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65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铸件冷却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包括循环冷却机构、水循环机构、控制模块、鼓风机、冷凝室、输气通道和振动时效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传统冷却的方式中冷却速度慢、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设置循环冷却机构,利用冷却水循环汽化的方式,对铸件进行降温,不仅提高了冷却时水和气体的循环效率,而且提高了铸件的冷却效率,解决了冷却方式单一、冷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设置振动时效机构,在对铸件冷却的同时进行谐振处理,有效减小了铸件在冷却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大大提高了铸件在冷却时结构的稳定性,解决了铸件在快速降温时容易产生结构缺陷的技术问题。降温时容易产生结构缺陷的技术问题。降温时容易产生结构缺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件冷却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0003]铸件在完成浇筑后,需要降温冷却至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现有的技术方案中,自然冷却处理是最常见的冷却方式,利用长时间通风来对铸件进行降温,投入成本低,但是冷却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水冷处理是将铸件投入水中,从而快速冷却,但是这种方式冷却过程激烈,容易造成铸件缺陷;风冷处理则是利用鼓风机鼓风或压缩空气来降低铸件的温度,成本低,但冷却效果不理想,冷却温度远小于水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为解决传统冷却的方式中冷却速度慢、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设置循环冷却机构,利用冷却水循环汽化的方式,通过在内部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对铸件进行降温,不仅提高了冷却时水和气体的循环效率,而且提高了铸件的冷却效率,解决了冷却方式单一、冷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铸件降温时内部因应力导致结构缺陷的问题,采用振动时效处理的方式,设置振动时效机构,在对铸件冷却的同时进行谐振处理,有效减小了铸件在冷却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大大提高了铸件在冷却时结构的稳定性,解决了铸件在快速降温时容易产生结构缺陷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包括循环冷却机构、水循环机构、控制模块、鼓风机、冷凝室、输气通道和振动时效机构,所述水循环机构设于循环冷却机构一侧,所述控制模块设于循环冷却机构另一侧,所述鼓风机设于循环冷却机构顶部,所述输气通道同时与循环冷却机构和水循环机构连通,所述冷凝室设于输气通道上,所述振动时效机构设于循环冷却机构圆周外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上方设有转动电机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输气通道上设有散热鳍片,利用散热鳍片辅助输气通道进行降温,加速水蒸气的冷凝。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冷凝室内设有冷媒,用于对通过输气通道的水蒸气进行冷凝处理。
[0009]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冷却机构包括冷却仓,还包括送气管道、碟式缓冲仓、底部分隔仓、旋转平台、固定平台、振动传动组件和减震支撑组件,所述送气管道设于冷却仓内,所述碟式缓冲仓设于送气管道上,所述底部分隔仓设于冷却仓的底部,所述旋转平台转动设于冷却仓上,所述旋转平台同时转动设于送气管道上,所述减震支撑组件的底部与旋转平
台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平台与减震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振动传动组件设于冷却仓侧壁上,所述固定平台同时与振动传动组件活动连接,碟式缓冲仓的设置,可以汇集送气管道输送的部分冷空气,在冷却仓的底部形成低温区,由于冷却仓内上下较高的温度差,加快冷却水的汽化,提高吸热效率,加快铸件的冷却过程。
[0010]其中,所述振动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限位室、传动臂、缓冲弹簧和支撑滚珠,所述传动限位室设于冷却仓上,所述传动臂滑动设于传动限位室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设于传动限位室内,所述支撑滚珠设于传动臂上,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设于传动臂上,所述传动臂同时通过支撑滚珠与固定平台滑动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部分隔仓内设有螺旋气流槽,利用螺旋气流槽,改变从送气管道排出的气体流向,形成有指向性的螺旋上升气流,提高气流的运动速度,有利于将内部的水蒸气快速带出。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支撑组件包括减震主臂、减震弹簧、主转臂和副转臂,所述减震主臂与固定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减震主臂与旋转平台滑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设于减震主臂上,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旋转平台上,所述主转臂的一端转动设于旋转平台上,所述副转臂的一端设于主转臂的另一端上,所述副转臂的另一端转动设于减震主臂上,减震支撑组件在对固定平台起支撑作用的同时,可以在固定平台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时进行缓冲减震。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旋转平台底部设有旋转齿环,所述冷却仓上转动设有旋转传动轴,所述旋转传动轴同时与转动电机组传动连接,所述旋转传动轴上设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与旋转齿环啮合连接,通过转动电机组控制旋转平台旋转,可以在旋转平台搭载多个铸件,实现对多个铸件同时冷却的技术效果。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平台上设有铸件固定臂。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分隔仓内壁设有水位环,水位环用于标记冷却仓底部空隙的最高水位,保证底部分隔仓外仓的水可以没过冷却仓底部空隙,让冷却仓与底部分隔仓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同时利用水循环机构将未汽化的多余水进行收集,避免循环冷却机构内水量的堆积。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储水箱、回流排气口、抽水管、抽水泵、输水泵、输水管、运输阵列管道和喷头,所述储水箱设于冷却仓一侧,所述回流排气口设于储水箱上,所述输气通道与储水箱通气连接,所述抽水管设于储水箱上,所述抽水管同时接入底部分隔仓外圈,所述抽水管最低位置与水位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抽水泵设于抽水管上,所述输水管与储水箱连通,所述运输阵列管道设于冷却仓上,所述输水管与运输阵列管道连通,所述喷头设于运输阵列管道上,所述输水泵设于输水管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时效机构包括振动连接臂、支撑弹簧和激振器,所述振动连接臂通过支撑弹簧设于冷却仓外壁上,所述激振器设于振动连接臂上,所述振动连接臂同时与传动臂固定连接,通过激振器带动振动连接臂纵向振动,并通过振动传动组件将振动传递到固定平台,带动固定平台以相同的频率进行振动,随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提升到铸件的固有频率,可以降低铸件在冷却时内部产生的应力,有效避免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结构缺陷。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循环冷却机构上转动设有密封舱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与鼓风机、抽水泵、输水泵、转动电机组和激振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鼓风机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抽水泵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输水泵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转动电机组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激振器的工作状态。
[0020]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为解决传统冷却的方式中冷却速度慢、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设置循环冷却机构,利用冷却水循环汽化的方式,通过在内部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对铸件进行降温,不仅提高了冷却时水和气体的循环效率,而且提高了铸件的冷却效率,解决了冷却方式单一、冷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21](2)为解决铸件降温时内部因应力导致结构缺陷的问题,采用振动时效处理的方式,设置振动时效机构,在对铸件冷却的同时进行谐振处理,有效减小了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冷却机构(1)、水循环机构(2)、控制模块(3)、鼓风机(4)、冷凝室(6)、输气通道(5)和振动时效机构(7),所述水循环机构(2)设于循环冷却机构(1)一侧,所述控制模块(3)设于循环冷却机构(1)另一侧,所述鼓风机(4)设于循环冷却机构(1)顶部,所述输气通道(5)同时与循环冷却机构(1)和水循环机构(2)连通,所述冷凝室(6)设于输气通道(5)上,所述振动时效机构(7)设于循环冷却机构(1)圆周外侧;所述循环冷却机构(1)包括冷却仓(101),还包括送气管道(102)、碟式缓冲仓(103)、底部分隔仓(104)、旋转平台(106)、固定平台(107)、振动传动组件(108)和减震支撑组件(109),所述送气管道(102)设于冷却仓(101)内,所述碟式缓冲仓(103)设于送气管道(102)上,所述底部分隔仓(104)设于冷却仓(101)底部,所述旋转平台(106)转动设于冷却仓(101)上,所述旋转平台(106)同时转动设于送气管道(102)上,所述减震支撑组件(109)的底部与旋转平台(10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平台(107)与减震支撑组件(10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振动传动组件(108)设于冷却仓(101)侧壁上,所述固定平台(107)同时与振动传动组件(108)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分隔仓(104)内设有螺旋气流槽(105),所述底部分隔仓(104)内壁设有水位环(121),所述冷却仓(101)上转动设有密封舱门(123);所述固定平台(107)上设有铸件固定臂(1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铸件浇筑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机构(2)包括储水箱(201)、回流排气口(202)、抽水管(203)、抽水泵(204)、输水泵(205)、输水管(206)、运输阵列管道(207)和喷头(208),所述储水箱(201)设于冷却仓(101)一侧,所述回流排气口(202)设于储水箱(201)上,所述输气通道(5)与储水箱(201)通气连接,所述抽水管(203)设于储水箱(201)上,所述抽水管(203)同时接入底部分隔仓(104)外圈,所述抽水管(203)最低位置与水位环(12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抽水泵(204)设于抽水管(203)上,所述输水管(206)与储水箱(201)连通,所述运输阵列管道(207)设于冷却仓(101)上,所述输水管(206)与运输阵列管道(207)连通,所述喷头(208)设于运输阵列管道(207)上,所述输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亚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