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轨道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82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轨道转运车,包括电动轨道平车和移动控制终端,电动轨道平车具有电动驱动件、蓄电池、第一控制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摄像头,电动驱动件用以驱动电动轨道平车移动,摄像头用以获取电动轨道平车周边的影像数据,移动控制终端具有第一人机交互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第一人机交互模块、电源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一通信模块用以与第二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传输,电动轨道平车用以置于轨道上,第一人机交互模块用以输入指令并显示摄像头实时拍摄的影像数据,移动控制终端用以远程操控电动轨道平车在轨道上前进、后退或停车,其自动化程度高,且操控方便。且操控方便。且操控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轨道转运车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轨道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火力发电公司而言,其生产时需使用大量的煤料,而需要火力发电公司多是由铁路运输煤料,此时会有厂线轨道来与干线轨道连通以便于运煤列车直接进入到厂区进行卸煤,而厂线轨道的长度多为数公里至十来公里,且厂线轨道多由企业自行维护,而且厂线轨道通常无法供其他交通设备运行(其也不会设置伴随道路供自行车或汽车行驶),故企业维护人员平时对厂线轨道进行巡检或维护时,多采取步行或轨道自行车的方式进行巡查维护,但其均较为消耗体力,尤其是需携带维护工具时,其携带不便,当然也可乘坐轨道平车,这样便捷省力,且其需要人坐在上面进行操控,故在维护时,若需返程搬运工具时,也需人在其上进行操控,这样使得其降低人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实现远程操控,同时自动化程度高的一种电动轨道转运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轨道转运车,包括电动轨道平车和移动控制终端,所述电动轨道平车具有电动驱动件、蓄电池、第一控制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摄像头,所述电动驱动件用以驱动电动轨道平车移动,所述电动驱动件、摄像头、蓄电池和第一通信模块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摄像头用以获取电动轨道平车周边的影像数据,所述移动控制终端具有第一人机交互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人机交互模块、电源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以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传输,所述电动轨道平车用以置于轨道上,所述第一人机交互模块用以输入指令并显示所述摄像头实时拍摄的影像数据,所述移动控制终端用以远程操控所述电动轨道平车在轨道上前进、后退或停车。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由移动控制终端的第二通信模块与电动轨道平车的第一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连接,同时由移动控制终端控制电动轨道平车在厂线轨道上移动,同时操控人员可通过第一人机交互模块实时观察摄像头获取的影像资料来判断该电动轨道转运车的实时位置。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轨道平车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一定位模块,所述移动控制终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移动控制终端的操控人员在轨道旁边时,可操控电动轨道平车自动向其驶来并在靠近移动控制终端时减速移动直至停车。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站点控制终端,所述站点控制终端设置在所述轨道对应厂区的位置处,所述站点控制终端包括第三定位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所述第三定位模块设置在所述轨道对应厂区的位置处,所述第三定位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均与所
述第三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择一的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或第三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厂区特定位置设置站点控制终端,且在厂区的轨道处设置第三定位模块,这样可通过移动控制终端或站点控制终端操控电动轨道平车自行行驶至第三定位模块处停车。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站点控制终端具有设置在所述轨道旁并靠近所述第三定位模块处的控制台,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均安装在所述控制台上。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整洁,且集成化高。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站点控制终端还包括第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第二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电连接,并安装在所述控制台上。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通过第二人机交互模块来向第二控制模块输入指令以操控电动轨道平车。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人机交互模块和第二人机交互模块均包括显示屏和操控按键。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第一人机交互模块和第二人机交互模块均可输入操控指令并均可实时查看摄像头所拍摄的影像资料。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轨道平车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报警器,所述第一报警器均为声光报警器。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电动轨道平车在轨道上行驶时,其上的额第一报警器可以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便于他人注意察觉,同理,当电动轨道平车移动至站点控制终端处时,第一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这样可以告知他人电动轨道平车回厂以进行相应的处理。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轨道平车的车架为塑料件或铝合金材质构成,其轨轮为橡胶轮。
[00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电动轨道平车轻质化,其可便捷的搬离轨道以避免其影响列车的行驶。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上端的边缘处设有围栏。
[00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避免车架上的物品或人员掉落。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摄像头为360
°
全景摄像头。
[00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成像视觉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轨道平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轨道平车的电连接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轨道平车的俯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控制终端的结构简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控制终端的电连接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站点控制终端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站点控制终端的电连接示意图。
[0031]图中:1电动轨道平车、11电动驱动件、12蓄电池、13第一控制模块、14第一通信模块、15摄像头、16第一定位模块、17第一报警器、18车架、181围栏、19轨轮、2移动控制终端、21第一人机交互模块、22第二控制模块、23电源模块、24第二通信模块、25第二定位模块、26壳体、3站点控制终端、31第三定位模块、32第三控制模块、33第三通信模块、34控制台、35第二人机交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被更清楚地描述。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3]一种电动轨道转运车,包括电动轨道平车1和移动控制终端2,所述电动轨道平车1具有电动驱动件11、蓄电池12、第一控制模块13、第一通信模块14和摄像头15,所述电动驱动件11用以驱动电动轨道平车1移动,所述电动驱动件11、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轨道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轨道平车(1)和移动控制终端(2),所述电动轨道平车(1)具有电动驱动件(11)、蓄电池(12)、第一控制模块(13)、第一通信模块(14)和摄像头(15),所述电动驱动件(11)用以驱动电动轨道平车(1)移动,所述电动驱动件(11)、摄像头(15)、蓄电池(12)和第一通信模块(14)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3)电连接,所述摄像头(15)用以获取电动轨道平车(1)周边的影像数据,所述移动控制终端(2)具有第一人机交互模块(21)、第二控制模块(22)、电源模块(23)和第二通信模块(24),所述第一人机交互模块(21)、电源模块(23)和第二通信模块(24)均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电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4)用以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4)进行信息传输,所述电动轨道平车(1)用以置于轨道上,所述第一人机交互模块(21)用以输入指令并显示所述摄像头(15)实时拍摄的影像数据,所述移动控制终端(2)用以远程操控所述电动轨道平车(1)在轨道上前进、后退或停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轨道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轨道平车(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3)电连接的第一定位模块(16),所述移动控制终端(2)设有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电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轨道转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站点控制终端(3),所述站点控制终端(3)设置在所述轨道对应厂区的位置处,所述站点控制终端(3)包括第三定位模块(31)、第三控制模块(32)和第三通信模块(33),所述第三定位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科王勇郭震郭开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长源汉川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