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双作用顶部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61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一种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双作用顶部支撑,包括液压缸、顶部支撑杆、受拉侧蓄能器和受压侧蓄能器;其中,液压缸包括壳体和活塞,壳体固定于柴油机上,活塞设置于该壳体的内腔中且将该内腔分隔成受拉侧油腔和受压侧油腔,顶部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活塞连接,另一端与船体固定连接,受拉侧蓄能器固定于液压缸的壳体上且与受拉侧油腔连通,受压侧蓄能器固定于液压缸的壳体上且与受压侧油腔连通;连接有受拉侧蓄能器和受压侧蓄能器的液压缸通过顶部支撑杆,同时承受来自柴油机和船体的拉力或压力的双重负载,实现阻尼效应以减小柴油机的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单作用顶部支撑的缺陷,只需在柴油机的单侧安装双作用顶部支撑,具有性能可靠、适应范围广、安装方便的优点。安装方便的优点。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双作用顶部支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减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双作用顶部支撑,属于船用柴油机


技术介绍

[0002]低速柴油机由于其转速低、油耗低、功率大、结构简单可靠、经济性好、寿命长且能够使用劣质燃料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大型民用船舶的主推进器。船用低速柴油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气缸内燃料燃烧时气体产生的向下推力转化为驱动轴系和螺旋桨旋转的扭矩,在这一过程中柴油机的本体会受到与轴系输出扭矩方向相反的力矩,通常称为导轨力矩。导轨力矩会导致柴油机本体的剧烈振动以及伴随而来的局部振动,弥补的方法通常采取安装顶部支撑的方式来降低导轨力矩引起的柴油机本体振动。顶部支撑固定安装于柴油机本体上,将柴油机的上层平台与船体连接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提高柴油机

船体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使共振转速高于柴油机的运行转速,另一方面顶部支撑还可以提供一定的阻尼,使柴油机共振时的振幅减小。
[0003]传统的顶部支撑是单作用式的顶部支撑,同时安装于柴油机的燃油侧和排气侧,单独一个顶部支撑只承受拉力或只承受压力。安装顶部支撑时需要对船体侧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因此若采取在两侧安装单作用顶部支撑的方式,就需要对两侧船体对应的安装位置同样进行加强,而液压式的单作用顶部支撑的长度有限,因而可能还需要在船体侧部安装延伸支架,所以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单作用顶部支撑的使用局限性和对船体结构再加工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单作用顶部支撑只能承受拉力或压力,需要在柴油机燃油侧和排气侧两侧同时安装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双作用顶部支撑,能够同时承受拉力和压力,从而只需安装在柴油机燃油侧或排气侧的单侧,使用单个顶部支撑即可实现对船用柴油机的减震作用,达到避免单作用顶部支撑的局限性,提高顶部支撑的适应灵活性,降低旨在船用柴油机减震的顶部支撑安装作业的难度。
[0005]基于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双作用顶部支撑,安装于船体内壁与柴油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作用顶部支撑包括液压缸、顶部支撑杆、受拉侧蓄能器和受压侧蓄能器;
[0007]所述液压缸包括壳体和活塞,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柴油机上,所述活塞设置于该壳体的内腔中且将该内腔分隔成两侧分布的受拉侧油腔和受压侧油腔,该活塞伸出所述壳体之外的一侧端连接有关节轴承,所述顶部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该关节轴承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船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受拉侧蓄能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缸的壳体上且与所述受拉侧油腔连通,用于保证该受拉侧油腔内的油压稳定,所述受压侧蓄能器
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缸的壳体上且与所述受压侧油腔连通,用于保证该受压侧油腔内的油压稳定;
[0008]连接有所述受拉侧蓄能器和受压侧蓄能器的液压缸通过所述顶部支撑杆,同时承受来自所述柴油机和船体的拉力或压力的双重负载,实现阻尼效应以减小所述柴油机的振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受拉侧蓄能器的结构与所述受压侧蓄能器的结构相同,包括蓄能罐体和气囊;所述蓄能罐体上设置有氮气充气口和连接口,所述气囊设置于该蓄能罐体的内腔中且与该内腔隔绝,该气囊与所述氮气充气口连通,内部充满有恒压的高压氮气,所述气囊之外的蓄能罐体的内腔为蓄能油腔,该蓄能油腔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液压缸的受拉侧油腔或受压侧油腔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受拉侧油腔与受压侧油腔之间通过细管连接,以平衡该受拉侧油腔与受压侧油腔的压力。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缸的壳体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油进口和第二液压油进口,用于向所述液压缸内注入液压油,所述第一液压油进口与所述受拉侧油腔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油进口与所述受压侧油腔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缸的壳体上固定连接有受拉侧压力表和受压侧压力表,所述受拉侧压力表与所述受拉侧油腔连通,用于测量和显示该受拉侧油腔内的油压,所述受压侧压力表与所述受压侧油腔连通,用于测量和显示该受压侧油腔内的油压。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缸的壳体上设有第一放气口和第二放气口,用于在加注液压油时排出油腔内的空气,所述第一放气口与所述受拉侧油腔连通,所述第二放气口与所述受压侧油腔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顶部支撑杆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缸的壳体上设有位置标尺,用于指示所述活塞是否处于平衡位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双作用式顶部支撑,液压缸被活塞分为受压侧和受拉侧两个油腔,两侧油腔分别连接一蓄能器,因而使顶部支撑可以同时承受拉力和压力;当柴油机发生振动时,顶部支撑杆带动处于中间位置的活塞在液压缸中运动,使空间缩小一侧的油腔内压力升高,该侧的蓄能器就能够吸收压力波动,对活塞的运动,也即柴油机的振动产生阻尼作用;
[0018]由于本专利技术能够承受双向的负载,因此只需在柴油机的单侧安装一个双作用顶部支撑就能实现减小柴油机振动的功能,因此弥补了使用只能承受拉力或压力单向作用的传统顶部支撑,需要在柴油机两侧各自安装单作用顶部支撑的缺点,从而克服了单作用顶部支撑较难适应多种船体结构的局限性,简化了顶部支撑安装工作的内容,降低了作业难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扩大了船体结构安排的自由度,使之更加灵活。
[0019]2、受拉侧油腔与受压侧油腔通过细管连通,允许液压油缓慢从一个油腔流向另一个油腔,使两侧油腔压力趋于平衡,因而避免了柴油机在静止时因船体变形而承受拉力或压力。
[0020]3、顶部支撑杆采用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件,提高了双作用顶部支撑的使用灵活
性,扩大了其对各种船体的适应范围。
[0021]4、船体装载量变化等因素会造成柴油机本体与船体在垂向和纵向上产生相对位移,由于液压缸的活塞通过关节轴承与顶部支撑杆连接,因此该关节轴承能够减小或消除上述相对位移的影响。
[0022]总之,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单作用顶部支撑的缺陷,可以同时承受拉力和压力,能够替代两侧安装单作用顶部支撑的方式,只需在柴油机的单侧安装双作用顶部支撑,达到了减小柴油机振动、消除柴油机与船体之间相对位移和作用力影响的效果,具有性能可靠、适应范围广、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25]图3是蓄能器的结构简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7]图中:
[0028]01—柴油机,02—船体,1—受拉侧蓄能器,2—受压侧蓄能器,3—蓄能罐体,4—氮气充气口,5—第一液压油进口,6—第二液压油进口,7—受拉侧压力表,8—受压侧压力表,9—气囊,10—蓄能油腔,11—受拉侧油腔,12—受压侧油腔,13—活塞,14—壳体,15—关节轴承,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双作用顶部支撑,安装于船体内壁与柴油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作用顶部支撑包括液压缸、顶部支撑杆、受拉侧蓄能器和受压侧蓄能器;所述液压缸包括壳体和活塞,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柴油机上,所述活塞设置于该壳体的内腔中且将该内腔分隔成两侧分布的受拉侧油腔和受压侧油腔,该活塞伸出所述壳体之外的一侧端连接有关节轴承,所述顶部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该关节轴承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船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受拉侧蓄能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缸的壳体上且与所述受拉侧油腔连通,用于保证该受拉侧油腔内的油压稳定,所述受压侧蓄能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缸的壳体上且与所述受压侧油腔连通,用于保证该受压侧油腔内的油压稳定;连接有所述受拉侧蓄能器和受压侧蓄能器的液压缸通过所述顶部支撑杆,同时承受来自所述柴油机和船体的拉力或压力的双重负载,实现阻尼效应以减小所述柴油机的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双作用顶部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拉侧蓄能器的结构与所述受压侧蓄能器的结构相同,包括蓄能罐体和气囊;所述蓄能罐体上设置有氮气充气口和连接口,所述气囊设置于该蓄能罐体的内腔中且与该内腔隔绝,该气囊与所述氮气充气口连通,内部充满有恒压的高压氮气,所述气囊之外的蓄能罐体的内腔为蓄能油腔,该蓄能油腔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液压缸的受拉侧油腔或受压侧油腔连通。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祥尹国魏守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