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64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包括贴膜片、衬垫和固管贴,所述贴膜片的中间位置设有观察区,所述观察区透明设置,所述贴膜片的边部设有管槽,所述管槽用于限位连接于所述无损伤针的导管,所述衬垫位于所述贴膜片的底部,并设于所述观察区内,且所述衬垫为泡沫敷料制作,所述衬垫的一侧设有夹针口,所述衬垫上设有与所述夹针口连通的蝶翼槽,所述蝶翼槽用于定位无损伤针的蝶翼,所述衬垫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贴膜片上,所述固管贴粘贴在所述贴膜片的顶部端面,并位于所述管槽处,用于固定所述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而且大大的提高了无损伤针的使用安全性。用安全性。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的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

技术介绍

[000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是一种植入皮下可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采血等。近年由于输液港留置时间长、注射座埋在皮下,无外露导管、维护方便、并发症少等特点,逐渐被大家接受和广泛使用。在使用输液港时需要专用蝶翼无损伤针(简称蝶翼针)进行穿刺输液,蝶翼针由输液针、接头、延长管、两针翼、拇指夹组成,针头与针柄呈90
°
,穿刺以后蝶翼针可以留置1周的时间,两侧针翼长时间对皮肤压迫、摩擦容易引起皮肤破损及不适,因此穿刺后需要在两针翼下方垫敷料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0003]由于蝶翼针可以留置1周的时间,期间依赖贴膜进行隔绝空气保护穿刺点,减少穿刺点感染甚至是逆行感染,由于使用这类导管的大多是肿瘤患者,需要定时进行化疗等治疗,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致使白细胞下降,增加了穿刺点感染的机率,是我们临床护理上需要密切关注的方面。
[0004]在临床操作中,通常使用人工剪裁的方法将敷料垫于针翼下,裁剪可造成毛絮多、大小不合适等情况,手工裁剪也增加了操作时间、增加了护士工作量;有研究者自行设计专用敷料衬垫,委托厂家集中生产,但是仍然需要分片分批消毒灭菌,增加了维护的成本,临床有操作者使用气切纱布作为衬垫,不利于日常对无损伤针穿刺处的局部观察,不需要人工剪裁,但是由于纱布大一半分叉部分垫于针翼下后另一半需要反折在针翼上,才能贴上贴膜,由于纱布部分过大,贴膜贴住皮肤的部分小,患者活动幅度稍大或者出汗多即出现贴膜松动,需要更换贴膜,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的贴膜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舒适感高、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的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
[0006]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包括:
[0008]贴膜片,所述贴膜片的中间位置设有观察区,所述观察区透明设置,所述贴膜片的边部设有管槽,所述管槽用于限位连接于所述无损伤针的导管;
[0009]衬垫,所述衬垫位于所述贴膜片的底部,并设于所述观察区内,且所述衬垫为泡沫敷料制作,所述衬垫的一侧设有夹针口,所述衬垫上设有与所述夹针口连通的蝶翼槽,所述蝶翼槽用于定位无损伤针的蝶翼,所述衬垫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贴膜片上;
[0010]固管贴,所述固管贴粘贴在所述贴膜片的顶部端面,并位于所述管槽处,用于固定
所述导管。
[00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衬垫为矩形结构,且所述夹针口设于所述衬垫边部的中间位置。
[001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夹针口设为“V”形结构。
[001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管槽的槽宽与所述导管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管槽的侧壁设有弧形面,所述固管贴上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所述弧形面相对设置。
[0014]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贴膜片设为椭圆形结构,且所述管槽设有两个,并沿所述贴膜片的长轴方向设于所述贴膜片的两侧。
[0015]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衬垫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贴膜片的长轴方向平行。
[0016]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贴膜片与所述固管贴均为医用导管贴膜。
[0017]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衬垫设有蝶翼槽的一面与所述观察区粘贴设置。
[0018]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贴膜片的粘贴面还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覆盖所述衬垫并粘贴在所述贴膜片上。
[0019]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保护膜与所述贴膜片的接触面为油性设置。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1](1)本技术中通过设计自带衬垫的一体式贴膜,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衬垫采用泡沫敷料制作,泡沫敷料含有氯己定成分增加穿刺点周边皮肤的抗菌能力,减少肿瘤病人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同时泡沫敷料更加贴合皮肤,使贴膜与皮肤的接触面增加,减少贴膜松动的情况。
[0022](2)本实施例中衬垫上设有蝶翼槽,用于定位无损伤针的蝶翼,同时连接在无损伤针上的导管由管槽穿出,并有固管贴3进行固定,可以提高无损伤针的蝶翼与导管的粘贴固定效果,避免由提高无损伤针的蝶翼与导管活动导致针头活动,造成病人不适感以及出现皮肤针眼处向外溢血的现象,提高无损伤针使用的安全性。
[0023](3)本技术中贴膜片透明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日常对无损伤针穿刺处的局部观察,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1、贴膜片;2、衬垫;3、固管贴;11、观察区;12、管槽;21、蝶翼槽;22、夹针口;31、弧形凹口;121、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
限定。
[0028]图1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包括贴膜片1、衬垫2和固管贴3,贴膜片1的中间位置设有观察区,观察区透明设置,贴膜片1的边部设有管槽12,管槽12用于限位连接于无损伤针的导管,衬垫2位于贴膜片1的底部,并设于观察区11内,且衬垫2为泡沫敷料制作,衬垫2的一侧设有夹针口22,衬垫2上设有与夹针口22连通的蝶翼槽21,蝶翼槽21用于定位无损伤针的蝶翼,衬垫2的另一侧固定在贴膜片1上,固管贴3粘贴在贴膜片1的顶部端面,并位于管槽12处,用于固定导管。
[0029]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无菌技术在患者身体上插入无损伤针,将衬垫2由贴膜片1上撕开然后手动将夹针口22的开口处稍稍分开,并由无损伤针的下缘处卡进,使衬垫2垫于无损伤针的蝶翼与患者的皮肤之间,并将蝶翼置于蝶翼槽21内,接着将衬垫2捋平并使连接无损伤针的导管由管槽12穿出,接着使贴膜片1黏贴无损伤针,并使贴膜片1的边缘无张力的贴于患者皮肤上,从而将无损伤针固定在衬垫2上,最后通过固管贴3将位于管槽12处的导管进行固定,当需要拔除无损伤针时,将贴膜片1由无损伤针下缘处向上逐渐打开,顺势将衬垫2由无损伤针的蝶翼下去除即可。
[0030]本实施例中采用医用泡沫敷料作为衬垫2材质,衬垫2于蝶翼下的部分材质透气性和柔软性优良,病人不易发生过敏现象,同时,泡沫敷料含有氯己定成分,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膜片,所述贴膜片的中间位置设有观察区,所述观察区透明设置,所述贴膜片的边部设有管槽,所述管槽用于限位连接于所述无损伤针的导管;衬垫,所述衬垫位于所述贴膜片的底部,并设于所述观察区内,且所述衬垫为泡沫敷料制作,所述衬垫的一侧设有夹针口,所述衬垫上设有与所述夹针口连通的蝶翼槽,所述蝶翼槽用于定位无损伤针的蝶翼,所述衬垫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贴膜片上;固管贴,所述固管贴粘贴在所述贴膜片的顶部端面,并位于所述管槽处,用于固定所述导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为矩形结构,且所述夹针口设于所述衬垫边部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针口设为“V”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良式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的槽宽与所述导管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管槽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顺利施雨杨晓晖傅建非丁懿许方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