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9397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测量传输线两端的时域电压、以及传输线上的时域电流;步骤2,根据步骤1测量得到的传输线两端的时域电压计算传输线上两端的电压差,并根据串联补偿系统以及传输线上的时域电流构建传输线上两端的电压差的表达式;步骤3,通过测量得到电流时移大小以及阻抗,并根据电流时移大小以及阻抗计算出辅助电压降;步骤4,根据传输线上两端的电压差以及辅助电压降,得到一个只包含次同步振荡分量的电压波形;步骤5,根据步骤4得到的电压波形,提取出次同步振荡的频率、阻尼比以及幅值,实现次同步振荡的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缺乏有效的方法对次同步振荡进行识别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风电场连接到串联补偿网络时,存在着不稳定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resonance,简称SSR),SSR会导致发电厂大量的电能损失,严重时可以摧毁大量的风轮发电机。即使在正常的运行期间,SSR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0003]因此,需要对次同步振荡进行识别,对次同步振荡的识别主要是要计算出次同步振荡的频率、阻尼比以及幅值,然而现有技术缺乏有效的方法在早期阶段对次同步振荡进行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缺乏有效的方法对次同步振荡进行识别的问题。
[0005]一种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测量传输线两端的时域电压、以及传输线上的时域电流;步骤2,根据步骤1测量得到的传输线两端的时域电压计算传输线上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测量传输线两端的时域电压、以及传输线上的时域电流;步骤2,根据步骤1测量得到的传输线两端的时域电压计算传输线上两端的电压差,并根据串联补偿系统以及传输线上的时域电流构建传输线上两端的电压差的表达式;步骤3,通过测量得到电流时移大小以及阻抗,并根据电流时移大小以及阻抗计算出辅助电压降;步骤4,根据传输线上两端的电压差以及辅助电压降,得到一个只包含次同步振荡分量的电压波形;步骤5,根据步骤4得到的电压波形,提取出次同步振荡的频率、阻尼比以及幅值,实现次同步振荡的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传输线两端的时域电压分别为第一时域电压V1和第二时域电压V2,传输线两端的时域电压以及传输线上的时域电流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V
10
是第一时域电压V1的基频分量,V

是第一时域电压V1的次同步振荡分量,V
20
是第二时域电压V2的基频分量,V

是第二时域电压V2的次同步振荡分量,I
10
是时域电流I1的基频分量,I

是时域电流I1的次同步振荡分量;是第一时域电压V1中基频分量的相位角,是第一时域电压V1中次同步振荡分量的相位角,是第二时域电压V2中基频分量的相位角,是第二时域电压V2中次同步振荡分量的相位角,是时域电流I1中基频分量的相位角,是时域电流I1的次同步振荡分量的相位角,f0是基频频率,f
ω
是次同步振荡的频率,为次同步振荡的阻尼比,t为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测量波形的次同步振荡识别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波刘平平韩建李泽文邓芳明韦宝泉曾晗于小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