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31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主动弯曲段的第一抵接边沿呈平直形、第一抵接边沿的布置方向相对弯曲单元的轴向呈倾斜设置,且相邻两弯曲单元第一抵接边沿可抵接配合,这样设计后,当拉动弯曲单元第一侧的第一牵引绳时,相邻两弯曲单元的第一抵接边沿抵接配合,弯曲单元绕第一抵接边沿向第一侧转动。由于第一抵接边沿的布置方向相对于弯曲单元的轴向是倾斜的,当弯曲单元转动时,主动弯曲段会呈现出螺旋弯曲的状态,这样便能解决现有技术主动弯曲段偏转角度不能超过180度的技术问题。动弯曲段偏转角度不能超过180度的技术问题。动弯曲段偏转角度不能超过180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人体内窥镜,尺寸小结构复杂,小巧精密的内窥镜进入人体后,需要在人体内进行转动和弯曲操作。在内窥镜的头部设置有可弯曲偏转的主动弯曲段,现有的主动弯曲段内部通常设置有两根牵引绳,通过拉动牵引绳,使其朝一侧或另一侧弯曲,带动摄像头偏转,但是现有的主动弯曲段偏转角度不能超过180度,否则主动弯曲段前端继续向后弯曲时会和主动弯曲段的后部分发生相撞或接触,遮挡了摄像头的视野,同时也阻碍了器械通道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主动弯曲段偏转角度不能超过180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具体如下: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弯曲段,应用于内窥镜,其包括多个呈螺旋形的弯曲单元,每个弯曲单元绕轴线一周,且弯曲单元依次连接形成管状结构;在弯曲单元径向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一约束部,第一约束部突出于第一抵接部外壁,内窥镜包括第一牵引绳,第一约束部用于将第一牵引绳约束于第一抵接部的外壁侧;第一抵接部具有靠近相邻弯曲单元的第一抵接边沿,第一抵接边沿呈平直形,且第一抵接边沿的布置方向相对弯曲单元的轴向倾斜设置;在第一牵引绳的拉动下,两个相邻第一抵接边沿可抵接配合,相邻两个弯曲单元可绕第一抵接边沿向弯曲单元径向第一侧螺旋转动。
[000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插入部,包括上述主动弯曲段。
[000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手柄以及上述内窥镜插入部,手柄与内窥镜插入部相连,手柄能够控制主动弯曲段弯曲。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动弯曲段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主动弯曲段的第一抵接边沿呈平直形,第一抵接边沿的布置方向相对弯曲单元的轴向呈倾斜设置,且相邻两弯曲单元第一抵接边沿可抵接配合。这样设计后,当拉动弯曲单元第一侧的第一牵引绳时,相邻两弯曲单元的第一抵接边沿抵接配合,弯曲单元绕第一抵接边沿向弯曲单元径向第一侧转动,由于第一抵接边沿的布置方向相对于弯曲单元的轴向是倾斜设置的,当弯曲单元转动时,主动弯曲段便会呈现出螺旋弯曲的状态。这样便能使主动弯曲段偏转超过180度而不会与主动弯曲段后部结构相撞或接触,同时当主动弯曲段弯曲角度超过90度时,本申请螺旋弯曲的状态还能使主动弯曲段中后部结构在观测视野中占据较小画幅或者位于观测视野外,便于使用人员观测。
[0009]本申请主动弯曲段的螺距及螺旋类型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抵接边沿布置方向与弯曲单元的轴向的倾斜角度来进行调控,通过倾斜角度控制螺距和螺旋类型的方式直观、调节方便且精度较高。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相邻弯曲单元第一抵接边沿抵接配合的方式传递牵引绳的拉力,能避免相邻弯曲单元由于转动,在弯曲侧出现较大的扭曲变形、相邻弯曲单元相互错位内嵌,错位顺序和错位深度不能确定,导致两者位置不可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主动弯曲段在弯曲过程中,相邻弯曲单元绕第一抵接边沿转动,不会发生错位内嵌等情况,有益于提高主动弯曲段转动角度的可控性及转动精度,在转动过程中稳定性强,有利于保证前端摄像模组成像效果和器械通道内器械的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动弯曲段第一角度的侧视图;
[0012]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动弯曲段第二角度的侧视图;
[0014]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主动弯曲段正视图;
[0016]图6是图5的俯视图;
[0017]图7为图5的左视图。
[0018]图中:100、弯曲单元;10、第一抵接部;11、第一抵接边沿;20、第一约束部;30、第二抵接部;31、第二抵接边沿;40、第二约束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0]对于内窥镜中的主动弯曲段而言,相关技术的主动弯曲段偏转角度不能超过180度,否则主动弯曲段前端向后弯曲时会和主动弯曲段后部结构发生相撞,遮挡摄像头的视野,同时也阻碍了器械通道工作。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会要求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超过90度,以便于观测对应角度的图像,现有的主动弯曲段在弯曲超过90度后,主动弯曲段中后部便会出现在摄像模组的拍摄范围内,并占据较大画幅,使摄像模组观测视野大幅减小,不便于医护人员观测。
[0021]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分析相关技术的结构发现,相关技术中的主动弯曲段有铆接式主动弯曲段,卡接式主动弯曲段和螺旋管式主动弯曲段等,这些主动弯曲段在弯曲时均是沿主动弯曲段所在平面内弯曲,当弯曲角度超过180度便会和主动弯曲段后部的结构发生相撞,阻碍主动弯曲段的继续弯曲;当弯曲超过90
°
主动弯曲段中后部便会出现在摄像模组的拍摄范围内。若主动弯曲段能呈螺旋形的弯曲状态便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22]为此,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主动弯曲段,该主动弯曲段包括多个呈螺旋形的弯曲单元100,弯曲单元100上设有第一抵接边沿11,第一抵接边沿11的布置方向相对于弯曲单元100的轴线呈倾斜设置,两相邻第一抵接边沿11在转动时抵接配合,进而实现了主动弯曲段螺旋偏转,使主动弯曲段弯曲角能大于180度,主动弯曲段前端在弯曲时或摄像模组观测时不会受到主动弯曲段后部结构的干扰或受到的干扰较小;使主动弯曲段弯曲角度大于90度时,主动弯曲段中后部占据拍摄模组较小视野或位于拍摄模组拍摄视野外。且本申请主
动弯曲段的螺距和螺旋类型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抵接边沿布置方向与弯曲单元轴向的倾斜角度来进行控制,通过调节第一抵接边沿布置方向倾斜角度控制螺距和螺旋类型的方式较为直观、更易调节且精度较高。
[002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主动弯曲段具体如下:
[0024]首先,请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主动弯曲段包括多个呈螺旋形的弯曲单元100,每个弯曲单元100绕轴线一周,弯曲单元100依次连接形成管状结构。也就是说,螺旋单元100的侧壁呈螺旋状布置,螺旋状侧壁绕其轴线一圈形成一个螺旋单元100,各个螺旋单元100依次首尾相连形成一个螺旋状管体结构。
[002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螺旋状管体通过多个弯曲单元100拼接形成一体结构。在本申请优选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旋状管体结构通过一体切割成型,示例性的,其可以是激光切割,高压水切割等形式。本申请若通过一体切割成型螺旋状管体结构,其切割路经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一体切割成型的卡接式等主动弯曲段简单很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加工制造的效率。且一体切割成型后各个弯曲单元100是相互连接的,整个螺旋状管体结构是一个整体,而非像卡接式或铆接式等主动弯曲段由多个单独的弯曲单元连接组成,一体切割成型的螺旋状管体结构整体性更强,强度更高。应当强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弯曲段,应用于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螺旋形的弯曲单元(100),每个所述弯曲单元(100)绕轴线一周,且所述弯曲单元(100)依次连接形成管状结构;在所述弯曲单元(100)径向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部(10)和第一约束部(20),所述第一约束部(20)突出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0)外壁,所述内窥镜包括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约束部(20)用于将所述第一牵引绳约束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0)的外壁侧;所述第一抵接部(10)具有靠近相邻所述弯曲单元(100)的第一抵接边沿(11),所述第一抵接边沿(11)呈平直形,且所述第一抵接边沿(11)的布置方向相对所述弯曲单元(100)的轴向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牵引绳的拉动下,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抵接边沿(11)可抵接配合,相邻两个所述弯曲单元(100)可绕所述第一抵接边沿(11)向所述弯曲单元(100)径向第一侧螺旋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所有弯曲单元(100)上的所述第一抵接边沿(11)的布置方向相互平行;或者,相互抵接配合的两所述第一抵接边沿(11)相互平行且相互抵接配合的两所述第一抵接边沿(11)形成一个转动副,所述转动副的布置方向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抵接边沿(11)的布置方向相同,沿主动弯曲段长度方向,各个所述转动副的布置方向与所述主动弯曲段轴向的夹角α呈递增或递减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曲单元(100)径向第二侧设置有第二抵接部(30)和第二约束部(40),所述所述弯曲单元(100)径向第二侧与所述所述弯曲单元(100)径向第一侧在所述弯曲单元(100)的径向方向上相背离;所述第二约束部(40)突出于所述第二抵接部(30)外壁;所述内窥镜还包括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约束部(40)用于将所述第二牵引绳约束于所述第二抵接部(30)的外壁侧;在所述第二牵引绳的拉动下,两个相邻所述弯曲单元(100)的第二抵接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震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