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20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涉及微生物处理水体污染技术领域,其包括过滤单元以及用于将过滤单元固定于河床中的若干固定组件,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漂浮于河面上的人工浮床和悬伸于人工浮床下方的载体组件,所述载体组件包括若干数量的用于供微生物附着的填料单元以及用于装载若干数量的填料单元的装载笼;所述装载笼包括开口朝上的笼体和可拆卸连接于笼体开口处的盖体,若干数量的所述填料单元两两之间相互连接;操作人员单次工作所能更换/重新装填的填料较多,且填料在更换过程中不易发生散乱,操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将若干数量的填料单元一齐取出/置入笼体内,有效降低操作人员更换/重新装填填料的繁琐程度。繁琐程度。繁琐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


[0001]本申请涉及微生物处理水体污染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污染地表水体修复问题不断引发关注,采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等生物科技方式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到污水或污泥的处理过程中,如污水处理和河道治理等方面。
[0003]如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8532396U的一篇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微生物滤墙,其属于微生物处理河道污染
,包括过滤单元和用于固定过滤单元于河床中的若干固定组件,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有漂浮于河面上的人工浮床和悬伸于人工浮床下方并附着有优势菌的载体组件;所述载体组件包括网格状的挡水布袋和包裹于挡水布袋内侧的若干球状填料;所述球状填料包括由聚烯烃类和聚酰胺制成的第一填料、由聚丙烯、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纤维丝制成的第二填料以及由聚丙烯、聚乙烯制成的第三填料。上述微生物滤墙通过将优势菌细胞完好的固定于载体组件中,利用载体组件投放至河道水体中,利用优势菌细胞在水体中发挥修复效能,对河道水体进行修复处理及净化。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上述微生物滤墙的实际投放处理过程中,随着微生物滤墙的长期使用,一方面,微生物滤墙的处理能力会逐渐降低,为保障微生物滤墙对河道水体的修复效力,操作人员需要对微生物滤墙内的填料进行更换处理;另一方面,载体组件(如网框/网格状的挡水布袋)上的网眼易被水体内的藻类附着或固体杂质堵塞,致使微生物滤墙中的微生物难以有效发挥其生物处理效力,操作人员对微生物滤墙的载体组件及内里填料进行拆装,以对载体组件进行清理。而相关技术中的球状填料多为分散式装填于网框(同上述网格状的挡水布袋中),填料在更换过程中易发生散乱,填料在载体组件中的更换以及重新装填均较为繁琐,更换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微生物滤墙中的球状填料在载体中的更换以及重新装填较为繁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包括过滤单元以及用于将过滤单元固定于河床中的若干固定组件,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漂浮于河面上的人工浮床和悬伸于人工浮床下方的载体组件,所述载体组件包括若干数量的用于供微生物附着的填料单元以及用于装载若干数量的填料单元的装载笼;所述装载笼包括开口朝上的笼体和可拆卸连接于笼体开口处的盖体,若干数量的所述填料单元两两之间相互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微生物填料滤墙的实际投放/应用处理过程中,填料单元两两之间相互连接,打开笼体上部的盖体,操作人员即可将填料单元一齐从笼体中取出,
对填料单元内的填料进行批量化的更换/重新充填,操作人员单次工作所能更换/重新装填的填料较多,且填料在更换过程中不易发生散乱,有利于降低填料在载体中的更换以及重新装填的繁琐;且填料在从笼体中取出后,操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对空的笼体进行冲刷清洗,从而减少载体组件网眼处可能存在的藻类或其他固体杂质的堵塞,提高微生物填料滤墙对河道水体的修复能力。
[0009]可选的,所述填料单元包括球状填料以及包裹于球状填料外部的透水外壳,所述透水外壳呈可开合设置,相邻两填料单元的透水外壳之间绑扎固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能够对透水外壳内的球状填料进行更换,并始终保障相邻两填料单元之间的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透水外壳包括规格一致且相互对接的上半壳和下半壳,所述上半壳一侧铰接于下半壳上、另一侧扣接固定于下半壳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上半壳和下半壳相扣接处进行锁定/解锁,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透水外壳的安拆,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将球状填料装填于透水外壳内。
[0013]可选的,所述笼体内还可拆卸安装有若干数量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盖体相平行,且所述分隔板将笼体分隔为多个分区,所述填料单元均匀位于笼体内的多个分区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能够将笼体分为多个分区,从而便于操作人员依次对每个分区内的填料单元进行更换/重新装填;同时,填料单元在笼体内的分布更为均匀,微生物填料滤墙对河道水体的修复更为有效。
[0015]可选的,所述盖体一侧铰接于笼体上、另一侧扣接于笼体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盖体和笼体相扣接处进行锁定/解锁,即可较为方便地实现对装载笼的安拆,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取出/装填填料单元。
[0017]可选的,所述笼体包括支撑外框和可拆卸滑动连接于支撑外框内侧的若干数量的单元笼,所述单元笼开口朝上,且上下相邻的两单元笼相互对接,所述填料单元均匀分布于多个单元笼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料单元得以较为方便地均匀充填、分布于装载笼内,且将单元笼从支撑外框中取出,操作人员即可逐个地对单元笼进行冲刷、清洗,降低操作人员对装载笼的清理难度,同时便于操作人员对装填于笼体内的填料进行更换。
[0019]可选的,所述笼体内安装有若干数量的用于装载填料单元的单元框,所述单元框与盖体相垂直,且所述单元框沿垂直于盖体的方向滑动连接于笼体内,若干数量的所述填料单元均匀分布并固定安装于对应单元框内。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笼体上的盖体,并沿垂直于盖体的方向向笼体内推入/拉出单元框,即可较为方便地将填料单元装填置入/取出装载笼,从而降低填料在装载笼中的更换以及装填的繁琐程度。
[0021]可选的,所述笼体内还设有用于对单元框的滑动进行锁止的锁止部件。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锁止组件对单元框的滑动进行锁止,便于填料单元稳定装载于装载笼内;且在操作人员对其中某组单元框以及填料单元进行更换时,剩余在笼体内的其他组单元框以及填料不易发生散乱。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使笼体和盖体可拆卸固定,并使球状填料可拆卸装填于透水外壳内、使相
邻两透水外壳相互连接,操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将若干数量的填料单元一齐取出/置入笼体内,从而对笼体内的填料单元进行批量化更换/重新装填,有效降低操作人员更换/重新装填填料的繁琐程度;
[0025]2.通过利用分隔板/单元笼将装载笼分为多个分区,能够使得填料单元在笼体内的分布更为均匀,便于操作人员按照多个分区依次对填料单元进行更换,降低操作人员对填料单元的更换/装填难度;
[0026]3.通过使透水外壳的上半壳和下半壳可开合设置,操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透水外壳的安拆,从而将球状填料装填于透水外壳内。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球状填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包括过滤单元以及用于将过滤单元固定于河床中的若干固定组件,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漂浮于河面上的人工浮床(1)和悬伸于人工浮床(1)下方的载体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件(2)包括若干数量的用于供微生物附着的填料单元(21)以及用于装载若干数量的填料单元(21)的装载笼(22);所述装载笼(22)包括开口朝上的笼体(221)和可拆卸连接于笼体(221)开口处的盖体(222),若干数量的所述填料单元(21)两两之间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单元(21)包括球状填料(211)以及包裹于球状填料(211)外部的透水外壳(212),所述透水外壳(212)呈可开合设置,相邻两填料单元(21)的透水外壳(212)之间绑扎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外壳(212)包括规格一致且相互对接的上半壳(2121)和下半壳(2122),所述上半壳(2121)一侧铰接于下半壳(2122)上、另一侧扣接固定于下半壳(212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用填料式微生物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221)内还可拆卸安装有若干数量的分隔板(2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军赵永顺石天成蒋彦梅勇胡连连吴娇秦瑾邵志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蓝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