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54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移动轮与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放置框一、放置框二、连接座、支撑杆一、卡环与转盘,所述支撑柱四面侧壁上皆开设有升降槽,且放置框一、放置框二与连接座皆分别贯穿各升降槽,同支撑柱内部螺杆上所设置的移动座相连,所述放置框一与放置框二上皆设置有夹板与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夹板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移动槽中设置有弹簧,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对引流瓶进行位置固定与推移其进行携带,增加患者外出携带的便利性与防止易存在脱管、倾斜、跌落等现象,同时,因引流瓶的固定高度为可调节,可有效防止存在引流高度不足致引流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的情况发生。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目前,患者离床活动时,常采用手持的方式携带引流瓶,这种携带方式的不便之处在于,长时间手持不仅容易存在疲劳、手持不稳等现象,同时,还易造成脱管、倾斜、引流瓶跌落、引流高度不足致引流效果不佳等状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移动轮与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放置框一、放置框二、连接座、支撑杆一、卡环与转盘,所述支撑柱四面侧壁上皆开设有升降槽,且放置框一、放置框二与连接座皆分别贯穿各升降槽,同支撑柱内部螺杆上所设置的移动座相连,所述放置框一与放置框二上皆设置有夹板与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夹板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移动槽中设置有弹簧。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技术不仅能够对引流瓶进行位置固定与推移其进行携带,增加患者外出携带的便利性与防止易存在脱管、倾斜、跌落等现象,同时,因引流瓶的固定高度为可调节,可有效防止存在引流高度不足致引流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0006]为了便于引流瓶放置: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置框一与放置框二分别设置于支撑柱两侧,且放置框一、放置框二分别与连接座两端相连。
[000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放置框一与放置框二的设立,可便于引流用积液瓶、水封瓶与调压瓶进行放置。
[0009]为了便于适应不同引流瓶大小与对其进行夹持固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置框一与放置框二的近开口端内侧壁及底壁皆开设有移动槽,且夹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板两端及底端皆分别位于放置框一与放置框二的移动槽内,并与移动槽为活动连接,而移动槽中所设置的弹簧与位于移动槽内的夹板相连。
[001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移动夹板,能够调整放置框一与放置框二的内部空间,从而以便不同大小引流瓶进行放置,放置完毕后,松开夹板,夹板即能够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回移复位对引流瓶进行夹持固定,增加引流瓶放置与携带的稳定性。
[0012]为了便于对引流瓶使用高度进行调节: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竖向设置于底座顶端中部,而螺杆则竖向设置于支撑柱内端中部,并与支撑柱为转动连接,且螺杆顶部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与同转盘相连的主动轮为啮合连接。
[001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摇动转盘经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连接带动螺杆进行转动时,螺杆上所设置的移动座能够带动放置框一与放置框二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对引流瓶使用高度进行调节。
[0015]为了便于本技术进行位置移动与位置限定: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移动轮分别设置于底座底端四角处,且四个移动轮上皆设置有刹块。
[0017]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移动轮的设立,可便于患者外出时,能够推移本技术进行位置移动,通过刹块的设立,可便于能够对移动轮的移动能力进行限制。
[0018]为了便于对管路进行梳理固定: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上端两侧皆设置有卡环。
[0020]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卡环的设立,可便于当引流管路卡合其内后,能够对管路进行梳理固定。
[0021]为了便于对支撑杆二的使用高度进行调节与固定: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一竖向设置于支撑柱顶端中部,而支撑杆一内部则活动设置有支撑杆二,且支撑杆一中部竖向等距开设有卡孔若干,而卡孔则与支撑杆二下端所设置的卡块为卡合连接。
[0023]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按动卡块内移与卡孔分离后,能够对支撑杆二使用高度进行高低调节,高度调节完毕后,卡块向外回弹复位卡合于当前位置的卡孔内,能够对支撑杆二进行位置固定。
[0024]为了便于输液吊瓶的悬挂: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二顶端横向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两侧皆设置有挂钩。
[002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挂钩的设立,可便于对输液吊瓶进行悬挂。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正端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放置框升降调节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夹板外移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图1A处部分放大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图1B处部分放大图;
[0032]图中:1、底座;2、移动轮;3、支撑柱;4、放置框一;5、放置框二;6、连接座;7、支撑杆一;8、升降槽;9、夹板;10、把手;11、移动槽;12、弹簧;13、卡环;14、转盘;15、卡孔;16、支撑杆二;17、卡块;18、固定杆;1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4]如图1

5所示,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移动轮2与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上设置有放置框一4、放置框二5、连接座6、支撑杆一7、卡环13与转盘14,所述支撑柱3四面侧壁上皆开设有升降槽8,且放置框一4、放置框二5与连接座6皆分别贯穿各升降槽8,同支撑柱3内部螺杆上所设置的移动座相连,所述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上皆设置有夹板9与开设有移动槽11,所述夹板9上设置有把手10,所述移动槽11中设置有弹簧12,通过本技术不仅能够对引流瓶进行位置固定与推移其进行携带,增加患者外出携带的便利性与防止易存在脱管、倾斜、跌落等现象,同时,因引流瓶的固定高度为可调节,可有效防止存在引流高度不足致引流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所述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分别设置于支撑柱3两侧,且放置框一4、放置框二5分别与连接座6两端相连,通过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的设立,可便于引流用积液瓶、水封瓶与调压瓶进行放置,所述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的近开口端内侧壁及底壁皆开设有移动槽11,且夹板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板9两端及底端皆分别位于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的移动槽11内,并与移动槽11为活动连接,而移动槽11中所设置的弹簧12与位于移动槽11内的夹板9相连,通过移动夹板9,能够调整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的内部空间,从而以便不同大小引流瓶进行放置,放置完毕后,松开夹板9,夹板9即能够在弹簧12的作用力下,回移复位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移动轮(2)与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上设置有放置框一(4)、放置框二(5)、连接座(6)、支撑杆一(7)、卡环(13)与转盘(14),所述支撑柱(3)四面侧壁上皆开设有升降槽(8),且放置框一(4)、放置框二(5)与连接座(6)皆分别贯穿各升降槽(8),同支撑柱(3)内部螺杆上所设置的移动座相连,所述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上皆设置有夹板(9)与开设有移动槽(11),所述夹板(9)上设置有把手(10),所述移动槽(11)中设置有弹簧(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分别设置于支撑柱(3)两侧,且放置框一(4)、放置框二(5)分别与连接座(6)两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的近开口端内侧壁及底壁皆开设有移动槽(11),且夹板(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板(9)两端及底端皆分别位于放置框一(4)与放置框二(5)的移动槽(11)内,并与移动槽(11)为活动连接,而移动槽(11)中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晓秀赵兰兰
申请(专利权)人:浚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