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03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冷却塔,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柱,壳体内设置有容腔,壳体的容腔内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散热填料层、喷淋装置、除水器与风扇,风扇设置于壳体的上端并抵近于壳体容腔的上端,散热填料层内采用全新改性的材料制作,散热填料层抵近于壳体与支撑柱连接的一端,散热填料层的边沿与壳体内部容腔的内侧抵接,散热填料层完全隔绝壳体内部下端的容腔。该冷却塔的冷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达到了较好的冷却效果,初始热水进塔,经布水系统喷头上喷,形成雾化水滴与上扬的空气接触后,一次冷却;水滴落下填料表面形成水膜再次与空气接触,二次冷却;水滴最后从填料出来向池中滴水过程,又与刚进来新鲜空气接触,三次冷却。三次冷却。三次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利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从一个系统中吸收热量形成高温的水进入冷却塔,高温的水与塔内的冷空气进行热湿交换将水中的热量转移出空气中,变成低温的水流出冷却塔再进入系统中吸热,如此不断冷却循环。冷却塔不仅可节省水资源,并可降低排放水的温度,是一个实用环保使用系统设备。传统冷却塔是机械抽风式、开放式的冷却塔,连组安装不能形成一个单一风室,高能耗,气流交错,空气排空,不能与水滴充分接触,形成冷却效果差。
[0003]目前使用的冷却塔,往往是将循环水导入后,任由其余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交换效率较低,降温难度较大,且降温时间较长,从而限制了整个工业系统的效率。即使有些结构的冷却塔,通过结构等设置了一些冷却及出风结构,但散热效率仍然比较低下。因此需要设置一款充分利用现有空间,间隔形成独立的风室,通过设置冷却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水在塔内循环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停留时间越长,冷却塔效果越好,形成一个节能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新型冷却塔,包括壳体即冷却塔的外壳用于防护冷却塔内的各冷却组件,壳体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柱将壳体支撑远离地面或冷却塔底部,壳体内设置有容腔,壳体的容腔内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散热填料层、喷淋装置、除水器与风扇,其中散热填料层、喷淋装置、除水器与风扇中部连接有导管用于支撑作用,风扇设置于壳体的上端并抵近于壳体容腔的上端,风扇通过电线管与外部电源连接,风扇外侧设置有风筒,风筒包围于风扇的外圈;散热填料层内采用全新改性的材料制作,散热填料层抵近于壳体与支撑柱连接的一端,散热填料层的边沿与壳体内部容腔的内侧抵接,散热填料层完全隔绝壳体内部下端的容腔。
[0007]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为保障冷却塔内的结构强度,保障散热填料层上设置的散热材料旋转稳定可靠,散热填料层底部设置有填料支架,填料支架设置有多个贯穿于填料支架上下两端的通孔。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为减少冷却塔内的水在向下滴落时不会飞溅至冷却塔外部,从而减少冷却塔的水资源浪费,填料支架下部连接有导流板,导流板周向连接于壳体内容腔下端,导流板抵近于填料支架下端。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为降低本冷却塔的投入成本,喷淋装置包括有喷淋管与喷淋头,喷淋管一端抵接于壳体内容腔的侧壁,一端抵接于壳体内部容腔的中部,喷淋头均匀布置在喷淋管上端。
[0010]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为保障冷却塔内的冷却水在冷却塔内能够有较好的冷却效果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喷淋管的数量多个,喷淋管上端连接有多个喷淋头,喷淋头的开朝向为向上。
[0011]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为防止壳体下端内的水在沿壳体内向下掉落时向冷却塔外部飞溅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支撑柱侧边连接有外围水盘,外围水盘设置在壳体下端,外围水盘呈槽状结构周向连接于多个支撑柱的外围。
[0012]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为便于本新型冷却塔的维护及检修,壳体侧边设置有维护梯,维护梯底部抵接于支撑柱下端,维护梯上端抵接于壳体上端,壳体上端设置有维护平台,维护梯上端抵近于维护平台。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通过设置了包括壳体即冷却塔的外壳用于防护冷却塔内的各冷却组件,壳体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柱将壳体支撑远离地面或冷却塔底部,壳体内设置有容腔,壳体的容腔内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散热填料层、喷淋装置、除水器与风扇,风扇设置于壳体的上端并抵近于壳体容腔的上端,风扇外侧设置有风筒,风筒包围于风扇的外圈;散热填料层内采用全新改性的材料制作,散热填料层抵近于壳体与支撑柱连接的一端,散热填料层的边沿与壳体内部容腔的内侧抵接,散热填料层完全隔绝壳体内部下端的容腔。该冷却塔的冷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热水进塔,经布水系统喷头上喷,形成雾化水滴与上扬的空气接触后,一次冷却;水滴落下填料表面形成水膜再次与空气接触,二次冷却;水滴最后从填料出来向池中滴水过程,又与刚进来新鲜空气接触,三次冷却。水在塔内循环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停留时间越长,冷却塔效果越好,形成一个节能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名称及序号:1、壳体;2、支撑柱;3、喷淋管;301、喷淋头;4、除水器;5、散热填料层; 6、风扇;7、电线管;8、导管;9、填料支架;10、导流板;11、外围水盘;12、维护梯;13、维护平台;14、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冷却塔,包括壳体1即冷却塔的外壳用于防护冷却塔内的各冷却组件,壳体1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柱2将壳体1支撑远离地面或冷却塔底部,壳体1内设置有容腔,壳体1的容腔内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散热填料层5、喷淋装置、除水器4与风扇6,其中散热填料层5、喷淋装置、除水器4与风扇6中部连接有导管8用于支撑作用,风扇6设置于壳体1的上端并抵近于壳体1容腔的上端,风扇6通过电线管7与外部电源连接,风扇6外侧设置有风筒14,风筒14包围于风扇6的外圈;散热填料层5内采用全新改性的材料制作,散热填料层5抵近于壳体1与支撑柱2连接的一端,散热填料层5的边沿与壳体1内部容腔的内侧抵接,散热填料层5完全隔绝壳体1内部下端的容腔。该冷却塔的冷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热水进塔,经布水系统喷头上喷,形成雾化水滴与上扬的空气接触后,一
次冷却;水滴落下填料表面形成水膜再次与空气接触,二次冷却;水滴最后从填料出来向池中滴水过程,又与刚进来新鲜空气接触,三次冷却。水在塔内循环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停留时间越长,冷却塔效果越好,形成一个节能降温的效果。
[0019]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如图1所示,为保障冷却塔内的结构强度,保障散热填料层5上设置的散热材料旋转稳定可靠,散热填料层5底部设置有填料支架9,填料支架9设置有多个贯穿于填料支架9上下两端的通孔。通过在散热填料层5底部设置有填料支架9可进一步保障散热填料层5的结构强度,进而保障本新型冷却塔的稳定工作。
[0020]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如图1所示,为减少冷却塔内的水在向下滴落时不会飞溅至冷却塔外部,从而减少冷却塔的水资源浪费,填料支架9下部连接有导流板10,导流板10周向连接于壳体1内容腔下端,导流板10抵近于填料支架9下端。即通过在填料支架9下部连接有导流板10用于防止在散热填料层5与壳体1内腔体抵近的边沿水流向外部飞溅进而起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新型冷却塔,为防止壳体1下端内的水在沿壳体1内向下掉落时向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冷却塔,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柱,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腔,所述壳体的容腔内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散热填料层、喷淋装置、除水器与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壳体的上端并抵近于壳体容腔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侧设置有风筒,所述风筒包围于风扇的外圈;所述散热填料层抵近于壳体与支撑柱连接的一端,所述散热填料层的边沿与壳体内部容腔的内侧抵接,所述散热填料层完全隔绝壳体内部下端的容腔;所述散热填料层底部设置有填料支架,所述填料支架设置有多个贯穿于填料支架上下两端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支架下部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周向连接于壳体内容腔下端,所述导流板抵近于填料支架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冷却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志兴农承开陈荣春袁茂华谭鑫陆毅沈继乐黄勇才李俊机黄敏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等锰矿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