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09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所述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包括底壳;连接壳,所述连接壳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上表面;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壳的右侧壁上部;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壳的内腔中,所述转动杆与所述伺服电机传动连接;刷板,所述刷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锥形滤壳,所述锥形滤壳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内腔上部,且所述刷板的内侧壁与所述锥形滤壳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具有实用性高、能够对过滤网上附着的杂质清理排出,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优点。消除气泡功能的优点。消除气泡功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润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油气润滑是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在油气润滑管道中,压缩空气是润滑油的输送载体。当润滑油和压缩空气在油气混合块中混合形成油气流后,连续流动的压缩空气在油气管道中间高速向前流动。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润滑油以油膜形式粘附在管壁四周,并以缓慢的速度向前移动,在行将到达油气流出口时,油膜变得越来越薄,且连成一片,最后以极其精细的连续油滴流喷射到润滑点,油气润滑是减速机、涡轮箱等大型传动设备常用的润滑手段,应用广泛,在润滑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回油结构对喷射至润滑点的润滑油进行回收。
[0003]然而传统的回油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对涡轮箱内部的蜗轮进行润滑时,其蜗轮长期运作发生磨损易产生碎屑,润滑油携带碎屑进入回油结构内部,主要通过其内部设置的过滤网对碎屑进行过滤,但传统的回油结构功能单一,碎屑长期堆积在过滤网上易产生堵塞影响回油效果,需要定期将装置拆卸后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或更换,操作步骤繁琐,从而导致了实用性低的问题。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用性高、能够对过滤网上附着的杂质清理排出,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包括:底壳;连接壳,所述连接壳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上表面;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壳的右侧壁上部;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壳的内腔中,所述转动杆与所述伺服电机传动连接;刷板,所述刷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锥形滤壳,所述锥形滤壳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内腔上部,且所述刷板的内侧壁与所述锥形滤壳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收集壳,两个所述收集壳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壳的左右两侧壁上部;两个排污通道,两个所述排污通道对称开设在所述底壳的内腔上部左右两侧,且所述排污通道的内腔与对应的所述收集壳的内腔连通;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活动安装在所述收集壳的内腔下部,且所述过滤板的一侧密封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收集壳的内腔外;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壳的底面,且所述连通管的内腔与对应的所述收集壳的内腔密封连通,且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内腔与所述底壳的内腔密封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底壳的内腔底面中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方形块,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延伸至底壳的内腔下部,所述转动杆与锥形滤壳
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块与方形槽活动连接,所述收集壳的内腔顶面等距开设有一组排气通道。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壳的内腔右侧上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且所述蜗杆的右端密封延伸至连接壳的内腔外,所述蜗杆的右端端面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底壳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上表面周向等距开设有一组定位通道,所述锥形滤壳的底面周向等距固定安装有一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对应的定位通道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壳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内腔与连接壳的内腔密封连通,所述底壳的底面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0011]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止回阀。
[0012]优选的,所述底壳的上表面和连接壳的底面均设置有密封垫,且两个密封垫活动连接,所述底壳与连接壳的外表面均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块,对应的两个连接块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同一个螺栓,所述螺栓的下部螺纹安装有螺母。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通过设置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刷板转动对锥形滤壳表面附着的杂质进行清理,将杂质和部分油液带动至排污通道内进入收集壳中,在过滤板的作用下能够对杂质进行过滤,通过将过滤板抽出,方便对杂质进行快速清理,避免了对设备进行拆卸后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操作步骤繁琐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搅拌杆,转动杆转动带动方形槽转动,从而带动方形块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能够对落入底壳内腔底部的油液进行搅动,使油液中的气泡快速破碎,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污通道进入收集壳的内腔中,随后通过排气通道排出,避免了由于蜗轮15挤压、回油落差、飞溅等因素从而引起回油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传统的过滤网只能将大气泡变小,无法全面消除,从而致使主泵吸进大量气泡,产生较大的震动,伴随刺耳噪音,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及设备安全,噪音污染影响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底壳、排污通道、锥形滤壳、刷板、转动杆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底壳;2、连接壳;3、伺服电机;4、转动杆;5、刷板;6、锥形滤壳;7、收集壳;8、排污通道;9、过滤板;10、连通管;11、搅拌杆;12、方形块;13、方形槽;14、蜗杆;15、蜗轮;16、环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壳、排污通道、锥形滤壳、刷板、转动杆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2]一种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包括:底壳1;连接壳2,所述连接壳2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壳1的上表面;伺服电机3,所述伺服电机3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壳2的右侧壁上部;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壳2的内腔中,所述转动杆4与所述伺服电机3传动连接;刷板5,所述刷板5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4的中部;锥形滤壳6,所述锥形滤壳6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壳1的内腔上部,且所述刷板5的内侧壁与所述锥形滤壳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收集壳7,两个所述收集壳7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壳1的左右两侧壁上部;两个排污通道8,两个所述排污通道8对称开设在所述底壳1的内腔上部左右两侧,且所述排污通道8的内腔与对应的所述收集壳7的内腔连通;过滤板9,所述过滤板9活动安装在所述收集壳7的内腔下部,且所述过滤板9的一侧密封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收集壳7的内腔外;连通管10,所述连通管10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壳7的底面,且所述连通管10的内腔与对应的所述收集壳7的内腔密封连通,且所述连通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连接壳,所述连接壳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上表面;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壳的右侧壁上部;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壳的内腔中,所述转动杆与所述伺服电机传动连接;刷板,所述刷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锥形滤壳,所述锥形滤壳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内腔上部,且所述刷板的内侧壁与所述锥形滤壳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收集壳,两个所述收集壳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壳的左右两侧壁上部;两个排污通道,两个所述排污通道对称开设在所述底壳的内腔上部左右两侧,且所述排污通道的内腔与对应的所述收集壳的内腔连通;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活动安装在所述收集壳的内腔下部,且所述过滤板的一侧密封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收集壳的内腔外;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壳的底面,且所述连通管的内腔与对应的所述收集壳的内腔密封连通,且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内腔与所述底壳的内腔密封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气润滑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内腔底面中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方形块,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延伸至底壳的内腔下部,所述转动杆与锥形滤壳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开设有方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龙魏生鑫黄梅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兆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