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压滤进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96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板框压滤进泥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均质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上固定放置有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且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与均质池之间均固定连通有连通管,所述地面上固定放置有多个柱塞泵,且多个柱塞泵与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之间安装有排泥机构,所述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内均固定安装有刮泥电机,且两个刮泥电机上均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上安装有加药机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使用螺杆泵即可快速完成浓缩池内污泥的吸除工作,吸除效率较高且节约造价,并利用刮泥机对浓缩池内石灰药剂进行较高,可避免污泥沉淀堵塞,又可进一步降低造价。又可进一步降低造价。又可进一步降低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框压滤进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板框机排泥的
,尤其涉及板框压滤进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均质池在使用板框机进行蓄泥时,通常是由浓缩池经两台30m3/h的螺杆泵进入,此种进泥方式存在着污泥自流速度太慢,有时会出现不自流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板框机的正常运行,且螺杆泵的维护成本特别高、电费高、维修成本高、进泥效率低,浓缩池因为板框机处理速度慢,经常造成“跑泥”,且均质池内并未设置有搅拌器,存在着石灰加药不均匀,造成沉淀现象,从而造成均质池容量减小,板框机处理后的污泥饼含水率不稳定的情况,因此亟需设计板框压滤进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板框压滤进泥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板框压滤进泥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均质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上固定放置有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且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与均质池之间均固定连通有连通管,所述地面上固定放置有多个柱塞泵,且多个柱塞泵与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之间安装有排泥机构,所述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内均固定安装有刮泥电机,且两个刮泥电机上均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上安装有加药机构。
[0007]在上述的板框压滤进泥装置中,所述排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多个柱塞泵吸附端上的排泥主管,所述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与排泥主管之间均固定连通有排泥副管,所述排泥主管与均质池之间固定安装有排泥管。
[0008]在上述的板框压滤进泥装置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刮泥电机驱动端上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转动杆,每个所述转动杆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杆,每个所述转动杆上均固定安装有刮泥弧板。
[0009]在上述的板框压滤进泥装置中,所述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内均固定安装有防护罩,且两个刮泥电机分别位于两个防护罩内。
[0010]在上述的板框压滤进泥装置中,所述加药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石灰存储池,所述石灰存储池内固定安装有石灰加药泵,所述石灰加药泵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加药管,且加药管与一号浓缩池、二号浓缩池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石灰投加管。
[0011]在上述的板框压滤进泥装置中,所述石灰加药泵上固定安装有变频器。
[00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优点在于:
[0013]1、直接省出两台螺杆泵不参与运行,一年节约电费约30kw/台*2台*12h/d(每天运行时间)*365d(全年天数)*80%(变频器节能20%)=210240kwh。
[0014]2、螺杆泵大修每台按2年大修一次,即每年节省大修费用7万多元。
[0015]3、石灰投加到浓缩池中由刮泥机进行搅拌,实现了石灰投加的均匀性,使污泥饼的含水率得到稳定,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石灰得使用量。
[0016]4、节约一台5.5kw均质池搅拌器,每年节省电量5.5kw*24h/d*365d=48180kwh或者每年节省一次均质池大清理费用,因为没有搅拌器而沉淀,每年清理一次,费用约1万元。
[0017]5、改造后因为柱塞泵与浓缩池直接联通,即使出现浓缩池污泥过多的情况,调节转换阀门后会立即解决,不会出现跑泥的现象,更不会对生化系统等造成影响。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无需使用螺杆泵即可快速完成浓缩池内污泥的吸除工作,吸除效率较高且节约造价,并利用刮泥机对浓缩池内石灰药剂进行较高,可避免污泥沉淀堵塞,又可进一步降低造价。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板框压滤进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一号浓缩池与其内部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0022]图中:1均质池、2一号浓缩池、3二号浓缩池、4排泥主管、5排泥副管、6柱塞泵、7排泥管、8电控阀门、9连通管、10排料管、11石灰投加管、12刮泥电机、13防护罩、14主动轴、15转动杆、16搅拌杆、17刮泥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参照图1

2,板框压滤进泥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均质池1,地面上固定放置有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且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与均质池1之间均固定连通有连通管9,地面上固定放置有多个柱塞泵6,且多个柱塞泵6与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之间安装有排泥机构,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内均固定安装有刮泥电机12,且两个刮泥电机12上均安装有搅拌机构,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上安装有加药机构;
[0026]上述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0027]1、排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多个柱塞泵6吸附端上的排泥主管4,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与排泥主管4之间均固定连通有排泥副管5,排泥主管4与均质池1之间固定安装有排泥管7,且排泥副管5、排泥管7内均设置有电控阀门8,柱塞泵6启动即可将一号浓缩池
2、二号浓缩池3与均质池1内的污泥吸除。
[0028]2、加药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石灰存储池,石灰存储池内固定安装有石灰加药泵,石灰加药泵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加药管,且加药管与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石灰投加管11,石灰加药泵启动即可将石灰存储池内的石灰通过加药管、石灰投加管11泵送至一号浓缩池2与二号浓缩池3内。
[0029]3、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刮泥电机12驱动端上的主动轴14,主动轴14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转动杆15,每个转动杆15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杆16,每个转动杆15上均固定安装有刮泥弧板17,刮泥电机12启动会带动主动轴14、转动杆15与多个搅拌杆16转动,多个搅拌杆16转动即可对石灰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不会出现沉淀。
[0030]4、转动杆15转动时刮泥弧板17会在一号浓缩池2与二号浓缩池3内壁上刮动,即可将一号浓缩池2与二号浓缩池3内的污泥刮除。
[0031]5、一号浓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板框压滤进泥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均质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上固定放置有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且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与均质池(1)之间均固定连通有连通管(9),所述地面上固定放置有多个柱塞泵(6),且多个柱塞泵(6)与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之间安装有排泥机构,所述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内均固定安装有刮泥电机(12),且两个刮泥电机(12)上均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上安装有加药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压滤进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多个柱塞泵(6)吸附端上的排泥主管(4),所述一号浓缩池(2)、二号浓缩池(3)与排泥主管(4)之间均固定连通有排泥副管(5),所述排泥主管(4)与均质池(1)之间固定安装有排泥管(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压滤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为利陈伟李宾祥刁凤鹤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水务莒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