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87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架、吸盘、弹簧、连接杆、金属带和转轴;两个所述弹簧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弹簧的一端,所述金属带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壁,所述金属带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外侧壁,所述吸盘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带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盘吸附智能卡,通过固定架防止智能卡弯曲变形,能够方便用户携带和使用智能卡,使智能卡与移动设备合二为一,通过拉动金属带使吸盘移动,方便将智能卡取下,固定和取下时能够节省时间,同时能够反复固定和取下智能卡,不会出现粘性减弱的情况,使用寿命较长。命较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卡,特别涉及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属于智能卡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卡是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通常是一张信用卡的大小)的通称。一些智能卡包含一个微电子芯片,智能卡需要通过读写器进行数据交互。智能卡配备有CPU、RAM和I/O,可自行处理数量较多的数据而不会干扰到主机CPU的工作。智能卡还可过滤错误的数据,以减轻主机CPU的负担。适应于端口数目较多且通信速度需求较快的场合。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随机存储器RAM和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卡内操作系统COS。卡中数据分为外部读取和内部处理部分。
[0003]智能卡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携带使用,通常人们会将智能卡与移动设备合二为一,然而现有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其一是将智能卡粘接于移动设备的背面,这种方式快速便捷,但反复粘接后粘性会减弱,难以固定智能卡,同时反复粘接也容易损坏智能卡的芯片,其二是通过螺栓等工具固定智能卡,这种方式固定和取下时均需要较多的时间,操作不便,为此,提出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希望提供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架、吸盘、弹簧、连接杆、金属带和转轴;
[0006]两个所述弹簧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弹簧的一端,所述金属带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壁,所述金属带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外侧壁,所述吸盘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带的一端。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隔板、定位槽、屏蔽板、粘接条、导向杆、通孔和限位槽;
[0008]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壁。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屏蔽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两个所述粘接条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屏蔽板的下表面。
[0011]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导向杆对称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内侧壁,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壁。
[0012]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通孔对称开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壁,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的内部。
[0013]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槽对称开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所述连接杆滑动
连接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内部设有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智能卡主体和IC芯片;
[0015]所述智能卡主体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内部,所述智能卡主体设置于所述吸盘的顶部,所述IC芯片安装于所述智能卡主体的上表面。
[0016]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7]一、本技术通过吸盘吸附智能卡,通过固定架防止智能卡弯曲变形,能够方便用户携带和使用智能卡,使智能卡与移动设备合二为一。
[0018]二、本技术通过拉动金属带使吸盘移动,方便将智能卡取下,固定和取下时能够节省时间,同时能够反复固定和取下智能卡,不会出现粘性减弱的情况,使用寿命较长。
[0019]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拆除智能卡主体后结构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拆除隔板后结构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架内部结构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图。
[0026]附图标记:10、主体组件;11、智能卡主体;12、IC芯片;20、固定组件;21、固定架;22、隔板;23、定位槽;24、吸盘;25、屏蔽板;26、粘接条;27、弹簧;28、导向杆;29、连接杆;210、通孔;211、限位槽;212、金属带;21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9]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包括固定组件20,固定组件20包括固定架21、吸盘24、弹簧27、连接杆29、金属带212和转轴213;
[0030]两个弹簧27对称固定连接于固定架21的内侧壁,连接杆29固定连接于弹簧27的一端,金属带212固定连接于连接杆29的一侧,转轴213转动连接于固定架21的内侧壁,金属带212设置于转轴213的外侧壁,吸盘24固定连接于金属带212的一端。
[00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组件20还包括隔板22、定位槽23、屏蔽板25、粘接条26、
导向杆28、通孔210和限位槽211;
[0032]隔板22固定连接于固定架21的内侧壁,隔板22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方便金属带212从中穿过,连接吸盘24和连接杆29。
[003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定位槽23设置于固定架21的上表面,定位槽23用于快速固定智能卡,固定智能卡时,将智能卡主体11放置于定位槽23的内部,并用于挤压时吸盘24吸附智能卡。
[003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屏蔽板25固定连接于固定架21的下表面,两个粘接条26对称固定连接于屏蔽板25的下表面,屏蔽板25用于屏蔽移动设备与IC芯片12之间的相互干扰,粘接条26用于固定组件20,在固定和取下智能卡时无需移动粘接条26。
[003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两个导向杆28对称固定连接于固定架21的内侧壁,弹簧27套设于导向杆28的外侧壁,导向杆28对连接杆29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003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两个通孔210对称开设于连接杆29的外侧壁,导向杆28滑动连接于通孔210的内部。
[003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两个限位槽211对称开设于固定架21的内壁,连接杆29滑动连接于限位槽211的内部,限位槽211为连接杆29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弹簧27被拉至超出最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包括固定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0)包括固定架(21)、吸盘(24)、弹簧(27)、连接杆(29)、金属带(212)和转轴(213);两个所述弹簧(27)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21)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杆(29)固定连接于所述弹簧(27)的一端,所述金属带(212)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29)的一侧,所述转轴(213)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21)的内侧壁,所述金属带(212)设置于所述转轴(213)的外侧壁,所述吸盘(24)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带(212)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0)还包括隔板(22)、定位槽(23)、屏蔽板(25)、粘接条(26)、导向杆(28)、通孔(210)和限位槽(211);所述隔板(22)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21)的内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3)设置于所述固定架(21)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附式双面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板(25)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学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诚天智能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