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95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包括壳体、转轴、动叶轮、定叶轮、散热叶轮及定子芯体;动叶轮靠近转轴的第一端部设置,散热叶轮靠近转轴的第二端部设置;定叶轮及定子芯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动叶轮与所述定叶轮相对设置;壳体内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相互隔离;动叶轮形成的气流经过第一气流通道,散热叶轮形成的气流经过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经过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部分热量产生部件,带动部分热量产生部件产生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可有助于电机内发热部件的散热,可以让电机实现更高的功率的同时保持发热不严重。电机实现更高的功率的同时保持发热不严重。电机实现更高的功率的同时保持发热不严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动力设备
,涉及一种电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洗地设备的电机需要进行防水设计,目前现有防水设计一般是通过结构将不能与水接触的部件进行包裹,从而达到防水的效果。然而,被包裹部分又通常是发热比较严重的部件,所以对其包裹会导致这些部件发热更加严重,进而导致电机无法产生出更高的功率。
[0003]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电机装置,以便克服现有电机装置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可有助于电机内发热部件的散热,可以让电机实现更高的功率的同时保持发热不严重。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所述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包括:壳体、转轴、动叶轮、定叶轮、散热叶轮及定子芯体;所述转轴、动叶轮、定叶轮、散热叶轮及定子芯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07]所述动叶轮靠近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设置,所述散热叶轮靠近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设置;所述定叶轮及定子芯体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动叶轮与所述定叶轮相对设置;
[0008]所述壳体内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相互隔离;
[0009]所述动叶轮形成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散热叶轮形成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0010]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经过所述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部分热量产生部件,带动部分热量产生部件产生的热量。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气流入口,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及第一气流出口分别作为第一气流通道的两端;所述动叶轮能将吸入气流通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经第一气流通道后通过第一气流出口排出。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靠近所述壳体第二端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气流入口,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二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入口及第二气流出口分别作为第二气流通道的两端;所述散热叶轮能将吸入气流通过所述第二气流入口经第二气流通道后通过第二气流出口排出。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气流出口及第二气流出口之间设有第一分隔机构,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及第一气流出口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机构,所述第二气流出
口及第二气流入口之间设有第三分隔机构。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隔离机构,将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隔离开;所述第一隔离机构的轴向剖面呈V型。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离机构包括隔离机构本体及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置于所述转轴外,与所述转轴过盈配合,能跟随所述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隔离机构本体与所述密封机构连接,在所述密封机构跟随转轴转动的状态下所述隔离机构本体与所述密封机构产生相对运动;
[0016]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隔离机构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密封机构固定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为定叶轮。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子芯体内设有第一气流流通区域,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所述第一气流流通区域;
[0019]所述第一气流流通区域与第二气流入口之间设有第二气流流通区域,所述第一气流流通区域与第二气流出口之间设有第三气流流通区域;
[0020]所述散热叶轮将散热气流从第二气流入口吸入后,依次经过第二气流流通区域、第一气流流通区域、第三气流流通区域后,从第二气流出口输出。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经过的热量产生部件包括定子芯体。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洗地设备,所述洗地设备包括上述的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可有助于电机内发热部件的散热,可以让电机实现更高的功率的同时保持发热不严重。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气流流通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气流流通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
[0028]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
[0029]该部分的描述只针对几个典型的实施例,本技术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描述的范围。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手段与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相互替换也在本技术描述和保护的范围内。
[0030]说明书中的“连接”既包含直接连接,也包含间接连接。
[0031]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
例中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气流流通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所述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包括:壳体1、转轴2、动叶轮3、定叶轮4、散热叶轮5及定子芯体6;所述转轴2、动叶轮3、定叶轮4、散热叶轮5及定子芯体6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动叶轮3靠近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部设置,所述散热叶轮5靠近所述转轴2的第二端部设置;所述定叶轮4及定子芯体6固定于所述壳体1,所述动叶轮3与所述定叶轮4相对设置。
[0032]所述壳体1内形成第一气流通道101及第二气流通道102,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01与第二气流通道102相互隔离。所述动叶轮3形成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01,所述散热叶轮5形成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02;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02经过所述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部分热量产生部件,带动部分热量产生部件产生的热量。
[003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气流入口103,所述壳体1的侧面设有第一气流出口104;所述第一气流入口103及第一气流出口104分别作为第一气流通道101的两端;所述动叶轮3能将吸入气流通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103经第一气流通道101后通过第一气流出口104排出。
[0034]靠近所述壳体1第二端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气流入口105,所述壳体1的侧面设有第二气流出口106;所述第二气流入口105及第二气流出口106分别作为第二气流通道102的两端;所述散热叶轮4能将吸入气流通过所述第二气流入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包括:壳体、转轴、动叶轮、定叶轮、散热叶轮及定子芯体;所述转轴、动叶轮、定叶轮、散热叶轮及定子芯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动叶轮靠近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设置,所述散热叶轮靠近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设置;所述定叶轮及定子芯体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动叶轮与所述定叶轮相对设置;所述壳体内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相互隔离;所述动叶轮形成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散热叶轮形成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经过所述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的部分热量产生部件,带动部分热量产生部件产生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气流入口,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及第一气流出口分别作为第一气流通道的两端;所述动叶轮能将吸入气流通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经第一气流通道后通过第一气流出口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壳体第二端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气流入口,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二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入口及第二气流出口分别作为第二气流通道的两端;所述散热叶轮能将吸入气流通过所述第二气流入口经第二气流通道后通过第二气流出口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湿分离电机装置及洗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及第二气流出口之间设有第一分隔机构,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及第一气流出口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机构,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旋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弘凯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