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15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包括纱布本体;固定连接组,固定连接组包括设置在纱布本体两侧端的绑带,两个绑带相互粘贴;硅胶壳组,硅胶壳组包括硅胶框架壳体,纱布本体置于硅胶框架壳体的侧端面,纱布本体远离硅胶框架壳体的侧端面粘贴有敷料体,硅胶框架壳体靠近纱布本体侧端面的四周均具有限位槽,敷料体的远离纱布本体侧端面的四周均具有硅胶卡位条,硅胶卡位条与限位槽依次对应设置,硅胶卡位条将敷料体以及纱布本体共同嵌在对应的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提高药剂更换速度,保证纱布巾与人体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免细菌向伤口处滋生。避免细菌向伤口处滋生。避免细菌向伤口处滋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


[0001]本技术属于纱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

技术介绍

[0002]医用纱布巾是医用纺织品,以中、粗特棉纱平纹织成,经漂练、脱脂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性能。产品经高温高压严格消毒。适于作医疗包扎、敷盖等的基料,通常在纱布巾的敷药位置浸渍药剂,将药体铺在伤口位置,通过胶布将纱布巾与人体进行包扎固定,使药体直接与伤口处接触,包扎伤口具有不与血液及脓性分泌物黏连之优点,可促进伤口早愈。
[0003]现有的纱布巾在包扎伤口时,需要在纱布巾上浸渍药剂,在将纱布巾与人体进行包扎,存在如下不足:1、对伤口进行换药时,需要将整块纱布巾拆除,再更换新的纱布巾,将药剂浸渍在新的纱布巾上,每次换药时间短,无法保证药剂的均匀性,纱布巾换药一次后就要进行更换,消耗量极大;2、纱布巾通过胶带缠绕的方式与人体固定,胶带与人体的黏连性差,使用者伤口周边位置一旦移动摩擦,胶带则容易与人体脱离,使得纱布巾与伤口分离,细菌容易向伤口处滋生,不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提高药剂更换速度,保证纱布巾与人体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免细菌向伤口处滋生。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包括
[0006]纱布本体;
[0007]固定连接组,固定连接组包括设置在纱布本体两侧端的绑带,两个绑带相互粘贴;
[0008]硅胶壳组,硅胶壳组包括硅胶框架壳体,纱布本体置于硅胶框架壳体的侧端面,纱布本体远离硅胶框架壳体的侧端面粘贴有敷料体,硅胶框架壳体靠近纱布本体侧端面的四周均具有限位槽,敷料体的远离纱布本体侧端面的四周均具有硅胶卡位条,硅胶卡位条与限位槽依次对应设置,硅胶卡位条将敷料体以及纱布本体共同嵌在对应的限位槽内。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纱布本体远离硅胶框架壳体的侧端面具有多个粘毛条一,敷料体靠近纱布本体的侧端面具有多个与粘毛条一相互粘贴的粘毛条二。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绑带上具有粘毛条三,另一绑带上具有与粘毛条三相互粘贴的粘毛条四,粘毛条三、粘毛条四的延伸方向均与纱布本体的延伸方向一致。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硅胶框架壳体套设在纱布本体上,硅胶框架壳体为矩形状结构,硅胶框架壳体上具有硅胶挡条,纱布本体水平穿过硅胶挡条设置,且纱布本体的延伸方向与硅胶挡条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硅胶挡条包括与硅胶框架壳体的外侧端连接的上连接体、下连接体,上连接体与下连接体之间具有纵向挡条体,纵向挡条体的延伸方向与纱布本体的径向方向一致,上连接体、下连接体以及纵向挡条体一体形成U形状结构。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纱布本体嵌设在硅胶挡条的内侧,敷料体设在硅
胶挡条的外侧。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技术将敷料体放置在纱布本体远离硅胶框架壳体的一侧端面,并通过硅胶卡位条将敷料体以及纱布本体的周边共同嵌设在硅胶框架壳体的限位槽内,实现了敷料体、纱布本体与硅胶框架壳体的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快速更换敷料体,纱布本体与硅胶框架壳体可循环利用,同时硅胶卡位条直接与伤口的外周接触,敷料体直接与伤口接触,硅胶卡位条的设置增加了与人体皮肤表面的接触摩擦力,不易发生敷料体的游离,保证纱布巾与人体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免细菌向伤口处滋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的A

A向结构剖视图。
[0021]图6为实施例2中纱布本体与硅胶框架壳体、硅胶挡条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7为实施例2中纱布本体与硅胶框架壳体、硅胶挡条以及敷料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
[0024]1‑
纱布本体、2

固定连接组、3

硅胶壳组;
[0025]21

绑带、22

粘毛条三、23

粘毛条四;
[0026]31

硅胶框架壳体、32

敷料体、33

限位槽、34

硅胶卡位条、35

粘毛条一、36

粘毛条二、37

硅胶挡条、371

上连接体、372

下连接体、373

纵向挡条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如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
ꢀ“
连接”“设有”“具有”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说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基本含义。
实施例
[0030]参照图1至图3,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包括
[0031]纱布本体1;
[0032]固定连接组2,固定连接组2包括设置在纱布本体1两侧端的绑带21,两个绑带21相互粘贴;
[0033]硅胶壳组3,硅胶壳组3包括硅胶框架壳体31,纱布本体1置于硅胶框架壳体31的侧端面,纱布本体1远离硅胶框架壳体31的侧端面粘贴有敷料体32,硅胶框架壳体31靠近纱布本体1侧端面的四周均具有限位槽33,敷料体32的远离纱布本体1侧端面的四周均具有硅胶卡位条34,硅胶卡位条34与限位槽33依次对应设置,硅胶卡位条34将敷料体32以及纱布本体1共同嵌在对应的限位槽33内。
[0034]本技术将敷料体32放置在纱布本体1远离硅胶框架壳体31的一侧端面,并通过硅胶卡位条34将敷料体32以及纱布本体1的周边共同嵌设在硅胶框架壳体31的限位槽33内,实现了敷料体32、纱布本体1与硅胶框架壳体31的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快速更换敷料体32,纱布本体1与硅胶框架壳体31可循环利用,同时硅胶卡位条34直接与伤口的外周接触,敷料体32直接与伤口接触,硅胶卡位条34的设置增加了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其特征在于:包括纱布本体(1);固定连接组(2),所述固定连接组(2)包括设置在纱布本体(1)两侧端的绑带(21),两个绑带(21)相互粘贴;硅胶壳组(3),所述硅胶壳组(3)包括硅胶框架壳体(31),所述纱布本体(1)置于硅胶框架壳体(31)的侧端面,所述纱布本体(1)远离硅胶框架壳体(31)的侧端面粘贴有敷料体(32),所述硅胶框架壳体(31)靠近纱布本体(1)侧端面的四周均具有限位槽(33),所述敷料体(32)的远离纱布本体(1)侧端面的四周均具有硅胶卡位条(34),所述硅胶卡位条(34)与限位槽(33)依次对应设置,所述硅胶卡位条(34)将敷料体(32)以及纱布本体(1)共同嵌在对应的限位槽(3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本体(1)远离硅胶框架壳体(31)的侧端面具有多个粘毛条一(35),所述敷料体(32)靠近纱布本体(1)的侧端面具有多个与粘毛条一(35)相互粘贴的粘毛条二(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便于换药的医用纱布巾,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绑带(21)上具有粘毛条三(22),另一绑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燕葛均华向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普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