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3144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属于雷达目标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针对微动目标进行检测和定位的技术问题。该定位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雷达接收观测场景点目标的回波信号,获得匹配后的滤波信号;步骤2、根据步骤1的匹配后的滤波信号获得距离压缩后的基带信号;步骤3、在成像平面上设计成像网格;步骤4、获得成像结果;步骤5、对其中的任意两幅成像结果进行插值和配准处理得到补偿后的成像结果,以补偿由于接收孔径方位位置偏差导致的相位误差;步骤6、基于得到的补偿后的成像结果,获取微动目标能量,基于微动目标能量确定目标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SAR图像上提取出动目标,得出动目标的运动参数信息。得出动目标的运动参数信息。得出动目标的运动参数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目标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SAR只适用于静止场景的目标探测与成像,然而,在实际侦察区域中,
[0003]高价值目标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运动,如雷达天线的转动,舰船的颠簸和摆动等。这些部件的微动同样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对雷达回波的相位会产生调制作用,造成多普勒调频率时变,信号频谱展宽,体现在成像中即为SAR图像中这些目标所在的位置出现鬼影目标或散焦。这类运动将导致目标回波的相位历史发生畸变,在SAR图像中表现为无法聚焦,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探测方法无法对微动目标进行检测和定位。
[0004]雷达目标或目标部件在运动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除质心平动以外的振动、转动和加速运动等微动(Micro

motion或Micro

dynamics)[2]。目标微动会对雷达回波的相位进行调制,进而产生相应的频率调制,在由目标主体平动产生的雷达回波多普勒频移信号附近引入额外的调制边带。这个额外的调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雷达接收观测场景点目标的回波信号,获得匹配后的滤波信号;步骤2、根据步骤1的匹配后的滤波信号获得距离压缩后的基带信号;步骤3、在成像平面上设计成像网格;步骤4、重建像素点,根据天线相位中心APC到点目标的距离获得当前脉冲对所述点目标的贡献,将每个方位时刻的脉冲对所述点目标的贡献进行相干积累,得到所述点目标的重建结果;对波束照射范围内的每一个像素点进行重建,得到多幅成像结果;步骤5、对其中的任意两幅成像结果进行插值和配准处理得到补偿后的成像结果,以补偿由于接收孔径方位位置偏差导致的相位误差;步骤6、基于得到的所述补偿后的成像结果,获取微动目标能量,基于所述微动目标能量确定目标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雷达接收到的观测场景点目标的回波信号为:其中,为快时间,t
m
为慢时间,c为光速,R(t
m
)为天线相位中心APC到该点目标的瞬时斜距,j为虚数,T
p
为脉冲宽度,γ为信号调频率;f
c
为信号中心频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将式(1)变换到距离频域,则匹配滤波后的信号为:其中f
r
为距离频率,B
r
为发射信号带宽,R(t
m
)为天线相位中心APC到该点目标的瞬时斜距,k
r
=4π(f
c
+f
r
)/c为波数,j为虚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对式(2)进行距离傅里叶逆变换,得到距离压缩后的基带信号的过程为:其中k
rc
=4πf
c
/c为波数中心,并忽略了传播衰减因子对信号幅度的影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成像网格包括极坐标网格或直角坐标网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雷达目标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将每个方位时刻的脉冲对点目标的贡献进行相干积累,得到所述点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依欣雷登峰唐倩王义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