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30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其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底部并用于驱动该车体运行和转向的驱动系统、多组设置于车体四周并用于识别障碍的避障识别组件、设置于车体上端面并用于检测货物重量和种类的货物检测识别模组、设置于车体内并用于控制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控制系统及设置于车体内并用于放电和充电的供电系统。采用避障识别组件对车体运动轨迹进行识别,当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重新规划绕开障碍物的路线,从而有效规避障碍物,尤其在多个车体同步运输时能够及时错开,防止相撞,也无需停车等待,大幅提高转运效率,且无需铺设电磁轨道,运动轨迹不受限,更方便车体之间错位避障。更方便车体之间错位避障。更方便车体之间错位避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货物运输
,特指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传统人工拣货分货的方式已经难以承受快递单量的快速增加,在大型的物流中转仓内,人工拣货分货不仅效率低、出错率高,而且随着快递单量的不断增加,所需人工人数量会成倍增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幅增加了企业成本。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13665707 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智能物流系统的智能小车,该智能小车主要通过电磁轨道来行进路线,在电磁轨道上设置有加速带、减速带以及停止带,电磁轨道黏贴於地板上,无人运输车则依循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现有无人运输车通过往返于装货点与卸货点,实现货物的自动运输。
[0004]上述专利中,智能小车需要依托铺设的电磁轨道来进行运动,不仅需要额外的费用,而且移动轨迹受限,只能在指定的线路上进行运动,当需要障碍物时,不能及时规避。尤其,当多个智能小车同步运输时,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小车轨迹重合,此时,则需要部分智能小车停车等待,不仅大大降低了搬运效率,而且当出现智能小车位置信息延迟时,容易出现多辆小车相撞,存在安全隐患。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底部并用于驱动该车体运行和转向的驱动系统、多组设置于所述车体四周并用于识别障碍的避障识别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端面并用于检测货物重量和种类的货物检测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车体内并用于控制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控制系统及设置于所述车体内并用于放电和充电的供电系统,当所述车体运行前方出现障碍物时,所述避障识别组件能够及时检测到方向和距离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由所述控制系统重新规划路线并控制所述驱动系统转向绕开障碍物。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避障识别组件包括有视觉摄像镜头和探距雷达,所述货物检测识别模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车体中部的重量识别称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重量识别称重装置中部的图码识别器。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有呈矩阵分布的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第三驱动模组及第四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有电机轮子及刹车驱动装置。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及所述第四驱动模组的第一固定安装板、第二固定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及第四安装板。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车体内并位于中部的电池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电池装置一侧并用于该电池装置充电的电源充电电子功能组件,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电池装置另一侧并能够接收远程控制信号。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主开关电源装置,所述车体一侧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对应所述供电系统并用于对接充电座的对接槽口,所述车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供电系统的底板。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用于装载所述货物的篮筐,所述篮筐上设置有用于高度识别的限高接收装置。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体的上端面至少设置有一条用于定位所述篮筐的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篮筐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匹配的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在车体的四周设置多组避障识别组件,利用避障识别组件对车体运动轨迹进行识别,当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重新规划绕开障碍物的路线,从而有效规避障碍物,尤其在多个车体同步运输时能够及时错开,防止相撞,也无需停车等待,大幅提高转运效率,且无需铺设电磁轨道,运动轨迹不受限,更方便车体之间错位避障。同时,结构也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驱动模组的立体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篮筐的立体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装卸及运输货物的工作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装越过障碍物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见图1至图6所示,为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其包括:车体1、设置于所述车体1底部并用于驱动该车体1运行和转向的驱动系统2、多组设置于所述车体1四周并用于识别障碍的避障识别组件3、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端面并用于检测货物重量和种类的货物检测识别模组4、设置于所述车体1内并用于控制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控制系统5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内并用于放电和充电的供电系统6,当所述车体1运行前方出现障碍物时,所述避障识别组件3能够及时检测到方向和距离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5,由所述控制系统5重新规划路线并控制所述驱动系统2转向绕开障碍物。采用在车体1的四周设置多组避障识别组件3,利用避障识别组件3对车体1运动轨迹进行识别,当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5,由控制系统5重新规划绕开障碍物的路线,从而有效规避障碍物,尤其在多个车体1同步运输时能够及时错开,防止相撞,也无需停车等待,大幅提高转运效率,且无需铺设电磁轨道,运动轨迹不受限,更方便车体1之间错位避障。同时,结构也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0024]所述避障识别组件3包括有视觉摄像镜头31和探距雷达32,通过在车体1四周设置视觉摄像镜头31和探距雷达32来对路况进行判断,当车体1的运行轨迹上出现障碍物时,由视觉摄像镜头31和探距雷达32配合检测障碍物的位置和相对距离,并将位置信息数据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5,由控制系统5根据障碍物位置信息控制驱动系统2产生转向,使车体1绕过障碍物,并在绕过障碍物后能够及时及时回到原来的轨迹上,以保证货物能够准确被送至指定位置。因此,通过避障识别组件3,可以有效识别路障和绕障碍功能,并能独立执行道路搜索和路线功能(昼夜工作模式)。
[0025]所述货物检测识别模组4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车体1中部的重量识别称重装置41及设置于所述重量识别称重装置41中部的图码识别器4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重量识别称重装置41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图码识别器42通常为红外扫码装置,,在装载货物的时候,遇见重物或无法承重的物件时,需要重量识别称重装置41和图码识别器42配合有效识别和判断货物是否超重,并将信息传输给货场调度主机进行识别和剔除改变装卸料框,以保障安全和智能车使用寿命。其中,图码识别器42能够扫描读取货物篮筐底部的识别码。
[002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设置于所述车体(1)底部并用于驱动该车体(1)运行和转向的驱动系统(2)、多组设置于所述车体(1)四周并用于识别障碍的避障识别组件(3)、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端面并用于检测货物重量和种类的货物检测识别模组(4)、设置于所述车体(1)内并用于控制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控制系统(5)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内并用于放电和充电的供电系统(6),当所述车体(1)运行前方出现障碍物时,所述避障识别组件(3)能够及时检测到方向和距离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5),由所述控制系统(5)重新规划路线并控制所述驱动系统(2)转向绕开障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障识别组件(3)包括有视觉摄像镜头(31)和探距雷达(32),所述货物检测识别模组(4)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车体(1)中部的重量识别称重装置(41)及设置于所述重量识别称重装置(41)中部的图码识别器(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2)包括有呈矩阵分布的第一驱动模组(21)、第二驱动模组(22)、第三驱动模组(23)及第四驱动模组(24),所述第一驱动模组(21)包括有电机轮子(211)及刹车驱动装置(2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运载短距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模组(21)、所述第二驱动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春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吉田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