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薄膜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6084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复合纳滤膜包括多孔超滤支撑基膜及构建在所述多孔超滤支撑基膜上的聚酰胺分离层,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由多元酰氯单体与多元胺单体在添加剂的存在下,在多孔超滤支撑基膜上缩聚得到,所述添加剂为特勒格碱和/或包含特勒格碱官能团的季铵盐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元胺单体、添加剂与水混合均匀,得到水相溶液;将多元酰氯单体与烷烃类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有机相溶液;将水相溶液、有机相溶液先后施加于多孔超滤支撑基膜上,经界面聚合反应、干燥得到所述薄膜复合纳滤膜。该薄膜复合纳滤膜薄且致密,兼具高水通量及对盐的高截留性能,可用于低成本、高效脱盐。盐。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滤膜
,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变暖、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因素,人类对水质和水量的需求急剧增加,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潜在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社会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与传统的分离工艺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在处理城市污水和从地下水、海水等高效获取饮用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3]纳滤膜可实现对分子量在200

1000Da之间的小分子、多价盐离子的高效截留,而对单价盐离子截留率低,因此在海水淡化、水软化、废水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去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纳滤膜是基于界面聚合过程制备的薄膜复合纳滤膜结构,主要通过在超滤多孔基膜上通过多元酰氯与多元胺在油水界面聚合反应构建交联的聚酰胺分离选择层而制得。尽管交联的聚酰胺选择层能够实现对有机分子和多价盐的高效截留,但通常水通量较低,通量与截留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复合纳滤膜包括多孔超滤支撑基膜及构建在所述多孔超滤支撑基膜上的聚酰胺分离层;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由多元酰氯单体与多元胺单体在添加剂的存在下,在所述多孔超滤支撑基膜上缩聚得到;所述添加剂为特勒格碱和/或包含特勒格碱官能团的季铵盐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超滤支撑基膜为聚醚砜超滤膜、聚丙烯腈超滤膜、聚砜超滤膜、磺化聚砜超滤膜、偏氯乙烯超滤膜或聚酰亚胺超滤膜;所述多孔超滤支撑基膜的孔径为5

1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酰氯单体选自苯三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己二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元胺单体选自哌嗪、间苯二胺、二乙基三胺和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勒格碱选自以下结构所示化合物TB

1~TB

14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特勒格碱官能团的季铵盐类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所示化合物TBQ

1~TBQ

9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的厚度小于60nm。7.一种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薄膜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元胺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丰王正宫靳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