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50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包括采煤机电缆,运输机机头,运输机机尾,采煤机,运输机U型电缆槽,所述运输机U型电缆槽设置在运输机机头和运输机机尾之间,采煤机外侧,所述自动拖缆装置还包括电缆拖移装置,换向装置,牵引绳索,所述换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运输机机头、运输机机尾和电缆拖移装置上,所述牵引绳索一端固定设置在采煤机上,通过换向装置和电缆拖移装置滑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运输机机尾上。本装置解决了采煤机运行过程中电缆拱腰隆起,拉坏电缆,电缆局部电缆叠加,需要采煤机司机与看电缆人员相互配合等问题,提高了采煤工作面开机率和生产效率。提高了采煤工作面开机率和生产效率。提高了采煤工作面开机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采煤设备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电缆管理普遍都是设专人看护,在采煤机割煤过程中存在工作面煤块、片帮伤人等事故隐患,并且在煤机运行过程中,上下层电缆之间的摩擦力及电缆本身的阻力,向下滑动,电缆局部受阻,易造成电缆拱腰隆起、拉坏电缆,且造成局部电缆叠加,需要采煤机司机与看电缆人员相互配合,确认电缆不影响采煤机运行时才能开机,造成设备频繁启动,工作面开机率及设备使用寿命下降,影响生产,尤其在有一定倾角的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片帮滚矸,易造成滚煤、滚矸砸伤看电缆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问题,为解决采煤机运行过程中电缆拱腰隆起、拉坏电缆,且造成局部电缆叠加,需要采煤机司机与看电缆人员相互配合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包括采煤机电缆,运输机机头,运输机机尾,采煤机,运输机U型电缆槽,所述运输机U型电缆槽设置在运输机机头和运输机机尾之间,采煤机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拖缆装置还包括电缆拖移装置,换向装置,牵引绳索,所述电缆拖移装置设置在所述运输机U型电缆槽内,可移动,所述采煤机电缆缠绕经过所述电缆拖移装置,所述换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运输机机头、运输机机尾和电缆拖移装置上,所述牵引绳索一端固定设置在采煤机上,通过所述换向装置和电缆拖移装置滑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运输机机尾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拖移装置包括电缆拖移轮,行走托辊,所述电缆拖移轮和行走托辊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机头固定换向轮,机尾固定换向轮和换向动滑轮,所述换向动滑轮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托辊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拖移装置设置有挡煤板,所述挡煤板设置在所述行走托锟一侧并向上弧形延伸至所述行走托锟和电缆拖移轮上方,通过支撑架与所述行走托辊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拖移装置设置有挡煤板,所述挡煤板设置在所述行走托锟一侧并向上弧形延伸至所述行走托锟和电缆拖移轮上方,通过支撑架与所述电缆拖移轮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换向动滑轮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装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挡煤板为梯形弧形板,所述梯形弧形板宽的部分位于所述电缆拖移轮上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是三角形钢筋骨架,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电缆拖移轮或行走托辊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是防倒滚筒,防止所述换向动滑轮左右倾倒。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倒滚筒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顶端与行走托锟和换向动滑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放倒滚筒的转动轴顶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缆拖移装置的设置,解决了采煤机运行过程中电缆拱腰隆起,拉坏电缆,电缆局部电缆叠加,需要采煤机司机与看电缆人员相互配合的问题,提高了工作面开机率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生产效率;同时,因不用人员看护,也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发生片帮滚煤、滚矸砸伤看护电缆人员的事故。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本技术局部电缆拖移装置示意图;
[0018]图3本技术局部电缆拖移装置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包括采煤机电缆1,运输机机头2,运输机机尾3,采煤机4,运输机U型电缆槽5,所述运输机U型电缆槽5设置在运输机机头2和运输机机尾3之间,采煤机4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拖缆装置还包括电缆拖移装置,换向装置,牵引绳索8,所述电缆拖移装置在所述运输机U型电缆槽5内,可移动,所述换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运输机机头2、运输机机尾3和电缆拖移装置上,所述牵引绳索8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采煤机4上,通过所述换向装置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运输机机尾3上。
[002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缆拖移装置包括电缆拖移轮61,行走托辊62,所述电缆拖移轮61和行走托辊62通过连接杆6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63采用钢筋材料。
[0021]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2所示,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机头固定换向轮71,机尾固定换向轮72和换向动滑轮73,所述换向动滑轮73通过连接杆64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托辊62一侧,所述连接杆64采用钢筋材料。
[0022]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为防止采煤过程中煤矸石等掉落到所述电缆拖移装置上,所述电缆拖移装置设置有挡煤板65,所述挡煤板65设置在所述行走托锟62一侧并向上延弧形伸覆盖在所述行走托锟62和电缆拖移轮61上方,通过支撑架66与所述行走托辊62固定连接。
[0023]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缆拖移装置设置有挡煤板67,所述挡煤板67设置在行走托锟62一侧并向上弧形延伸至所述行走托锟62和电缆拖移轮61上方,通过支撑架68与所述电缆拖移轮61固定连接。
[0024]实施例6: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换向动滑轮73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装置9,防止所述定向动滑轮73左右倾倒。
[0025]实施例7: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挡煤板65为梯形弧形板,
所述梯形弧形板宽的部分位于所述电缆拖移轮61上方,起到保护电缆拖移装置的作用。
[0026]实施例8: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架66、68采用三角形钢筋骨架结构,焊接连接固定。
[0027]实施例9: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限位装置9是防倒滚筒,防止所述换向动滑73轮左右倾倒。
[0028]实施例10: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防倒滚筒设置有转动轴91,所述转动轴91顶端与行走托锟62和换向动滑轮73的连接杆64固定连接,两个放倒滚筒的转动轴91顶端通过连接杆92固定连接,从而对换向动滑轮73形成较为稳定的支撑作用。
[0029]本装置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0030]牵引绳索8一端固定在采煤机牵引绳索固定点10上,依次绕过运输机机头2的固定换向轮71,机尾固定换向轮72,再绕过换向动滑轮73,另一端固定到运输机机尾3牵引绳索固定点11上;当采煤机4向运输机机尾3运动时,牵引绳索8被拉紧,带动换向动滑轮73向运输机机尾3方向运动,由于换向动滑轮73与行走托锟62是固定连接的,行走托锟62与电缆拖移轮61固定连接,于是带动电缆拖移装置一起向运输机机尾3方向运动,从而捋直了采煤机电缆1使其平顺。
[0031]由于采煤机电缆1的一端固定在采煤机电缆拖移固定点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包括采煤机电缆,运输机机头,运输机机尾,采煤机,运输机U型电缆槽,所述运输机U型电缆槽设置在运输机机头和运输机机尾之间,采煤机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拖缆装置还包括电缆拖移装置,换向装置,牵引绳索,所述电缆拖移装置设置在所述运输机U型电缆槽内,可移动,所述采煤机电缆缠绕经过所述电缆拖移装置,所述换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运输机机头、运输机机尾和电缆拖移装置上,所述牵引绳索一端固定设置在采煤机上,通过所述换向装置和电缆拖移装置滑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运输机机尾上所述电缆拖移装置包括电缆拖移轮,行走托辊,所述电缆拖移轮和行走托辊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机头固定换向轮,机尾固定换向轮和换向动滑轮,所述换向动滑轮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托辊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拖移装置设置有挡煤板,所述挡煤板设置在所述行走托辊一侧并向上弧形延伸至所述行走托辊和电缆拖移轮上方,通过支撑架与所述行走托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尉珉吴越王波岳俊杰刘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华泰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