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勇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及绕线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86136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及绕线设备。该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固定的环形待绕线骨架以及线体;基于待绕线骨架,获得待绕线圈数以及各圈位于骨架表面的各个位置;获得初步固定线体的待绕线骨架;基于待绕线骨架的俯视角图像,获得待缠绕部分的线体位置,拉拽待缠绕部分的线体,贯穿待绕线骨架的环形中部;获得贯穿待绕线骨架的环形中部的待缠绕部分的线体的侧视图像,拉拽待缠绕部分的线体,该其远离待绕线骨架的环形中部;该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使用灵活方便,结构简单,装配制备难度低,采用相应的程序即可完成复刻,便于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使用。生产使用。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及绕线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绕线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及绕线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器(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
[0003]目前,电感线圈绕线生产与装配有人工和机器两种操作方式,人工操作所造成劳动强度较大,对劳动者的依赖比较大,然而效率却比较低;而机器操作得到的线圈和磁环骨架的连接不够紧固,往往还需要人工校紧或监测或设置紧固装置辅助使用,不便于企业实际生产绕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获得固定的环形待绕线骨架以及线体;基于待绕线骨架,获得待绕线圈数以及各圈位于骨架表面的各个位置;获得初步固定线体的待绕线骨架;基于待绕线骨架的俯视角图像,获得待缠绕部分的线体位置,拉拽待缠绕部分的线体,贯穿待绕线骨架的环形中部;获得贯穿待绕线骨架的环形中部的待缠绕部分的线体的侧视图像,拉拽待缠绕部分的线体,该其远离待绕线骨架的环形中部;基于待绕线骨架的仰视角图像,获得待缠绕部分的线体位置,拉拽待缠绕部分的线体,使其上移至其线体部分高于待绕线骨架的上端面后,拉拽该线体部分,覆盖在待绕线骨架的上端面;基于待绕线骨架的俯视角图像,获得待缠绕部分的线体位置,拉拽待缠绕部分的线体,贯穿待绕线骨架的环形中部,如此循环,直至完成缠绕,在线体的节点处截断线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待绕线圈数以及各圈位于骨架表面的各个位置,获得待绕线骨架基于转动次数的转动角度,所述待绕线骨架可转动设定角度,基于转动后位置,拉拽线体循环缠绕于待绕线骨架转动后的位置表面;所述待绕线骨架上移设定高度后再进行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各视角图像,分析得到线体的待缠绕部分与已缠绕部分,拉拽线体的待缠绕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得到线体的待缠绕部分与已缠绕部分的具体方法为,获得待绕线骨架图像特征,获得已缠绕部分的线体图像特征,获得待缠绕部分的线体图像特征,获得线体的弯折部分的图像特征,获得各视角图像信息后,识别并对比各特征,得到待缠绕部分的线体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得到线体的待缠绕部分与已缠绕部分的具体方法为,基于时间获得多个连续时刻的图像信息,分析得到正在移动的线体部分,跟踪正在移动的线体部分并标记其特征为待缠绕部分,基于标记信息,拉拽被标记为待缠绕部分的线体。6.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电感线圈绕线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