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腔通过隔板分隔为调节腔和收集腔,调节腔内安装恒温恒湿器,隔板上开设有出风口,箱体开设进风口,隔板在收集腔内安装安装柱I、安装柱II线性模组I、线性模组II;箱体内设置降尘筒、浓缩筒、环形加热器和称量天平;降尘筒顶部敞口并在敞口上方设置有喷水器,降尘筒底部连接收集管;浓缩筒的敞口端设置翻边,浓缩筒在翻边下方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通过固定杆与线性模组I的滑块固定;环形加热器通过安装杆与线性模组II的滑块固定,环形加热器与浓缩筒同轴并开设避让开口;称量天平设置在隔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降尘,又称“落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 微米以上,计量指标单位为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表沉降物质的量。大气粉尘自然沉降量的监测是开展较早的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项目。
[0003]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大气降尘采集装置一般构造较为简单,操作简单但是自动化程度低, 而且存在着较多的使用缺陷:天气季节变化及周边环境都会对降尘的收集产生影响,从而降尘监测结果不准确。目前降尘收集的降尘缸直接暴露在外界没有防护措施,容易落入鸟类、昆虫和树叶等物质,尤其是鸟类及其排泄物对降尘收集的效果影响很大。
[0004]另外,现有的降尘收集装置一般只具备降尘收集单一的功能,收集后的降尘还需要进行称量以及检测等,需要监测人员手工操作,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工在转移称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进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基于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装置,可实现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收集处理,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小了外界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
[0006]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提供一种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腔通过隔板分隔为下方的调节腔和上方的收集腔,调节腔内安装有恒温恒湿器,隔板上开设有将调节腔与收集腔连通的出风口,箱体对应调节腔开设有进风口,隔板在收集腔内竖向安装有平行设置的安装柱I和安装柱II,安装柱I上安装有线性模组I,安装柱II上安装有线性模组II;箱体内在两个线性模组之间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降尘筒、浓缩筒、环形加热器和称量天平;
[0008]降尘筒镶嵌安装在箱体顶面,降尘筒的顶部设置在箱体外且顶部敞口并在敞口上方设置有与水箱连通且可对降尘筒内喷水的喷水器,降尘筒的底部设置在箱体内且底部开设出口并连接安装有阀门的收集管;
[0009]浓缩筒设置在降尘筒下方且顶部开设与收集管正对的敞口,浓缩筒的敞口端设置翻边,浓缩筒在翻边下方套设有可与翻边限位配合的固定环,固定环通过固定杆与线性模组I的滑块垂直固定;
[0010]环形加热器通过安装杆与线性模组II的滑块垂直固定,环形加热器与浓缩筒同轴设置并在对应固定杆处开设有避让开口;
[0011]称量天平设置在隔板上并与浓缩筒正对。
[0012]进一步的,箱体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
[0013]通过设置透明的观察窗,方便观察箱体内部的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0014]作为优选,降尘筒的底部呈倒锥形,出口开设在倒锥形尖端。
[0015]降尘筒的底部设置倒锥形,可用于配合喷水器利用冲水将降尘收集并汇集到出口处,保证降尘收集完全。
[0016]进一步的,箱体外在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过滤网,隔板下方在出风口安装有出风过滤网。
[0017]通过在进风口处安装进风过滤网,在出风口处安装出风过滤网,分别对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过滤,保证进入箱体内的空气洁净,减少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0018]作为优选,箱体顶部在降尘筒一侧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有可罩设在降尘筒上方的罩板,转动轴位于箱体内的下端安装有大齿轮,箱体内顶面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安装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
[0019]箱体顶部设置罩板,可在雨雪天气时或不使用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利用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推动转动轴转动,将罩板覆盖到降尘筒上部,起到遮蔽作用,防止进入箱体内,造成干扰,同时也可经常开启驱动电机,用于控制罩板移动,起到驱鸟作用,不仅可对降尘筒起到防护作用,也可防止鸟粪以及树叶等落入降尘筒内造成干扰。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通过降尘筒配合喷水器对降尘进行收集,利用浓缩筒配合环形加热器将水分蒸发浓缩降尘颗粒,利用线性模组带动浓缩筒至称量天平进行称量,实现采样称量一体化操作,箱体内设置恒温恒湿器保持箱体内环境稳定,减少温差对称量造成影响,半自动操作代替手工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升测量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箱体顶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浓缩筒与环形加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6]图中所示:
[0027]1、箱体,2、隔板,3、调节腔,4、收集腔,5、出风口,6、进风口,7、安装柱I,8、安装柱II,9、线性模组I,10、线性模组II,11、降尘筒,12、浓缩筒,13、环形加热器,14、称量天平,15、固定杆,16、安装杆,17、收集管,18、罩板,19、喷水器,20、驱动电机,21、小齿轮,22、大齿轮,23、电磁阀,24、翻边,25、固定环,26、避让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9]一种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图中未示出)。箱体1内腔通过隔板2分隔为下方的调节腔3和上方的收集腔4,调节腔3内安装有恒温恒湿器,隔板2上开设有将调节腔3与收集腔4连通的出风口5,出风口5可以设置
为多个,如图1所示,共设置有三个出风口5,隔板2下方在每个出风口5安装有出风过滤网。箱体1对应调节腔3开设有进风口6,箱体1外在进风口6处安装有进风过滤网,隔板2在收集腔4内竖向安装有平行设置的安装柱I7和安装柱II8,安装柱I7上安装有线性模组I9,安装柱II8上安装有线性模组II10;箱体1内在两个线性模组之间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降尘筒11、浓缩筒12、环形加热器13和称量天平14。
[0030]降尘筒11镶嵌安装在箱体1顶面,降尘筒11的顶部设置在箱体1外且顶部敞口并在敞口上方设置有与水箱连通且可对降尘筒11内喷水的喷水器19,降尘筒11的底部设置在箱体1内且底部开设出口并连接安装有阀门的收集管17。降尘筒11的底部呈倒锥形,出口开设在倒锥形尖端。收集管17上的阀门可以选用电磁阀23,方便控制开闭。
[0031]箱体1顶部在降尘筒11一侧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有可罩设在降尘筒11上方的罩板18,转动轴位于箱体1内的下端安装有大齿轮22,箱体1内顶面安装有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驱动轴上安装与大齿轮22啮合的小齿轮21。
[0032]浓缩筒12设置在降尘筒11下方且顶部开设与收集管17正对的敞口,浓缩筒12的敞口端设置翻边24,浓缩筒12在翻边24下方套设有可与翻边24限位配合的固定环25,固定环25通过固定杆15与线性模组I9的滑块垂直固定。固定环25可套设在浓缩筒12上,通过翻边24与浓缩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降尘监测采样称量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腔通过隔板分隔为下方的调节腔和上方的收集腔,调节腔内安装有恒温恒湿器,隔板上开设有将调节腔与收集腔连通的出风口,箱体对应调节腔开设有进风口,隔板在收集腔内竖向安装有平行设置的安装柱I和安装柱II,安装柱I上安装有线性模组I,安装柱II上安装有线性模组II;箱体内在两个线性模组之间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降尘筒、浓缩筒、环形加热器和称量天平;降尘筒镶嵌安装在箱体顶面,降尘筒的顶部设置在箱体外且顶部敞口并在敞口上方设置有与水箱连通且可对降尘筒内喷水的喷水器,降尘筒的底部设置在箱体内且连接安装有阀门的收集管;浓缩筒设置在降尘筒下方且顶部开设与收集管正对的敞口,浓缩筒的敞口端设置翻边,浓缩筒在翻边下方套设有可与翻边限位配合的固定环,固定环通过固定杆与线性模组I的滑块垂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刚,宋兴伟,周春宏,胡玲,梁宵,
申请(专利权)人:赵永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