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05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有抽吸装置、引流袋和将抽吸装置和引流袋相接通的排液导管,抽吸装置包括有外筒一和固定连接在外筒一右端的外筒二,外筒一的左侧接通有抽吸接头,外筒一的内部设置有与抽吸接头相接通的单向阀,外筒二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筒,外筒一的内部设置有分别将单向阀、内筒和排液导管相接通的三通接头;通过三通接头将单向阀、内筒和排液导管内部相接通,抽吸装置通过抽吸接头将积液抽入内筒内部,再将内筒内部的积液排入引流袋内部进行存储,通过抽吸装置反复抽吸排出,从而可实现快速抽吸积液,同时,整个抽吸装置形成一个封闭的流体系统,无需中间组装操作,避免了空气中细菌进入体腔内部造成污染。污染。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经常要进行胸腹腔穿刺引流操作,为胸腹腔充满胸腹水的病人将积液及气体引流出来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达到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采用的穿刺引流装置由穿刺针、注射器以及将两者连接的一根橡胶管组成。手术时,当注射器内抽满积液后用止血钳将橡胶管夹住,把注射器与橡胶管分离,再将注射器内的积液排出,然后重新连接上橡胶管,如此反复操作,空气或细菌容易进入体腔而造成污染,很不安全,并且在操作时需要两人操作,十分烦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有抽吸装置、引流袋和将抽吸装置和引流袋相接通的排液导管,抽吸装置包括有外筒一和固定连接在外筒一右端的外筒二,外筒一的左侧接通有抽吸接头,外筒一的内部设置有与抽吸接头相接通的单向阀,外筒二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筒,外筒一的内部设置有分别将单向阀、内筒和排液导管相接通的三通接头,内筒远离三通接头的一端连接有抽吸结构,排液导管在靠近引流袋的一端接通有双阀。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通接头将单向阀、内筒和排液导管内部相接通,当抽吸装置通过抽吸结构抽取积液时,通过双阀将排液导管密封,此时抽吸装置通过抽吸接头将积液抽入内筒内部,当内筒内部的积液抽满时,此时将双阀打开,由于单向阀的作用,此时可将内筒内部的积液排入引流袋内部进行存储,通过抽吸装置反复抽吸排出,从而可实现快速抽吸积液,同时,整个抽吸装置形成一个封闭的流体系统,无需中间组装操作,避免了反复组装操作,使得空气中细菌进入体腔内部造成污染。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抽吸接头在外筒一外部的一端接通有橡胶管。
[0009]进一步,抽吸结构包括有活塞和活塞杆,活塞滑动连接在内筒的内部,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活塞的右端并延伸至外筒二的右方。
[0010]进一步,抽吸结构还包括有X型握把,X型握把的左右两端相互铰接,X型握把的上方两端分别与外筒二的外表面和活塞杆的右端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引流袋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抽吸装置结构剖视图。
[001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5]1、抽吸装置,11、外筒一,12、外筒二,13、内筒,14、活塞,15、活塞杆,16、抽吸接头,2、排液导管,3、引流袋,31、排液口,4、单向阀,5、三通接头,6、双阀,7、X型握把,8、橡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7]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有抽吸装置1、引流袋3和将抽吸装置1和引流袋3相接通的排液导管2,抽吸装置1包括有外筒一11和固定连接在外筒一11右端的外筒二12,外筒一11的左侧接通有抽吸接头16,外筒一11的内部设置有与抽吸接头16相接通的单向阀4,外筒二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筒13,外筒一11的内部设置有分别将单向阀4、内筒13和排液导管2相接通的三通接头5,内筒13远离三通接头5的一端连接有抽吸结构,排液导管2在靠近引流袋3的一端接通有双阀6。
[0018]三通接头5将单向阀4、内筒13和排液导管2内部相接通,当抽吸装置1通过抽吸结构抽取积液时,通过双阀6将排液导管2密封,此时抽吸装置1通过抽吸接头16将积液抽入内筒13内部,当内筒13内部的积液抽满时,此时可通过双阀6将排液导管2打开,然后将内筒13内部的积液排出,由于单向阀4的作用,积液只能通过抽吸接头16流入内筒13内部,无法从内筒13内部向抽吸接头16内部回流,此时从内筒13内部排出的积液只能流入排液导管2内部,再通过排液导管2流入引流袋3内部进行存储,实现一个工作循环,通过抽吸装置反复抽吸排出,从而可实现快速抽吸积液,同时,整个抽吸装置形成一个封闭的流体系统,无需中间组装操作,避免了反复组装操作,使得空气中细菌进入体腔内部造成污染。
[0019]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0020]抽吸接头16在外筒一11外部的一端接通有橡胶管8,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穿刺针穿刺皮肤后,将导丝植入皮肤,通过皮肤开阔器进行扩孔,然后植入橡胶管8,拔出导丝,使橡胶管8的另外一端与抽吸接头16相接通,从而方便抽吸装置1通过橡胶管8将体腔内部的积液抽取出。
[0021]实施例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至2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0022]抽吸结构包括有活塞14和活塞杆15,活塞14滑动连接在内筒13的内部,活塞杆15固定连接在活塞14的右端并延伸至外筒二12的右方,通过活塞14和活塞杆15配合,在内筒13内部左右反复移动推拉,可将积液抽入或排出内筒13内部。
[0023]实施例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至3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0024]抽吸结构还包括有X型握把7,X型握把7的左右两端相互铰接,X型握把7的上方两端分别与外筒二12的外表面和活塞杆15的右端转动连接。
[0025]X型握把7左右两端中间的位置相互铰接,从而使X型握把7的左右两端可相互转动,用手握住X型握把7下方的两端,使X型握把7下方的两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此时通过X
型握把7中间铰接的位置发生转动,使X型握把7上方的两端相互远离或者靠近,由于X型握把7上方的两端分别与外筒二12和活塞杆15连接,当X型握把7上方的两端相互远离或者靠近时,会使外筒二12和活塞杆15相互远离或者靠近,此时活塞杆15会带动活塞14在内筒13内部左右滑动,从而通过X型握把7,方便单手对活塞杆进行推拉操作。
[0026]实施例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至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0027]引流袋3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31,排液口31处设置有密封阀,将密封阀打开,方便在需要时将引流袋内部的积液排出。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抽吸装置(1)、引流袋(3)和将所述抽吸装置(1)和所述引流袋(3)相接通的排液导管(2),所述抽吸装置(1)包括有外筒一(1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筒一(11)右端的外筒二(12),所述外筒一(11)的左侧接通有抽吸接头(16),所述外筒一(1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抽吸接头(16)相接通的单向阀(4),所述外筒二(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筒(13),所述外筒一(11)的内部设置有分别将所述单向阀(4)、所述内筒(13)和所述排液导管(2)相接通的三通接头(5),所述内筒(13)远离所述三通接头(5)的一端连接有抽吸结构,所述排液导管(2)在靠近引流袋(3)的一端接通有双阀(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胸腔穿刺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彦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创新转化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