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968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服务方将自己的数据用私钥进行加密,并将公钥和加密数据上传至区块链以便于共享;服务方发起智能合约,并和查询方以及仲裁方三方签订智能合约;查询方和服务方之间执行求交计算,并将中间计算结果进行Hash计算后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存证;查询方验证最终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正确与否进行确认或向仲裁方申请仲裁;仲裁方根据链上的存证进行核实,判定查询方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并做出相应的裁决;查询方或仲裁方调用签订的智能合约,进行签名确认,从而给予服务方奖励或对服务方进行惩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全性高的优点。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的数据共享领域,一方面数据持有方不愿共享数据,因为数据在使用前需要和相关机构签订各种合同,不仅经营成本较高,而且在发生纠纷时很难对恶意参与方的不良行为进行追溯;另一方面限于当下的数据安全法规,数据持有方对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无法确信,因此不敢轻易共享数据。
[0003]而目前的安全求交协议主要是使用云服务器作为第三方对双方加密之后的集合进行求交,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其安全性严重依赖于第三方服务器的可信度,当第三方服务器与其中一个参与方合谋时,其他参与方的信息便很容易泄露。同时当第三方服务器受到DDoS攻击时,整个系统可能会瘫痪,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的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及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服务方将自己的数据用私钥进行加密,并将公钥和加密数据上传至区块链以便于共享;
[0008]服务方发起智能合约,并和查询方以及仲裁方三方签订智能合约;
[0009]查询方和服务方之间执行求交计算,并将中间计算结果进行哈希计算后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存证;/>[0010]查询方验证最终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正确与否进行确认或向仲裁方申请仲裁;
[0011]仲裁方根据链上的存证进行核实,判定查询方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并做出相应的裁决;
[0012]查询方或仲裁方调用签订的智能合约,进行签名确认,从而给予服务方奖励或对服务方进行惩罚。
[0013]优选地,所述服务方将自己的数据用私钥进行加密,并将公钥和加密数据上传至区块链以便于共享,包括:
[0014]采用加密算法生成密钥对(E,D,N);
[0015]采用私钥(D,N)对明文进行加密得到密文C1;
[0016]将公钥(E,N)和密文C1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公开。
[0017]优选地,所述加密算法为RSA加密算法。
[0018]优选地,所述服务方发起智能合约,并和查询方以及仲裁方三方签订智能合约,包括:
[0019]服务方向区块链发起请求,并发布智能合约到区块链;
[0020]仲裁方接收区块链通知,确认合约合法后用进行签名;
[0021]查询方接收区块链通知,验证合约已经经过仲裁方签名后若接受该智能合约所规定的奖惩机制,则在智能合约上进行签名。
[0022]优选地,所述查询方和服务方之间执行求交计算,并将中间计算结果进行哈希计算后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存证,包括:
[0023]查询方为自己数据集合内的每个元素都随机挑选一个随机数,将此随机数用服务方的公钥(E,N)进行加密,然后再与对应元素的哈希值相乘得到加盲数据C_Enc,然后将加盲后的数据发送给服务方,并将加盲数据进行哈希计算后上传至区块链平台进行存证;
[0024]服务方接收查询方发送的加盲数据,用自己的私钥(D,N)进行解密得到解密数据C_Dec,然后将解密数据发送给查询方,并将解密数据进行哈希计算后上传至区块链平台进行存证;
[0025]查询方接收服务方发送的解密数据,除以自己加盲过程中挑选的随机数,便可得到解盲数据C2;
[0026]查询方从区块链平台下载服务方的加密数据,将服务方提供的加密数据与解盲后的数据进行计算便可得到双方的交集。
[0027]优选地,所述查询方验证最终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正确与否进行确认或向仲裁方申请仲裁,包括:
[0028]查询方可将服务方解密过的数据再次使用服务方的公钥进行加密,便能得到服务方解密前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哈希计算,并和之前已在区块链平台上存证的查询方加盲数据哈希值进行比对,便可判别服务方是否如实按照协议进行计算;
[0029]若服务方没有存在欺诈行为,则在智能合约上进行签名,按照合约上的规定对服务方给予相应的奖励;
[0030]若发现服务方存在欺诈行为,则向仲裁方申请仲裁,并拒绝在智能合约上签名。
[0031]优选地,所述仲裁方根据链上的存证进行核实,判定查询方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并作出相应的裁决,包括:
[0032]对区块链上服务方和查询方在计算过程中链上的存证进行比对:
[0033]若服务方确实存在欺诈行为,则在智能合约上签名确认,按照事先签订的智能合约对服务方进行一定的惩罚,仲裁方还可选择将服务方的恶意行为向全网公开;
[0034]若服务方没有存在欺诈行为,则在智能合约上签名,按照智能合约的规定对服务方进行相应的奖励。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方、查询方、仲裁方和区块链模块,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两方隐私求交。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3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9]1)对于查询方来讲,在服务方加密的过程中,由于是采用服务方自己的私钥对集合进行加密,而查询方只知晓服务方的公钥,由于不可能从公钥中逆推出私钥,因此查询方无法得到服务方的原始数据。
[0040]2)对于服务方来讲,在查询方加盲的过程中,虽然是采用服务方的公钥进行加密,但由于查询方为每个元素都乘上了一个随机数,因此即使服务方可以用私钥进行解密,得到的数据中也会含有查询方随机生成的随机数,因此服务方也无法得知查询方的原始数据。
[0041]3)如果服务方不遵守协议的执行,查询方可以通过比对发现,同时可向仲裁方申请仲裁,仲裁方可通过对链上存证进行追溯,核实出服务方是否存在恶意破坏协议的行为,从而保证服务方得到相应的奖励或受到相应的惩罚。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实施例中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双方隐私求交系统总流程示意图;
[0044]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双方隐私求交系统求交计算部分流程示意图;
[0045]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双方隐私求交系统求交计算部分流程示意图;
[0046]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双方隐私求交系统求交计算部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服务方将自己的数据用私钥进行加密,并将公钥和加密数据上传至区块链以便于共享;服务方发起智能合约,并和查询方以及仲裁方三方签订智能合约;查询方和服务方之间执行求交计算,并将中间计算结果进行哈希计算后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存证;查询方验证最终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正确与否进行确认或向仲裁方申请仲裁;仲裁方根据链上的存证进行核实,判定查询方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并做出相应的裁决;查询方或仲裁方调用签订的智能合约,进行签名确认,从而给予服务方奖励或对服务方进行惩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方将自己的数据用私钥进行加密,并将公钥和加密数据上传至区块链以便于共享,包括:采用加密算法生成密钥对;采用私钥对明文进行加密得到密文;将公钥和密文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公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算法为RSA加密算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方发起智能合约,并和查询方以及仲裁方三方签订智能合约,包括:服务方向区块链发起请求,并发布智能合约到区块链;仲裁方接收区块链通知,确认合约合法后进行签名;查询方接收区块链通知,验证合约已经经过仲裁方签名后,若接受该智能合约所规定的奖惩机制,则在智能合约上进行签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两方隐私求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方和服务方之间执行求交计算,并将中间计算结果进行哈希计算后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存证,包括:查询方为自己数据集合内的每个元素都随机挑选一个随机数,将此随机数用服务方的公钥进行加密,然后再与对应元素的哈希值相乘得到加盲数据,然后将加盲数据发送给服务方,并将加盲数据进行哈希计算后上传至区块链平台进行存证;服务方接收查询方发送的加盲数据,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得到解密数据,然后将解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战山马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