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876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9
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及控制方法,智能导流模组包括机壳,机壳前端面进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进气百叶扇,机壳上端面排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第一排气百叶扇,机壳下端面排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第二排气百叶扇;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进气百叶扇开度的进气量控制机构,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排气百叶扇开度的第一排气量控制机构,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排气百叶扇开度的第二排气量控制机构;机壳的上端面设有用于监测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机壳的下端面设有用于监测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及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气流无效内循环问题。在的气流无效内循环问题。在的气流无效内循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器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数据中心作为巨量数据的载体,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2022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的庞大总量,作为我国数字基础建设的基石,为数字技术发展与产业数字转换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过程中,针对机柜内部服务器的高效散热是关键。
[0003]传统数据中心机柜内部多采用顶端设置风扇,协助冷气流带走机柜内热量。但现阶段机柜高度一般在2m以上,另外,机柜内部服务器上架填充情况也参差不齐,极大程度限制了顶部风扇的使用效率及气流组织优化效果,造成严重的资源及能源浪费。因此,如何对数据中心机柜服务器进行精准、低能耗的气流组织管理是数据中心运维、节能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针对服务器散热降温的方案、专利技术虽然很多,但在降温散热效率、精准程度、节能程度、安装便捷度等方面依旧存在瓶颈,大部分存在散热幅度不够、能耗过大、能源利用率低、维保繁琐等缺点。因此,对于数量庞大的数据中心来讲,开发一种便于安装且对机柜内服务器快速降温的气流组织智能导流模组意义重大。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网络数据处理的散热机柜(公开号CN113597238A)”包括机柜本体,机柜本体两侧分别设置防尘组件,机柜本体侧方的柜门,机柜本体内部底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架,机柜内部顶端设置活动组件,活动组件内安装风扇,风扇固定在机柜顶端,并可装卸,风扇运行后气流处于循环状态。
[0005]上述现有技术虽然部分解决了散热问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装卸不便:虽然装载方式为抽拉式,但依旧需要繁琐的手段来保证风机的稳定性,在庞大的数据中心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调整、检修;2)无法解决散热需求空间差异的问题:风扇装配于机柜顶端,对于不同位置服务器效果无法达到精准散热,机柜中的服务器对于散热要求更高;3)能耗大:风扇设置在机柜顶端,从上而下产生气流,故在散热的同时,气流会在机柜内部产生无效内循环,不仅对服务器产生无效散热,还会造成能耗过大;4)无法统一智能管理:该机柜不能实现数据中心机房统一管理,对于后期运维是一种挑战。
[0006]所以,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及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及控制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优化服务器机
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所述智能导流模组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服务器机柜中,所述智能导流模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端面进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进气百叶扇,所述机壳的上端面排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第一排气百叶扇,所述机壳的下端面排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第二排气百叶扇;所述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百叶扇开度的进气量控制机构,所述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开度的第一排气量控制机构,所述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排气百叶扇开度的第二排气量控制机构;所述机壳的上端面设有用于监测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机壳的下端面设有用于监测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气百叶扇由多片相互平行设置的进气百叶扇本体和一块进气开度联动控制板构成,所述进气百叶扇本体的两端各自通转轴和所述前端面进气口的左右两侧内壁一一对应转动连接,所述进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前端进气口的内侧;所述进气百叶扇本体的内侧形成有进气开度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开设有条形进气开度驱动孔,所述进气开度联动控制板上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进气开度驱动柱,多根所述进气开度驱动柱一一对应的插设于多个所述条形进气开度驱动孔中;所述进气开度控制板上下运动可带动多片所述进气百叶扇本体绕各自转轴同步转动相同角度。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气量控制机构由进气开度控制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从动齿条构成,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气开度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齿轮转设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从动齿条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气开度控制板上,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条啮合;所述进气开度控制电机通过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条控制所述进气开度控制板上下运动。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由多片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排气百叶扇本体和一块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构成;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本体的两端各自通转轴和所述上端面排气口的左右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上端面排气口的内侧;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本体的内侧形成有第一排气开度驱动块,所述第一排气开度驱动块上开设有条形第一排气开度驱动孔,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上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开度驱动柱,多根所述第一排气开度驱动柱一一对应的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排气开度驱动孔中;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前后运动可带动多片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本体绕各自转轴同步转动相同角度。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排气量控制机构由第一排气开度控制电机、第一摆臂和第一连杆构成,所述第一摆臂一端和所述第一排气开度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臂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铰接;所述第一排气开度控制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前后运动。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排气百叶扇由多片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排气百叶扇本体和一块第二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构成;所述第二排气百叶扇本体的两端各自通转轴和所述下端面排气口的左右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下端面排气口的内侧;所述第二排气百叶扇本体的内侧形成有第二排气开度驱动块,所述第二排气开度驱动块上开设有条形第二排气开度驱动孔,所述第二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上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排气开度驱动柱,多根所述第二排气开度驱动柱一
一对应的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开度驱动孔中;所述第二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前后运动可带动多片所述第二排气百叶扇本体绕各自转轴同步转动相同角度。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排气量控制机构由第二排气开度控制电机、第二摆臂和第二连杆构成,所述第二摆臂一端和所述第二排气开度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臂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铰接;所述第二排气开度控制电机通过所述第二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驱动所述第二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前后运动。
[00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所述智能导流模组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服务器机柜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导流模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端面进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进气百叶扇,所述机壳的上端面排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第一排气百叶扇,所述机壳的下端面排气口处设有一组可调整开度的第二排气百叶扇;所述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百叶扇开度的进气量控制机构,所述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开度的第一排气量控制机构,所述机壳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排气百叶扇开度的第二排气量控制机构;所述机壳的上端面设有用于监测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机壳的下端面设有用于监测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百叶扇由多片相互平行设置的进气百叶扇本体和一块进气开度联动控制板构成,所述进气百叶扇本体的两端各自通转轴和所述前端面进气口的左右两侧内壁一一对应转动连接,所述进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前端进气口的内侧;所述进气百叶扇本体的内侧形成有进气开度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开设有条形进气开度驱动孔,所述进气开度联动控制板上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进气开度驱动柱,多根所述进气开度驱动柱一一对应的插设于多个所述条形进气开度驱动孔中;所述进气开度控制板上下运动可带动多片所述进气百叶扇本体绕各自转轴同步转动相同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量控制机构由进气开度控制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从动齿条构成,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气开度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齿轮转设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从动齿条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气开度控制板上,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条啮合;所述进气开度控制电机通过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条控制所述进气开度控制板上下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由多片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排气百叶扇本体和一块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构成;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本体的两端各自通转轴和所述上端面排气口的左右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上端面排气口的内侧;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本体的内侧形成有第一排气开度驱动块,所述第一排气开度驱动块上开设有条形第一排气开度驱动孔,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上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开度驱动柱,多根所述第一排气开度驱动柱一一对应的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排气开度驱动孔中;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前后运动可带动多片所述第一排气百叶扇本体绕各自转轴同步转动相同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优化服务器机柜内部散热的智能导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量控制机构由第一排气开度控制电机、第一摆臂和第一连杆构成,所述第一摆臂一端和所述第一排气开度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臂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排气开度联动控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润辰焦艳梅吴姚含李豪钱玺霖余辉洋刘洪蒋逸群戎子毅庞文迪宋林辉杨宗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