流出的流出口。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热传导部件、热交换装置,能够提高壳体的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从Y方向观察的热交换装置的剖视图。
[0015]图2是从X方向观察的热交换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3是从Z方向观察的热传导部件的平面图。
[0017]图4是将热传导部件的接合部分附近放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001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热传导部件100的第一板材部11和第二板材部12对置的方向称为“Z方向”,在图中标注符号Z。在Z方向中,将从第一板材部11向第二板材部12的方向称为“Z方向一方Za”,将从第二板材部12向第一板材部11的方向称为“Z方向另一方Zb”。另外,将与Z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在图中标注符号X。并且,将与Z方向及X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称为“Y方向”,在图中标注符号Y。即,Z方向、X方向、Y方向相互垂直。
[0020]另外,以下,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一个与其他任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两者无论延长到何处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另外,“垂直”和“正交”分别不仅包括两者相互以90度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及实质上正交的状态。即,“平行”、“垂直”以及“正交”分别包含两者的位置关系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移的状态。
[0021]<1.热交换装置>
[0022]图1是从Y方向观察的热交换装置500的剖视图。图2是从X方向观察的热交换装置500的剖视图。图3是从Z方向观察的热传导部件100的平面图。图4是将热传导部件100的接合部分13的附近放大的剖视图。另外,图1表示在图3中用与X方向及Z方向双方平行的假想平面P1切断热交换装置500的截面构造。图2表示在图3中用与Y方向及Z方向双方平行的假想平面P2切断热交换装置500的截面构造。图4是将图1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P放大的图。
[0023]热交换装置500具备热传导部件100和冷却热传导部件100的冷却装置200。热交换装置500安装于发热体等热源(省略图示),在从热源进行热传递的热传导部件100与在冷却装置200的内部流动的作为制冷剂的流体f之间进行热交换。即,热源通过向热传导部件100散热而被冷却。
[0024]<1

1.热传导部件>
[0025]热传导部件100也被称为均热板,安装于热源,向冷却装置200散热。另外,在与冷却装置200及热源不接触的部分,热传导部件100能够向周围的大气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热传导部件100的朝向Z方向一方Za的端面相接有冷却装置200。另外,热源能够与热传导部件100的朝向Z方向另一方Zb的端面接触。例如,热源经由热传导片(省略图示)可热传递地与热传导部件100相接。热传导片具有高热传导性和高耐热性。热传导片例如能够采用石墨片、含有热传导性材料的复合树脂片等。或者,也可以使用包含热传导性材料的散热润滑脂来代替热传导片。或者,热源也可以直接与热传导部件100相接。热源例如可以举出用于驱动车辆的车轮的牵引马达所具备的逆变器的功率晶体管。该功率晶体管例如是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的发热量一般为100W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热传导部件100搭载于牵引马达。热传导部件100的Z方向上的厚度例如为5mm以上。但是,热传导部件100的用途及尺寸不限定于上述的示例。
[0026]热传导部件100具有热源接触部(省略符号)和散热部(省略符号)。热源接触部例
如是热传导部件100中的能够与热源接触的部分,从热源进行热传递。散热部将传递到热源接触部的热释放到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100的朝向Z方向另一方Zb的端面等为散热部。冷却装置200安装于热传导部件100的散热部。
[0027]热传导部件100包括壳体1、工作介质2、芯结构体3以及散热器4。另外,工作介质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纯水,但也可以是水以外的介质。例如,工作介质2也可以是甲醇及乙醇等醇化合物、氢氟烃等氯氟烃替代物、丙烷及异丁烷等烃化合物、二氟甲烷等氟化烃化合物、乙二醇等中的任一种。工作介质2能够根据热传导部件100的使用环境适当采用。
[0028]<1
‑1‑
1.壳体>
[0029]壳体1具有收纳工作介质2的内部空间10和在Z方向上对置配置的第一板材部11及第二板材部12,另外,Z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向”的一例。另外,壳体1还具有第一板材部11及第二板材部12的接合部分13和柱部14。
[0030]内部空间10是由第一板材部11及第二板材部12围成的密闭空间,例如维持为气压比大气压低的减压状态。通过使内部空间1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工作介质以及散热器,所述壳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对置配置的第一板材部和第二板材部;以及收纳所述工作介质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一板材部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扩展的第一板部;以及从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板材部延伸的侧面部,所述第二板材部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扩展且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板部靠第一方向的一方的第二板部,所述内部空间是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二板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厚,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第二板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侧面部的外侧面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端部靠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侧面部的内侧面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侧面部的外侧面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端部靠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材部还具有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从所述侧面部的第一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外侧扩展,所述第二板材部还具有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二方向的端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侧扩展,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野雅昭
申请(专利权)人:尼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