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33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及其应用。所述PmTR1的c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全基因组DNA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了黑麦6RS染色体上抗白粉病基因的克隆,并首次在小麦中过量表达了PmTR1基因。沉默PmTR1能够使抗病小麦转为感病,而该基因的过量表达则会使感病小麦品种Fielder获得抗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为培育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和思路,对于拓宽小麦遗传基础、遗传改良小麦白粉病抗性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遗传改良小麦白粉病抗性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育种
,具体为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f.sp.tric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白粉病发病严重地区甚至会导致减产40% (Sun HG, et al., 2018)。虽然化学防治小麦病害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防治小麦病害上采用育种方法,选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0003]目前,国际上正式命名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有80多个,暂时命名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有40多个(McIntosh RA, et al., 2021)。然而,随着小麦白粉病菌株的快速变异以及单一抗病基因的广泛利用,许多抗病基因都陆续丧失了抗性。因此,亟需不断开发新的抗病基因资源以应对不断变异的白粉病菌。
[0004]黑麦是小麦的近缘属,天然异花授粉,含有丰富的抗病、产量和广适性等基因,是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资源库之一(An DG, et al., 2019)。小黑麦作为小麦和黑麦经远缘杂交育成的新物种,是利用黑麦有益基因的重要桥梁材料。发掘并利用小麦和小黑麦中的优异抗病基因,对于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增加抗源多样性、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5]克隆抗病基因,阐明其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解析植物抗病的本质,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更有利于抗性发挥的育种思路。然而,许多小麦近缘种属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加上外源染色体在导入小麦遗传背景后很难发生重组与交换等问题,使得来源于小麦近缘物种的抗病基因克隆困难重重。目前,黑麦中已经克隆的抗白粉病基因只有Pm8(Hurni S, et al.,2013)和Pm17(Singh SP, et al.,2018),但它们在生产上都已经丧失了抗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应用,为培育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提供一种新的基因资源和思路。在感病小麦中过量表达PmTR1基因,为培育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提供一种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命名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其c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基因组DNA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0008]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09]所述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在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0010]所述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在提高小麦抗白粉病中的应用。
[001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是以小麦

黑麦衍生种质TR1为材料,经
过白粉病菌株鉴定、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抗病基因物理定位及转录组分析过程得到。过量表达PmTR1基因能够使感病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得到显著提高。
[0012]所述TR1是以八倍体小黑麦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衍生种质,命名为TR1。多年田间抗病性鉴定和农艺性状评价表明TR1具有高抗小麦白粉病特性,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进一步经基因组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以及黑麦染色体特异标记鉴定,确认TR1为小麦

黑麦T1RS
·
1BL易位和6R二体附加系。
[0013]本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了黑麦6RS染色体上抗白粉病基因的克隆,并首次在小麦中过量表达了PmTR1基因。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为培育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和思路,对于拓宽小麦遗传基础、遗传改良小麦白粉病抗性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小麦

黑麦衍生种质T1RS
·
1BL易位和6R二体附加系TR1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图1a)和荧光原位杂交(图1b)鉴定图。其中,图1a以“帝国”黑麦基因组DNA(绿色)为探针;图1b以pSc119.2(绿色)和pAs1(红色)为探针;比例尺表示10μm。
[0015]图2是TR1在不同叶期接种白粉病菌株4天后的菌丝侵染观察图。利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比例尺为1mm。
[0016]图3是抗白粉病基因PmTR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PmTR1的基因组DNA全长结构示意图,上方数字表示碱基位置,下方数字表示内含子区长度;图3b为PmTR1的预测蛋白结构域示意图,下方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
[0017]图4是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生育期TR1植株叶片中PmTR1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图。
[0018]图5是利用大麦条斑花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BSMV

VIGS)沉默PmTR1后TR1植株的发病表型图(图5a)和叶片中PmTR1表达量图(图5b)。其中TR1表示不接种任何病毒植株代表性株系;BSMV:00表示接种对照病毒BSMV:00植株代表性株系;BSMV:PmTR1表示接种重组病毒BSMV:PmTR1植株代表性株系。
[0019]图6是阳性转基因植株的发病表型图(图6a和图6b)及叶片中PmTR1表达量图(图6c)。其中,图6a为四叶期发病表型图,图6b为成株期发病表型图,图6c为叶片中PmTR1表达量图。WT代表野生型Fielder;L3代表感病转基因阳性株系;R1、R2、R3、R4、R5分别代表不同的抗病转基因阳性株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1 基因PmTR1的筛选本实验以小麦

黑麦衍生种质TR1为材料进行基因PmTR1的筛选。
[0022]1、TR1的选育(1)亲本选育:2009年5月,在本申请单位的试验站,选择以穗数多、穗子大、单株产量高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八倍体小黑麦(2n = 2x = 56, AABBDDRR)09R1

38为母本、普通小
麦(2n = 2x = 42, AABBDD)品种衡5471为父本。
[0023](2)杂交:以小黑麦09R1

38为母本,以普通小麦衡547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母本小黑麦09R1

38抽穗后第二天人工去雄,后套袋隔离;母本开花后第二天上午9

11点,下午3

4点用父本授粉,连续重复3次(天);授粉后继续套袋,2010年6月收获大量F1代杂交种。
[0024](3)鉴定、回交:同年10月将F1杂交种种植于试验站,按照株距7.5cm、行距25cm、行长1.5m进行多行单粒点播(下同),人工接种鉴定对白粉病的抗性,保留抗病植株。2010年5月,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其特征在于,其c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2.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TR1编码的蛋白质,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3.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白粉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调过韩帼豪何华纲柳洪朱姗颖谷田田曹丽君严汉文靳玉丽王婧刘士毓施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