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91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包括:通过拔插及卡扣式安装于镜头座的壳体、驱动组件、滤片组件和锁定组件;驱动组件和滤片组件均被壳体包裹;驱动组件位于壳体内一端,滤片组件位于壳体内另一端,驱动组件与滤片组件活动连接,壳体两侧均固定连接一锁定组件;锁定组件一端收容于壳体内;驱动组件控制滤片组件进行直线移动从而实现滤光片的切换;锁定组件在壳体适配安装于镜头座后自动将壳体和镜头座固定;通过锁定组件有效的解决了镜头座与壳体安装不稳定的问题,使其不会因为拍摄设备在剧烈摇晃或抖动使出现镜头座与壳体松动的情况,使其安装更加稳定;通过驱动组件及滤片组件使其能够快速的进行滤光片的切换。切换。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滤光片切换器
,尤其涉及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学滤片切换器是一种自动切换滤光片的仪器设备,主要用于各种光学器件上,为了在白天和夜晚均能有清晰的成像,需要具有双滤光片切换器在白天和夜晚过滤不同的光,
[0003]现有的滤光片切换器与镜头座有一体式和分体式设计,分体式结构镜头座需要和滤光片切换器进行组装使用,现有滤光片切换器结构复杂,不便于装配和拆卸,安装后固定不牢,稳定性较差,因此设计一种装配简单、便于拆卸、稳定稳定的卡扣式滤光片切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以更加确切地解决上述所述现有的滤光片切换器结构复杂不便于装配和拆卸,滤光片切换器与镜头座安装后固定不牢,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出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包括:通过拔插及卡扣式安装于镜头座的壳体、驱动组件、滤片组件和锁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滤片组件均被壳体包裹;所述驱动组件位于壳体内一端,所述滤片组件位于壳体内另一端,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滤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两侧均固定连接一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一端收容于壳体内;
[0006]所述驱动组件控制所述滤片组件进行直线移动从而实现滤光片的切换;
[0007]所述锁定组件在壳体适配安装于镜头座后自动将壳体和镜头座固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壳和壳盖,所述安装壳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卡合位,所述壳盖通过所述第一卡合位固定安装与所述安装壳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壳表面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壳表面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滤片组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安装壳表面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对两侧位置处均设有一第三安装槽,每一所述第三安装槽均安装有一所述锁定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面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卡扣和限定块,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面设有用于所述驱动组件做轴心运动的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槽底面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相对两侧均设有一用于承接所述滤片组件的承接导轨,所述第三安装槽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锁定组件的第一安装位。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金属块、线圈、磁块和摇杆;所述金属块被所述第一卡扣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金属块上至少安装一线圈,所述线圈与外界设备电连接,所述摇杆一端转动套接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摇杆一端外表面与所述磁块固定连接,所述磁块位于所述金属块一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摇杆另一端与所述滤片组件活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摇杆一端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与所述安装柱活动连接,所述摇杆位于轴孔一端的外表面设有用于联动所述磁块转动的转动块,所述摇杆另一端设有带动所述滤片组件的连接柱。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件、弹力件和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一端设有第一腔室,所述弹力件被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锁定件一端活动安装于第一腔室,所述弹力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室底面和所述锁定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锁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一端设有锁定块,所述锁定件另一端设有倾斜凸块。
[0014]进一步的,所述滤片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所述安装板表面一端设有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安装板表面设有两第二滤光孔,所述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分别固定安装于两滤光孔上。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通过锁定组件有效的解决了镜头座与壳体安装不稳定的问题,使其不会因为拍摄设备在剧烈摇晃或抖动使出现镜头座与壳体松动的情况,使其安装更加稳定;
[0017]2、通过驱动组件及滤片组件使其能够快速的进行滤光片的切换;
[0018]3、通过将安装壳与壳体设为卡扣形式安装,将驱动组件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于安装壳内,使其安装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的爆炸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壳的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滤片组件的爆炸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锁定组件的剖切图;
[0025]图中:壳体1、驱动组件2、滤片组件3、锁定组件4、安装壳11、壳盖12、第一安装槽111、第二安装槽112、第三安装槽113、第一卡扣114、限定块115、安装柱116、第一透光孔117、承接导轨118、第一安装位119、金属块21、线圈22、磁块23、摇杆24、锁定件41、弹力件42、安装件43、安装板31、第一滤光片32、第二滤光片33、第二滤光孔311、连接孔312。
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请参考图1

图6,本技术提出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包括:通过拔插及卡扣式安装于镜头座的壳体1、驱动组件2、滤片组件3和锁定组件4;驱动组件2和滤片组件3均被壳体1包裹,驱动组件2与拍摄设备电性连接;驱动组件2位于壳体1内一端,驱动组件2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部一端位置处;滤片组件3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滤片组件3滑动安装于壳体1内部另一端位置处;驱动组件2与滤片组件3活动连接,壳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一锁定组件4,其可以为焊接、粘接或者通过增加螺柱等方式固定;锁定组件4一端收容于壳体
1内,锁定组件4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侧面与外界接触;驱动组件2控制滤片组件3进行直线移动从而实现滤光片的切换;锁定组件4在壳体1适配安装于镜头座后自动将壳体1和镜头座固定。
[0028]在具体实施时,将双滤光片切换器插入镜头座中,镜头座会先将锁定组件4挤压,锁定组件4会收缩于壳体1内部,在壳体1到达一定的位置时,锁定组件4不在被镜头座挤压,锁定组件4一端重新弹出于外界,此时锁定组件4与壳体1刚好将镜头组件卡合住,壳体1与镜头座不能做相对位移移动,在需要将双滤光片切换器从镜头座上拆卸下来后,只需按压壳体1两侧的锁定组件4,锁定组件4不在对镜头座进行位移的限定,壳体1能够自由的从镜头座内抽出;在需要切换滤光片时,通过拍摄设备控制驱动组件2运行,驱动组件2带动滤片组件3做往复运动,从而切换滤光片;通过锁定组件4有效的解决了镜头座与壳体1安装不稳定的问题,使其不会因为拍摄设备在剧烈摇晃或抖动使出现镜头座与壳体1松动的情况,使其安装更加稳定,通过驱动组件2及滤片组件3使其能够快速的进行滤光片的切换。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安装壳11和壳盖12,安装壳11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卡合位,安装壳11相对的两侧设有多个对称的第一卡合位,第一卡合位上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拔插及卡扣式安装于镜头座的壳体、驱动组件、滤片组件和锁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滤片组件均被壳体包裹;所述驱动组件位于壳体内一端,所述滤片组件位于壳体内另一端,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滤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两侧均固定连接一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一端收容于壳体内;所述驱动组件控制所述滤片组件进行直线移动从而实现滤光片的切换;所述锁定组件在壳体适配安装于镜头座后自动将壳体和镜头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壳和壳盖,所述安装壳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卡合位,所述壳盖通过所述第一卡合位固定安装与所述安装壳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卡扣式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表面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壳表面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滤片组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安装壳表面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对两侧位置处均设有一第三安装槽,每一所述第三安装槽均安装有一所述锁定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面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卡扣和限定块,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面设有用于所述驱动组件做轴心运动的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槽底面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相对两侧均设有一用于承接所述滤片组件的承接导轨,所述第三安装槽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锁定组件的第一安装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钒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