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工业乏燃料后处理流程产生的高放废物处理处置领域,尤其是高放废物中MA/RE的相互分离。
技术介绍
作为乏燃料(SF)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HLLW),其安全的处理与处置是核燃料循环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乏燃料中含有长寿命(数百万年)的次锕系元素(MA)和发热元素等裂片产物(FP),后处理的现状是除了分离回收有用金属U和Pu, —部份的Np和差不多所有的FP元素都进入了酸性HLLW中。HLLW中的MA是长寿命裂片产物,以三价Am和Cm为代表,其长达数百万年的半衰期,被认为是对环境安全造成长期负担、影响地球生态环境最危险的潜在的有害元素之一,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分离和安全处置。从HLLW中分离回收MA,可以使玻璃固化体数量显著减少;从HLLW处理处置的经济性提高、生态环境负担降低、资源有效利用的观点来看,也有极其重要意义,对构筑创新型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有重要贡献。含磷的正辛基苯基-N,N'-二异丁基胺甲酰曱基氧化膦(CMPO)吸附剂对MA的吸附分离也有研究,代表性的有美国ANL和ORNL研究的CMPO/XAD-7吸附剂等,由于它是把液相的萃取剂和稀释剂灌注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高放废物中MA/RE进行相互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次锕系元素MA及稀土元素RE的硝酸盐溶液中的硝酸浓度调至0.005~0.03摩尔/升; (2)将步骤(1)中调整硝酸浓度后的硝酸盐溶液流过填装有吸附剂的色谱 柱,次锕系元素被吸附; (3)用淋洗液A将色谱柱中残留的稀土元素的硝酸盐淋洗出来; 淋洗液A为含有NaNO↓[3]和HNO↓[3]的水溶液,其中NaNO↓[3]摩尔浓度为0.5~2mol/L;HNO↓[3]的摩尔浓度为0.005 ~0.02mol/L; (4)用去离子水淋洗色谱柱将含次锕系元素的硝酸盐淋洗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对高放废物中MA/RE进行相互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次锕系元素MA及稀土元素RE的硝酸盐溶液中的硝酸浓度调至0.005~0.03摩尔/升;(2)将步骤(1)中调整硝酸浓度后的硝酸盐溶液流过填装有吸附剂的色谱柱,次锕系元素被吸附;(3)用淋洗液A将色谱柱中残留的稀土元素的硝酸盐淋洗出来;淋洗液A为含有NaNO3和HNO3的水溶液,其中NaNO3摩尔浓度为0.5~2mol/L;HNO3的摩尔浓度为0.005~0.02mol/L;(4)用去离子水淋洗色谱柱将含次锕系元素的硝酸盐淋洗出来;所述的吸附剂,为负载在被覆聚合物的大孔SiO2的2,6-二-(5,6-二正丁基-1,2,4-三嗪-3-基)-吡啶,被覆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