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85874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一种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姜黄素(CUR)是一种源自植物姜黄的黄色多酚化合物。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许多类型的疾病,然而由于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其有效性受到限制。脂质体已经被广泛研究多年,并且在体内递送CUR方面显示出相当广阔的前景。有研究表明,脂质体CUR制剂对癌细胞具有更大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脂质体已被用于抗癌药物的递送,并能够改变药物分子的生物分布和清除,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率,减少其副作用。由于高渗透长滞留(EPR)效应,纳米脂质体更容易在肿瘤部位富集,提高抗肿瘤效率以及降低全身毒性。因此,CUR和脂质体的组合应提高CUR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靶向性和抗癌功效。
[0003]微流控流体动力聚焦(MHF)是通过在微流控装置的中间通道引入脂质溶液,并利用两侧通道水溶液的流动来聚焦中央流。研究表明,通过改变两相流量等参数可以实现对脂质体尺寸的精准调控。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将微流控技术和姜黄素脂质体结合起来的制备方法,亟待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尺寸均一、大小可控、生物相容性好、能实现药物靶向递送的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前述方法制备得到的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前述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在制备姜黄素靶向递送缓释剂型药物中的应用。
[0005]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1)将1,2

二油酰

SN

甘油
‑3‑
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胆固醇、pH敏感材料、姜黄素溶于醇溶剂中,制得内相醇溶液,其中,所述1,2

二油酰

SN

甘油
‑3‑
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和胆固醇为脂质材料;
[0007](2)将冻干保护剂溶于水中,制得外相水溶液;
[0008](3)在微流控芯片装置的中间通道引入内相醇溶液,在微流控芯片装置的外侧通道引入外相水溶液,中间醇溶液被两侧水溶液挤压形成层流并扩散至水相形成窄的混合溶剂区,混合溶剂区醇含量降低,当混合溶剂区乙醇含量低于乙醇相中原物质溶解所需的乙醇含量时,脂质的环境从可溶环境变为不可溶环境,促进脂质分子自组装双层生长和弯曲,直到完全闭合并形成球形结构,形成脂质体,同时pH敏感材料和姜黄素被包裹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0009]优选地,将步骤(3)制得的脂质体溶液旋转蒸发去除溶液里的有机溶剂乙醇,获得脂质体悬浮液,脂质体悬浮液冷冻干燥后即可获得脂质体冻干粉。
[001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1,2

二油酰

SN

甘油
‑3‑
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
胆固醇的摩尔比为6~8:3~5:1~3。
[0011]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1,2

二油酰

SN

甘油
‑3‑
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胆固醇在内相醇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2%。
[0012]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pH敏感材料为聚(4

乙烯吡啶),在内相醇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0.05%~0.15%。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姜黄素在内相醇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0.05%~0.15%。
[001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冻干保护剂为蔗糖,蔗糖与步骤(1)的内相醇溶液中所用脂质材料的质量比为1:1~7.5:1。
[0015]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微流控芯片装置为自制,组件包括:内相毛细管、收集毛细管,方形毛细管,点胶针头,不锈钢管,载玻片。
[0016]所述装置的搭建方法如下:
[0017]选择内径为0.55mm,外径为0.96mm的圆柱形毛细管,使用拉针仪烧拉毛细管,烧拉后断裂处成为锥形缩口;选取烧拉后的毛细管,使用磨针仪打磨锥口直径至60~200μm作为内相毛细管,打磨锥口直径至450~500μm作为收集毛细管,最后放进乙醇溶液里超声清洗备用;选择内径为1.02mm,外径为1.5mm的方形毛细管,将方形毛细管固定在载玻片中央位置,将内相毛细管和收集毛细管锥口相对,插进方形毛细管中,利用显微镜观察,使两个锥口间距为100μm且位于方形毛细管内部中央;左右两端毛细管伸出载玻片部分分别套入一个不锈钢管,使不锈钢管伸出载玻片边缘并固定;选取一个18G点胶针头,固定于内相毛细管与方形毛细管接口处,作为内相进样口;使用AB胶对除了内相进样口、外相进样口、出样口以外的位置进行密封,确保装置不漏液。
[0018]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微流控芯片装置,内相醇溶液和外相水溶液的总流量为100~1000μL/min,内相醇溶液和外相水溶液的流量比为1:1~1:30。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其粒径在150~170nm,粒径多分散性指数在0.1~0.25,电位在

31.2~

26.9mV。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可应用于制备姜黄素靶向递送缓释剂型药物中。
[0021]优选地,所述纳米脂质体能够在正常组织和血液的pH值条件下保持结构稳定,减少药物释放,在肿瘤细胞微环境的pH值条件下脂质体骨架溶解,药物释放大大增加,使得抗癌药物在肿瘤中积累,从而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
[002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通过微流控流体聚焦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粒径在150~170nm,尺寸均一,这种单分散脂质体药物载体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小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靶向性,脂质体尺寸可以通过改变各相流体的流动参数实现精准调控;(2)通过微流控流体聚焦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电位在

31.2~

26.9mV,溶液体系稳定,体外释放实验也表明脂质体具有缓释作用和pH敏感性,在靶向肿瘤微环境和药物精准递送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微流控芯片装置图;
[0024]图2为搭建的微流控平台图;
[0025]图3为两相流量比对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图;
[0026]图4为两相总流量对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图;
[0027]图5为内相毛细管出口孔径对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图;
[0028]图6为姜黄素投入量对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图;
[0029]图7为蔗糖用量对脂质体制剂的影响结果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1,2

二油酰

SN

甘油
‑3‑
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胆固醇、pH敏感材料和姜黄素溶于醇溶剂中,制得内相醇溶液,其中,所述1,2

二油酰

SN

甘油
‑3‑
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和胆固醇为脂质材料;(2)将冻干保护剂溶于水中,制得外相水溶液;(3)在微流控芯片装置的中间通道引入内相醇溶液,在微流控芯片装置的外侧通道引入外相水溶液,中间醇溶液被两侧水溶液挤压形成层流并扩散至水相形成窄的混合溶剂区,混合溶剂区醇含量降低,脂质自组装形成脂质体,同时pH敏感材料和姜黄素被包裹在脂质双分子层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1,2

二油酰

SN

甘油
‑3‑
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和胆固醇的摩尔比例为6~8:3~5: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内相醇溶液中1,2

二油酰

SN

甘油
‑3‑
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和胆固醇的总质量浓度为1%~2%,pH敏感材料的质量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祥吕长龄何归蔡思袁子婷元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