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体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电池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分布式储能等快速发展的需求,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成为当今储能领域的眼界热点。长循环寿命对于电动汽车储能而言至关重要,关系到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目前有电动汽车公布了160万公里、200万公里的长寿命电池,说明电池长寿命时未来电池必备的能力之一。
[0003]目前,随着电底盘(CTC,cell to chassis)以及无模组动力电池(CTP,cell to pack)技术的发展,单体电池越做越大。单体电池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对锂电池的电解液消耗也越来越大,产气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高镍硅碳电池的应用,电池膨胀产气,电解液消耗也越来越严重。
[0004]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使用,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逐渐枯竭,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产气如果不能及时抽出,会导致壳体膨胀应力疲劳破裂,电解液泄漏自燃,同时压力增加,电池毛刺更容易短路。因此,急需解决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消耗及产气问题。
[0005]目前有一些锂离子电池提出自动补液和排气的结构和概念,但是,上述自动补液和排气结构大都停留在概念阶段,并不能实时以及工业化。由于原有的电池包结构和单体电池结构错综复杂,目前的自动补液排气结构和概念无法应用到电池包结构和单体电池结构中,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能性能。
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110),包括安装壳体(111)以及盖板(112),所述盖板(112)盖设于所述安装壳体(111)并围设成容纳腔;电芯(1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以及补液排气结构(130),设置于所述盖板(112),并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补液排气结构(130)连接电池包的分支管路(200),用于向所述容纳腔中补液或者排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排气结构(130)包括连接组件(132)以及安装组件(131),所述盖板(112)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组件(131)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连接组件(132)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组件(131),所述连接组件(1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分支管路(2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31)包括安装座(1312)以及密封座(1311),所述密封座(1311)设置于所述盖板(112),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座(131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密封座(1311)中,所述安装座(1312)的另一端露出所述密封座(1311),所述安装座(1312)中安装所述安装组件(1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1311)包括环状的垫块(13111)、第一密封件(13112)以及第二密封件(13113),所述垫块(13111)设置于所述盖板(112)的表面,所述第一密封件(13112)沿所述垫块(13111)的表面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密封件(13113)设置于所述垫块(13111)并盖设所述第一密封件(13112)的端部,环状的所述垫块(13111)、所述第一密封件(13112)及所述第二密封件(13113)的中部区域用于密封安装所述安装座(13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312)包括安装管(13121)以及第三密封件(13122),所述安装管(1312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13112)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并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安装管(1312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密封件(13122)设置于所述安装管(13121)远离所述盖板(112)的端部,并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第三密封件(13122)用于供所述连接组件(132)穿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32)包括密封组(1321)以及连接管(1322),所述连接管(1322)穿过所述密封组(1321)并位于所述密封组(1321)的两侧,所述连接管(132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密封件(13122)伸入所述安装管(13121),所述密封组(1321)密封连接于所述安装管(13121),所述连接管(13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分支管路(20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