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48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2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一对接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具有连接基体和设置于连接基体一侧的第一对接端,第一对接端具有至少一个穿过连接基体的第一筒状体,第一筒状体内设置有第一导体;第一对接连接器与第一对接端电连接,第一对接电连接器具有与至少一个第一筒状体匹配的第二筒状体,第二筒状体内设置有第二导体;第一筒状体的对接端被轴向开槽分割形成多个弹性片,第二筒状体的内壁具有与弹性片3匹配的凸起;第一导体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筒状体内,第二导体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筒状体内,第二导体与第一导体电连接。本连接器组件便于拆卸保养和维修,通过弹性片和凸起的配合可以实现两个电连接器稳定的电连接。的配合可以实现两个电连接器稳定的电连接。的配合可以实现两个电连接器稳定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高压电连接器在汽车上应用的比例越来越高,电动汽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器作为动力电池系统的关键使用部件,担当着连接设备,传输高压、大电流的主要职责。随着连接器在高压电能传输上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可靠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整个电流的回路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电路的越来越复杂,电连接器的需求也越来迫切。
[0003]连接器在实际安装中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具体实施,在对安装基体两侧的电路进行连接是,需要逐一电路进行连接,非常繁琐,无法实现集成化,组装效率低。此外在很多先安装绝缘件再在绝缘件内安装导体的情况中,需要给绝缘件设置单独的连接结构,不但浪费工时,而且导致制造成本增加,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无法实现集成一体化,组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0007]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连接基体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基体一侧的第一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具有至少一个穿过所述连接基体的第一筒状体,所述第一筒状体内设置有第一导体;
[0008]第一对接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具有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筒状体匹配的第二筒状体,所述第二筒状体内设置有第二导体;
[0009]所述第一筒状体的对接端被轴向开槽分割形成多个弹性片,所述第二筒状体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弹性片匹配的凸起;
[0010]所述第一导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体内,所述第二导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筒状体内,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基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相反设置的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二对接端用于电连接第二对接电连接器,所述第二对接电连接器不同于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
[0012]优选地,每一所述弹性片和每一所述凸起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至少为所述弹性片或者所述凸起的表面积的28%

98%。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还包括扁带,所述扁带具有插接段,所述第二筒状
体的侧壁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段至少部分插入所述插接槽形成所述第二导体。
[0014]优选地,所述扁带还包括与所述插接段连接的传输段,所述插接段和所述传输段中的一者的材质为铜,另一者的材质为铝,所述插接段和所述传输段之间具有铜铝共熔体。
[0015]优选地,所述传输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曲部。
[0016]优选地,所述弯曲部的展开长度与弯曲部两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为1:0.05

1:0.98。
[0017]优选地,所述扁带的表面具有镀层,所述镀层的材质为金、银、铜、镍、钛、锡、铝、镉、锆、铬、钴、锰、锌、磷、碲、铍、锡铅合金、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或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
[0018]优选地,所述插接段和所述传输段上的所述镀层的材质和/或厚度不一致。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筒状体的内径沿朝向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的方向逐渐减小。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穿过所述第一筒状体,且所述第一导体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弹性片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内径。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筒状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体数量为多个,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导体露出在所述第一筒状体之外的长度不同。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基体抵接的密封结构。
[0023]优选地,还包括螺钉,所述第一导体具有轴向螺纹孔,所述第二导体设置轴向通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接。
[0024]优选地,所述第二导体具有容纳所述螺钉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与所述螺钉的横截面积的比为1:1

2.2:1。
[0025]优选地,所述螺钉在位于所述第二导体的一侧设置螺帽,所述螺帽上具有绝缘垫。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上第一筒状体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两个相邻第一筒状体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筒状体的直径的比大于等于1:0.72。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上设有镀层,所述镀层的材质为镍、镉、锰、锆、钴、锡、钛、铬、金、银、锌、锡铅合金、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为冲压成型。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上设有蜂窝状的加强筋。
[0030]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上设置有缓冲结构。
[0031]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二筒状体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安装面的一侧具有喇叭口。
[003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33]本装置操作简单,组装式结构,便于拆卸保养和维修,通过弹性片与凸起的配合可以对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一对接电连接器进行固定,避免在工作时候出现晃动影响导电效果的情况,同时绝缘垫可以防止水汽和灰尘进入内部,保证了导电率和避免了短路发生的肯能性。第二筒状体与第一筒状体插接,第二筒状体内的凸起能够挤压弹性片,从而使第一筒状体和第二筒状体连接紧固。这样在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二筒状体插接在第一筒状体上,无需其他零件即可完成。
附图说明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连接器组件的正视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筒状体及扁带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对接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对接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6为弯曲部的展开长度与弯曲部两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为1:0.05的弯折示意图。
[0041]图7为弯曲部的展开长度与弯曲部两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为1:0.98的弯折示意图。
[0042]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0043]1、第一电连接器;2、第一筒状体;21、开槽;3、弹性片;4、第一导体;5、第二筒状体;51、凸起;
[0044]7、第二导体;71、通孔;701、扁带;702、插接段;703、传输段;7011、弯曲部;
[0045]8、密封结构;9、螺钉;10、第一对接电连接器;11、缓冲结构;12、第二对接电连接器;13、固定端;14、电连接端;15、连接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连接基体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基体一侧的第一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具有至少一个穿过所述连接基体的第一筒状体,所述第一筒状体内设置有第一导体;第一对接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具有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筒状体匹配的第二筒状体,所述第二筒状体内设置有第二导体;所述第一筒状体的对接端被轴向开槽分割形成多个弹性片,所述第二筒状体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弹性片匹配的凸起;所述第一导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体内,所述第二导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筒状体内,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相反设置的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二对接端用于电连接第二对接电连接器,所述第二对接电连接器不同于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弹性片和每一所述凸起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至少为所述弹性片或者所述凸起的表面积的28%

9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电连接器还包括扁带,所述扁带具有插接段,所述第二筒状体的侧壁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段至少部分插入所述插接槽形成所述第二导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带还包括与所述插接段连接的传输段,所述插接段和所述传输段中的一者的材质为铜,另一者的材质为铝,所述插接段和所述传输段之间具有铜铝共熔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曲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展开长度与弯曲部两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为1:0.05

1:0.98。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带的表面具有镀层,所述镀层的材质为金、银、铜、镍、钛、锡、铝、镉、锆、铬、钴、锰、锌、磷、碲、铍、锡铅合金、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或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