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37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冷气水路结构的冷却效果较差且结构不紧凑的问题。本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和连接在缸体上方的缸头,缸体内开设有燃烧室和环绕燃烧室的冷却水套,本冷却水路结构还包括开设在缸头内部并能与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下水通道,缸体内具有贯穿上端面的引水通道,下水通道的出口与引水通道竖向连通,引水通道的下端与冷却水套的底部连通。本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能在保证且提升冷却效果的同时提升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提升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提升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有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通常是采用水冷的方式来实现,较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平衡轴或曲轴驱动水泵使冷却水通过连接水管进入到缸体和缸头,最后通过缸头的出水口流出,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走。
[0003]但是冷却水泵的出水口通常是外接有一根出水管,直接将出水管的出口与冷却水套的进口连通,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204755055U】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包括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缸体、缸头、冷却水泵、散热器,缸体和缸头上分别设有冷却水道,缸体和缸头上的冷却水道相连通,缸体的一侧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缸体上的冷却水道连通,缸头的一侧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缸头上的冷却水道连通,还包括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第三冷却水管,冷却水泵固定在缸头上,冷却水泵与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凸轮轴动力连接,冷却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一冷却水管与缸体的进水口连通,散热器的进水端通过第二冷却水管与缸头的出水口连通,散热器的出水端通过第三冷却水管与冷却水泵的进水端连通,形成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水冷回路。
[0004]上述结构是通过第一冷却水管将冷却水泵内的冷却水流入到缸体的进水口内,并且从该申请的说明书附图可以毫无疑义的得出第一冷却水管是横向连接在缸体上,由于是外接了第一冷却水管,所以对于第一冷却水管可横向与缸体内的冷却水套连通,从而使得冷却水能从冷却水套的下方进入到冷却水套内,但是通过外设有一个第一冷却水管,而在摩托车上,供给发动机安装的空间有限,导致在保证较好冷却效果的同时冷却结构的紧凑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提升冷却效果的同时使得冷却水路结构更加紧凑。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和连接在缸体上方的缸头,所述缸体内开设有燃烧室和环绕燃烧室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本冷却水路结构还包括开设在缸头内部并能与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下水通道,所述缸体内具有贯穿上端面的引水通道,所述下水通道的出口与引水通道竖向连通,所述引水通道的下端与冷却水套的底部连通。
[0008]工作原理:通过在缸头内部开设有下水通道,并不需要外接有下水管,使得发动机整体的结构紧凑性较高,为了使得下水通道的设置对缸头体积的影响较小,因此下水通道是竖向设置,使得下水通道的出口与引水通道竖向连通,并且下水通道内的冷却水能对缸
头进行冷却,使得冷却水的冷量更合理的利用,避免冷却水冷量的浪费,增加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冷却水套是环绕燃烧室设计,因此需要大量的冷却水的冷量对燃烧室进行降温,冷却水是竖向流入到引水通道内的,通过引水通道的下端与冷却水套的底部连通,冷却水是从冷却水套的底部流入到冷却水套内,使得冷却水都是从冷却水套的下端逐渐上升的,能更稳定的对冷却水套环绕的燃烧室进行冷却,从而保证了冷却水路结构的冷却效果,进而能在保证且提升冷却效果的同时提升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
[0009]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中,所述冷却水套侧壁内凹形成让位凹口,所述让位凹口内竖直固定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一侧与让位凹口侧壁之间合围形成上述引水通道,所述冷却水套位于挡水板的另一侧,所述挡水板的下边沿与让位凹口的底壁之间形成将引水通道与冷却水套连通的过流空间。
[0010]通过设置有让位凹口,挡水板的一侧与让位凹口侧壁合围形成上述引水通道,将进入到让位凹口内的冷却水进行导向,并且冷却水套由于位于挡水板的另一侧,使得冷却水是从引水通道流入到过流空间,再从过流空间流入到冷却水套内,挡水板起到阻隔和导流的作用,进一步的保证冷却水对冷却水套环绕的燃烧室的冷却效果,并且通过分体式设计,使得缸体的成型更加方便,降低冷却水路结构的生产成本。
[0011]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中,所述让位凹口的两侧侧壁沿竖向开设有插槽,所述挡水板插入插槽内,所述挡水板的竖向长度小于插槽的竖向槽深。
[0012]通过在冷却水套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挡水板插入插槽内,由于挡水板的竖向长度小于插槽的竖向槽深,因此在装配过程中挡水板更容易插入到插槽内,在装配时可根据发动机所需不同的参数值,调整挡水板在插槽内的位置,从而实现对进入到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调整,从而起到调整发动机冷却效率的作用。
[0013]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中,所述挡水板的两边沿为呈平板状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插入相应的插槽内,所述挡水板的上端靠近下水通道的出口边沿。
[0014]挡水板两边沿的设置,使得挡水板能稳定的设置在插槽内,在受到冷却水的冲击时可稳定的通过连接部进行支撑,挡水板的上端靠近下水通道的出口边沿,使得挡水板能在不影响下水通道内冷却水流入的同时,也能快速的对冷却水进行导向,并且当冷却水撞击到挡水板上后滑落到引水通道内,提升了挡水板的导流效果。
[0015]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中,所述挡水板的竖向长度大于或等于让位凹口竖向深度的一半。
[0016]通过对挡水板高度的设计,使得挡水板在实现导流的同时也能保证有足够的过流空间,进而能减少冷却水对挡水板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挡水板的导流效果。
[0017]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中,所述让位凹口的底壁具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位于下水通道的出口的正下方,所述导流面自上至下逐渐靠近冷却水套倾斜设置。
[0018]导流面自上至下朝向靠近冷却水套的方向倾斜,当冷却水撞击到导流面上时,导流面能对冷却水进行导向,并使冷却水朝向冷却水套方向流动,提升了冷却水流动效率,从而提升冷却效果。
[0019]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中,所述导流面的上侧与让位凹口的侧壁相接。
[0020]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冷却水进入到让位凹口后,只能与让位凹口的侧壁或者
导流面相碰撞,最终都需要落入到导流面上,保证对进入到让位凹口内的所有冷却水进行导向,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
[0021]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中,所述挡水板的下端面为自下至上朝向导流面倾斜的限位面。
[0022]限位面的设置,能将顺着挡水板流下的冷却水导流到朝向冷却水路的方向,部分冷却水溅起撞击到限位面上,限位面和导向面的相互配合,使得水液能在挡水板和导向面之间缓冲并流入到冷却水路中,进一步提升了冷却水路结构的缓冲稳定性。
[0023]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中,所述缸体的外侧壁向外凸出形成安装凸块,其中一个插槽部分开设在安装凸块上。
[0024]通过将缸体外凸形成安装凸块,使得插槽的设置并不影响让位凹口的冷却水流动面积,并且也不会对发动机的整体体积产生较大影响,在满足装配稳定的同时也保证冷却水路结构的冷却效率。
[0025]在上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1)和连接在缸体(1)上方的缸头(2),所述缸体(1)内开设有燃烧室(14)和环绕燃烧室(14)的冷却水套(11),其特征在于,本冷却水路结构还包括开设在缸头(2)内部并能与冷却水泵(3)的出水口(31)连通的下水通道(21),所述缸体(1)内具有贯穿上端面的引水通道(15),所述下水通道(21)的出口(21a)与引水通道(15)竖向连通,所述引水通道(15)的下端与冷却水套(11)的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11)侧壁内凹形成让位凹口(16),所述让位凹口(16)内竖直固定有挡水板(4),所述挡水板(4)的一侧与让位凹口(16)侧壁之间合围形成上述引水通道(15),所述冷却水套(11)位于挡水板(4)的另一侧,所述挡水板(4)的下边沿与让位凹口(16)的底壁之间形成将引水通道(15)与冷却水套(11)连通的过流空间(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凹口(16)的两侧侧壁沿竖向开设有插槽(12),所述挡水板(4)插入插槽(12)内,所述挡水板(4)的竖向长度小于插槽(12)的竖向槽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4)的两边沿为呈平板状的连接部(41),两个连接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龙金潮张立成高谊明周鹏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