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喉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43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喉罩,包括喉罩本体和通气管,所述喉罩本体连接于通气管前端且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空腔,喉罩本体边缘设有罩囊,罩囊与一充气管相连,所述喉罩本体的空腔内开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通气管远端连通,该喉罩还包括摄像单元和保护套管,所述摄像单元包括摄像头、支撑管芯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摄像头上下、左右弯曲和/或控制摄像头的伸缩,以调节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以及摄像头插入喉罩本体空腔内的深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视喉罩可以提高喉罩对位准确率及置入成功率,及时发现术中移位并辅助调整对位,实时监测术中声门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突发问题,实现声门上通气工具的可视化,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提高气道管理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喉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手术麻醉中用的可视喉罩。

技术介绍

[0002]喉罩是由一个可充气的树叶形的树脂罩和连接管组成的气道用具,它可经口盲插或明视经口插入咽喉部,给喉罩气囊部位充气时,膨胀的喉罩可以包绕并密封会厌和声门,围绕喉头而形成一个低压的密封罩,喉罩连接管通向口腔外可以与呼吸机相连,可自主呼吸或正压通气。
[0003]喉罩适用于禁食的患者短时常规麻醉过程中维持对气道的控制,也适用于出现已知或未知困难的气道管理,还可以用于具有气道堵塞风险、可能需要人工通气的深度昏迷患者的复苏抢救过程中建立清洁的气道。采用喉罩进行通气更加可靠,并且简单易学,患者容易耐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0004]但是,早期的喉罩不具备可视功能,在喉罩的置入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如内窥硬镜或内窥软镜等才能观察和确定喉罩置入位置是否准确,以确保所述喉罩置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又逐渐开发出了一些带有有线视频功能的插管型喉罩,这些插管型喉罩通过将成像元件永久固定到喉罩上以实现可视功能。如申请号为CN201810124111.1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可视喉罩,该喉罩通过在通气管内壁纵向延伸摄像腔,并且在摄像腔内置摄像装置,从而在原有普通喉罩的基础上增加可视成像功能,使其能引导喉罩置入,并且置入后能进行实时观察、监控、调整,从而提高医生使用喉罩的便利性及提高喉罩置入的成功率。但是,上述可视喉罩的摄像装置安装在固定座内壁的一侧侧壁上,摄像头所处的角度和位置不是正向对着喉罩前端,因此观察到的声门和食道口的影像不是正向,其视野受限,监测的同时不能很好的观测到声门和食道口的情况,无法判断喉罩头端是否已进入食道口。而且,随着手术的进行,喉罩位置可能发生偏移,导致摄像头未对准声门,不能及时发现患者气道狭窄的情况,因摄像头视野固定而不能及时对喉罩位置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喉罩,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视喉罩,包括喉罩本体和通气管,所述喉罩本体连接于通气管前端且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空腔,喉罩本体边缘设有罩囊,罩囊与一充气管相连,所述喉罩本体的空腔内开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通气管远端连通,该喉罩还包括摄像单元和保护套管,其中,
[0008]所述摄像单元包括摄像头、支撑管芯和控制单元,摄像头设置在支撑管芯前端,控制单元设置在支撑管芯的后端;喉罩本体通气孔一侧还设置一第一通孔,所述摄像单元前
端穿过喉罩本体的第一通孔伸入喉罩本体的空腔内;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摄像头上下、左右弯曲和/或控制摄像头的伸缩,以调节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以及摄像头插入喉罩本体空腔内的深度。
[0009]所述保护套管后端与喉罩本体的第一通孔连接,保护套管前端设置封闭视窗,藉此摄像头穿过第一通孔插入保护套管中,摄像头可透过保护套管前端的封闭视窗撷取前方影像。
[0010]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套管具有弹性和/或可伸缩。
[0011]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套管为波纹管或硅胶管。
[0012]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摄像头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包括清洗喷嘴和管路,其中,所述清洗喷嘴设置在保护套管前端封闭视窗一侧且能朝向封闭视窗喷射液体,所述管路前端与清洗喷嘴连接,后端穿过喉罩本体的第一通孔与一液体供应装置相连。
[0013]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套管前端的封闭视窗为一端帽,端帽与保护套管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清洗喷嘴与端帽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清洗喷嘴前端越过端帽前端。
[0014]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管芯包括前端可弯曲的柔性段和后端的塑性段,所述柔性段前端连接摄像头,所述塑性段后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5]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管芯的前端柔性段包括蛇骨管腔和4根控制丝,所述蛇骨管腔为由多个相互连接且可相对弯折的蛇骨关节构成,所述控制丝间隔设置在蛇骨管腔内且前端固定在末端蛇骨关节,末端蛇骨关节与摄像头固定连接,控制丝后端延伸穿过塑性段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6]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管芯外包覆保护层,保护层为TPU材质。
[0017]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支撑壳体和操作组件,支撑壳体包括底座、罩壳和固定在罩壳内壁的支架板,操作组件包括操作杆、操作球和间隔设置在操作球外周的4个夹持部件,夹持部件夹持控制丝末端的固定块;支架板上表面设置一支撑柱,支撑柱下部为刚性材料段,上部为弹性材料段,操作球底部固定在支撑柱上部的弹性材料段上;操作杆固定在操作球顶部。
[0018]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壳体底座开有一第二通孔,罩壳底部开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支撑管芯的塑性段外的保护层末端固定在该第三通孔,控制丝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并向上穿过支架板的4个间隔设置的第四通孔,支撑壳体底座与支架板之间的控制丝外包套管。
[0019]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气管近端固定一支撑座,支撑座上表面间隔设置两个支撑板,每一支撑板开有至少两个卡孔,所述支撑壳体底座两侧设有卡块,卡块可与支撑板上的卡孔配合锁定支撑壳体的上下位置。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喉罩可以提高喉罩对位准确率及置入成功率,及时发现术中移位并辅助调整对位,实时监测术中声门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突发问题实现声门上通气工具的可视化,提高气道管理水平;可视下引导气管插管,提高插管成功效率,可视下引导分泌物吸引,改善气道通气情况。此外,提供影像图片等信息的留存,为医学发展提供数据资料,大屏幕下展现喉罩置入及管理过程,提高带教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可视喉罩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可视喉罩主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可视喉罩中摄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可视喉罩中摄像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5为图4中可视喉罩摄像单元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6为图4中可视喉罩摄像单元D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可视喉罩中操作单元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可视喉罩中摄像单元的另一角度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9]图9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
喉罩本体,10

可视喉罩,11

空腔,12

罩囊,121

充气管,13

通气孔,14

保护套管,141

封闭视窗,142

清洗喷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喉罩,包括喉罩本体和通气管,所述喉罩本体连接于通气管前端且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空腔,喉罩本体边缘设有罩囊,罩囊与一充气管相连,所述喉罩本体的空腔内开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通气管远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该喉罩还包括摄像单元和保护套管,其中,所述摄像单元包括摄像头、支撑管芯和控制单元,摄像头设置在支撑管芯前端,控制单元设置在支撑管芯的后端;喉罩本体通气孔一侧还设置一第一通孔,所述摄像单元前端穿过喉罩本体的第一通孔伸入喉罩本体的空腔内;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摄像头上下、左右弯曲和/或控制摄像头的伸缩,以调节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以及摄像头插入喉罩本体空腔内的深度。所述保护套管后端与喉罩本体的第一通孔连接,保护套管前端设置封闭视窗,藉此摄像头穿过第一通孔插入保护套管中,摄像头可透过保护套管前端的封闭视窗撷取前方影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具有弹性和/或可伸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为波纹管或硅胶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包括清洗喷嘴和管路,其中,所述清洗喷嘴设置在保护套管前端封闭视窗一侧且能朝向封闭视窗喷射液体,所述管路前端与清洗喷嘴连接,后端穿过喉罩本体的第一通孔与一液体供应装置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前端的封闭视窗为一端帽,端帽与保护套管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清洗喷嘴与端帽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清洗喷嘴前端越过端帽前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春朱涛迟永良沈杰邹弘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诺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