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钢开合角底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22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模具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角钢开合角底模,包括底座、支撑筋、支撑板、定位板和开合板,所述支撑筋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V型槽;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筋之间,所述支撑板上可拆式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V型槽内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相抵贴;所述开合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开合板,利用更换不同长度开合板和调节开合板固定角度的方式可以使本底模适应于不同批次角钢开合加工的长度和角度,且开合板可以使用车间加工的余料、废料,便于就地取材,不仅简化了本底模的结构,还可以实现废料的再利用。实现废料的再利用。实现废料的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钢开合角底模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模具
,尤其涉及角钢开合角底模。

技术介绍

[0002]开合角是角钢件的一道加工工序,利用压力机对开合角顶模和底模的挤压,可以将角钢原有垂直的两个肢边进行开合,使角钢两个肢边的角度满足角钢件的安装需求。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08261659U的技术,其公开了一种角钢开合角模具,包括上模总成和下模总成,下模总成包括下模座和若干下模头;下模座内设沿模长方向布置的V型槽,V型槽的一侧面设有用于插入下模头的开口;下模头的内端面为倾斜面,各下模头以其倾斜面朝内装配于开口内;装配时可选用不同倾斜度模头,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模头的数量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角钢,提高适用范围。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适应角钢开合角加工的长度,其在下模总成中设置了若干个模头,但是,不同批次角钢所需开合的角度也会存在差异,为了满足实际加工需求,则需要将每种角度的模头各准备若干个,不仅会导致模具的结构变得复杂,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角钢开合角底模,利用更换开合板的方式即可使本底模适应于角钢不同长度和不同角度的开合角加工,简化了模具的结构。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钢开合角底模,包括底座、支撑筋、支撑板、定位板和开合板,其中,
[0007]所述支撑筋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V型槽,所述支撑筋呈平行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0008]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筋之间,并位于所述V型槽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上可拆式固定有第一固定板;
[0009]所述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上,并与所述V型槽内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相抵贴,所述定位板上可拆式固定有第二固定板;
[0010]所述开合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并与所述定位板分别对角钢的两个肢边进行支撑。
[00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撑筋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内开设有第一定位孔;
[0012]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滑动连接。
[0013]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支撑筋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开设有第二定位孔;
[0014]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第
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与所述第二定位孔滑动连接。
[0015]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芯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
[0016]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芯线垂直于所述定位板。
[0017]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在所述第一定位杆上,且其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支撑板相抵贴。
[0018]更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垫片。
[001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撑筋的一侧与所述V型槽内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相平齐。
[0020]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筋的一侧与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支撑筋的一侧相平齐。
[002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拆式固定在所述支撑筋上,并与所述开合板靠近所述支撑筋的一侧相抵持。
[0022]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筋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0023]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通过设置开合板,利用更换不同长度开合板和调节开合板固定角度的方式可以使本底模适应于不同批次角钢开合加工的长度和角度,且开合板可以使用加工车间的余料、废料,便于就地取材,不仅简化了本底模的结构,还可以实现废料的再利用;
[0025](2)通过在支撑板和定位板上分别开设固定槽和定位孔,利用其与固定板和定位杆的配合,可以方便对开合板进行拆装,提升了本底模的装配效率;
[0026](3)通过设置支撑杆,可以对开合板进行支撑,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提升了本底模的固定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开合板侧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定位板侧的立体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中支撑板和定位板处的立体图;
[0031]图4为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中第一固定板处的立体图;
[0032]图5为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中第二固定板处的立体图;
[0033]图6为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中固定槽处的立体图;
[0034]图7为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的主视图。
[0035]其中:1、底座;2、支撑筋;201、V型槽;202、滑槽;3、支撑板;31、第一固定板;301、第一固定槽;302、第一定位孔;311、第一定位杆;4、定位板;41、第二固定板;401、第二固定槽;402、第二定位孔;411、第二定位杆;5、开合板;6、垫片;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如图1

7所示,本技术的角钢开合角底模,包括底座1、支撑筋2、支撑板3、定位板4和开合板5。
[0038]其中,底座1用于与压力机连接固定。
[0039]支撑筋2用于承载支撑板3、定位板4和开合板5,支撑筋2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其远离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V型槽201,支撑筋2呈平行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当底座1固定在压力机上时,V型槽201朝向上方,V型槽201的角度优选为90度。
[0040]支撑板3用于承载开合板5,支撑板3固定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支撑筋2之间,并位于V型槽201的一侧,为了提升支撑板3的承载强度,可以将支撑板3设置多个,支撑板3上可拆式固定有第一固定板31。
[0041]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了实现第一固定板31与支撑板3的可拆式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可以在支撑板3远离支撑筋2的一侧开设第一固定槽301,在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角钢开合角底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筋(2)、支撑板(3)、定位板(4)和开合板(5),其中,所述支撑筋(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其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V型槽(201),所述支撑筋(2)呈平行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板(3)固定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筋(2)之间,并位于所述V型槽(201)的一侧,所述支撑板(3)上可拆式固定有第一固定板(31);所述定位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筋(2)上,并与所述V型槽(201)内远离所述支撑板(3)的一侧相抵贴,所述定位板(4)上可拆式固定有第二固定板(41);所述开合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1)之间,并与所述定位板(4)分别对角钢的两个肢边进行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钢开合角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远离所述支撑筋(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槽(301),所述第一固定槽(301)内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02);所述第一固定板(3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301)内,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311),所述第一定位杆(31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302)滑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钢开合角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4)远离所述支撑筋(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槽(401),所述第二固定槽(401)内开设有第二定位孔(402);所述第二固定板(4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槽(40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捷黄斌刘兵刘阳邱涛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武汉铁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