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河道植物护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925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农田河道植物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能经受长期根系水淹的小乔木树种,并对上述树种通过苗期培育和及时补苗,在适当季节进行去除树木主干、培育侧枝、修剪侧枝,最终培育成多个高1.5~2米的灌木丛,而多个灌木丛形成连片灌木丛护岸植物群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发达而耐湿的根系群可形成一道稳固的沿水生长带,起到固定河岸泥土、消除浪涌冲刷的作用,防止河水对岸土的侵蚀;同时又不影响农田采光,也不占用大量农田面积,还可以起到绿化作用,并且投入成本少,后续管理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村田间河道护岸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植物根系的农村田间河 道植物生态护岸方法。
技术介绍
农村田间河道有别于城镇和公路边河道,具有占地面积极少,较陡峭,非连续性的 特点,承担着农田排灌、田间小气候调节等重要作用,对农田生态环境优化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出于基本农田面积保护和田间采光及投入成本等需要,无法采用传统的建造 水泥和块石护岸的方法,或种植大型乔木和草坪等进行绿化护岸,建造水泥和块石护岸 成本较高且对河道生态带来不利影响,大型乔木根系占用面积大且不利于采光,而草坪 绿化一是需要有较平坦的生长面,在农田河岸无法做到,二是种下后需要大量劳力进行 浇水、拔草等后续管理维护,成本较高,没法大范围推广。目前,基本上没有有效的农村田间河道护岸措施,也没有相关文献报道这该领域卓 有成效的技术,我们所能见到的是大批自然泥质河岸在水流冲刷下经常出现滑坡、坍塌 等情况,不但侵蚀了大量优质农田,还导致农田河道淤塞和沼泽化,严重影响了行洪、 排灌等功能,对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占地小且能保证农 田采光的农田河道植物护岸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其特 征在于筛选能经受长期根系水淹的小乔木树种,并对上述树种通过苗期培育和及时补 苗,在适当季节进行去除树木主干、培育侧枝、修剪侧枝,最终培育成多个高1.5 2米 的灌木丛,而多个灌木丛形成连片灌木丛护岸植物群落。所述的小乔木树种采用榆树Ulmus pumila L.、枸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乌 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等。所述的苗期培育具体如下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选用胸径2 3厘米的树苗, 以3~5米间距种植于农田河岸常水位以上30~50厘米处,并于当年秋季(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及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早春芽孢开始膨大前这段时间)将树木主干去除, 留下10-30厘米树桩(最佳为20厘米);次年春季(3月初开始)对产生的侧枝进行培育, 秋季(12月中、下旬至次年l月下旬)继续去除生长过高的侧枝;如此连续进行2 3年, 育成高1.5 2米的灌木丛。进一步,所述的灌木丛包括至少20个分枝。其中,公开的中 旬指每个月的11-20日,而下旬为21日~月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发达而耐湿的根系群可形成一道稳固的沿水 生长带,起到固定河岸泥土、消除浪涌冲刷的作用,防止河水对岸土的侵蚀;培育成的 灌木丛有高度限制,不影响农田采光,也不用占用大量农田面积;低矮茂密枝叶在绿化 河岸的同时可减少雨水对河岸的侵蚀,起到绿化护岸作用,并可形成美丽的河岸景观带;栽培以后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除草、施肥等管理维护, 一旦形成群落后更是可以自然 生长,不需要进行养护。适合农田河道河岸绿化面积大、投入成本少、缺少管理维护力 量的实际,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农田河道植物护岸方法,筛选能经受长期根系水淹(即高度耐湿)的小 乔木树种,并对上述树种通过苗期培育和及时补苗,在适当季节进行去除树木主干、培 育侧枝、修剪侧枝,最终培育成多个高1.5 2米的灌木丛,而多个灌木丛形成连片灌木 丛护岸植物群落。具体如下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选用胸径2 3厘米的树苗,以3 5米间距 种植于农田河岸常水位以上30 50厘米处,通过苗期培育和及时补苗,并于当年秋季(12 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及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早春芽孢开始膨大前这段时间)将树 木主干去除,留下10 30厘米树桩,20厘米为最佳;次年春季(3月初开始)对产生的侧 枝进行培育,秋季(12月中、下旬至次年l月下旬)继续去除生长过高的侧枝;如此连续 进行2 3年,育成高1.5~2米的灌木丛,每丛20个以上分枝且根系发达的灌木丛,并 通过丛间连接形成连片灌木丛护岸植物群落。其中,公开的中旬指每个月的11 20日, 而下旬为21日~月底。小乔木树禾中采用榆树Ulmus pumila L.、枸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乌桕 Sapium sebifemm (L.) Roxb.等。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筛选能经受长期根系水淹的小乔木树种,并对上述树种通过苗期培育和及时补苗,在适当季节进行去除树木主干、培育侧枝、修剪侧枝,最终培育成多个高1.5~2米的灌木丛,而多个灌木丛形成连片灌木丛护岸植物群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河道植物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乔木树种采用榆树、枸树、乌桕中的至少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农田河道植物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期培育具体如下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选用胸径2 3厘米的树苗,以3 5米间距种植于农田河岸常水位以上30 50厘米处,并于当年秋季将树木主干去除,留下10 30厘米树桩;次年春季对产生的侧枝进行培育,秋季继续去除生长过高的侧枝;如此连续进行2 3年,育成高1.5 2米的灌木丛。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田河道植物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木丛包括至少20个分枝。全文摘要,其特征在于筛选能经受长期根系水淹的小乔木树种,并对上述树种通过苗期培育和及时补苗,在适当季节进行去除树木主干、培育侧枝、修剪侧枝,最终培育成多个高1.5~2米的灌木丛,而多个灌木丛形成连片灌木丛护岸植物群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发达而耐湿的根系群可形成一道稳固的沿水生长带,起到固定河岸泥土、消除浪涌冲刷的作用,防止河水对岸土的侵蚀;同时又不影响农田采光,也不占用大量农田面积,还可以起到绿化作用,并且投入成本少,后续管理维护方便。文档编号A01G23/00GK101473770SQ20091009604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3日专利技术者周金波, 王扬军, 章建红, 金树权, 陈若霞 申请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田河道植物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能经受长期根系水淹的小乔木树种,并对上述树种通过苗期培育和及时补苗,在适当季节进行去除树木主干、培育侧枝、修剪侧枝,最终培育成多个高1.5~2米的灌木丛,而多个灌木丛形成连片灌木丛护岸植物群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若霞王扬军周金波金树权章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