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965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电机定子缠绕效率较低和导线机构对导线运输时张紧度较差容易偏移导线机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侧壁安装有导线机构,通过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导线机构中导线拉扯的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定位轴、电机定子、伸缩气缸、滑动安装板、第二伺服电机、绕线杆、导线轮、导线槽、整线块、卯线块、裁线块和夹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不需要再缠绕后运输至下一程序中进行整流子压合、勾线和定线了,提高了绕线机的绕线效率,同时也能能够有效的减少导线耷拉偏离导线盘。离导线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机
,尤其涉及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定子在生产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缠绕导线,但是现在的导线在缠绕后还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将绕完线的电机定子进行压合整流子,随后进行勾线和定线,从而使得电机定子导线缠绕浪费的作业站较多,且作业站中需要人工对其看守,导致电机定子缠绕效率较低,并且电机定子在缠绕导线时需要导线机构对其进行定位,但是导线在运输的时候张紧度较差,使得导线容易出现耷拉偏移导线机构,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解决了电机定子缠绕效率较低和导线机构对导线运输时张紧度较差容易偏移导线机构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全自动绕线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侧壁安装有导线机构,通过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导线机构中导线拉扯的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用于对送料盘中的物料进行接收定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绕线机,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侧壁安装有导线机构(2),通过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导线机构(2)中导线拉扯的绕线结构(4),所述绕线结构(4)用于对送料盘(3)中的物料进行接收定位;所述绕线结构(4)包括第一伺服电机(401)、定位轴(402)、电机定子(403)、伸缩气缸(404)、滑动安装板(405)、第二伺服电机(406)、绕线杆(407)、导线轮(408)、导线槽(409)、整线块(410)、卯线块(411)、裁线块(412)和夹持板(413),所述绕线杆(407)的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406)输出端上的夹持板(41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01)的侧壁与框架(1)相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01)的输出端与定位轴(402)相连接,所述定位轴(402)远离第一伺服电机(40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电机定子(403)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404)的圆周侧壁与框架(1)相连接,所述伸缩气缸(404)的活塞杆端部与滑动安装板(405)相连接,所述滑动安装板(405)的底端与伸缩气缸(404)呈滑动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06)的侧壁与滑动安装板(405)相连接,所述绕线杆(407)远离第二伺服电机(406)的一端与导线轮(408)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杆(407)的内部设置有导线槽(409),所述导线槽(409)的一端穿过绕线杆(407)延伸至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413)远离电机定子(403)的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406)的活塞杆端部相连接,而绕线杆(407)的一端与夹持板(413)的圆周侧壁相连接,所述夹持板(413)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与电机定子(403)相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413)以电机定子(403)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整线块(410)、卯线块(411)和裁线块(412)位于电机定子(403)的顶端,所述卯线块(411)位于整线块(410)和裁线块(412)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机构(2)包括固定板(201)、线盘放置架(202)、导线盘(203)、重力张紧盘(204)和气缸张紧盘(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贤助吴锡科周海彭杨建先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特伟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