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32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包括试管管体、试管塞以及过滤漏斗;试管塞插设在试管管体上将试管管体的顶口封合,试管塞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试管塞的底部还开设有圆形螺纹口,圆形螺纹口与第一通孔同轴心设置,过滤漏斗螺纹固定于圆形螺纹口内,过滤漏斗内固定设置有过滤膜;第一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待检测液加液管,第二通孔内固定设置有检测试剂加液管,待检测液加液管的底部朝向过滤漏斗设置,检测试剂加液管的底部插入到试管管体的底部邻近底壁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试管塞上设置过滤漏斗且过滤漏斗内设置有过滤膜,用于将加入的待检测液进行过滤,从而保持纯净,进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适用于野外取样检测。于野外取样检测。于野外取样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实验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实验用送检样品储放试管多为常用试管,普通的试管具有取样难,易污染,样品不易保持取样原态等诸多问题,给化验人员咋成实验数据不实等数据上的错误,给化验员的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0003]大肠菌群是指在37℃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大肠菌群在样品中的含量是检验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传统发酵法、纸片快速法、滤膜法、酶底物法、聚合酶链式法、荧光原位杂交法,但这些已知检测方法检测时间仍需24h

72h不等,对于工业废水、食品等生产检测而言,大肠菌群检测周期较长,导致大量样品滞留无法及时处理。
[0004]目前,现有技术中大肠菌群检测技术例如滤膜法、酶底物法,分子生物需检测法存在成本较高、操作较为繁琐的缺陷;另外,目前纸片法也是大部分领域检测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现有的纸片培养基存在需要低温保存的缺点,且现有的用于检测大肠菌群的试纸片其检测时间多数在18h左右出结果,对于野外紧急作业来说时间较长,不适宜应急使用;申请号201410131441.5的一种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及应用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培养液加样培养60min

400min即可检测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树脂,但是该培养液需要配合分光光度计进行使用,且操作条件较高,不适合野外作业;另外,现有的检测试管在使用时需要添加干净的待检测液,不然会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在试管塞上设置有过滤漏斗,过滤漏斗内设置有过滤膜用于将待检测液加入时进行过滤,从而保证加入的待检测液洁净,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各结构通过插设卡合或螺纹连接形成活动连接,便于组装使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包括试管管体、试管塞以及过滤漏斗;
[0007]所述试管塞插设在试管管体上将试管管体的顶口封合,所述试管塞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试管塞的底部还开设有圆形螺纹口,所述圆形螺纹口与第一通孔同轴心设置,所述过滤漏斗螺纹固定于圆形螺纹口内,所述过滤漏斗内固定设置有过滤膜;
[0008]所述第一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待检测液加液管,所述第二通孔内固定设置有检测试剂加液管,所述待检测液加液管的底部朝向过滤漏斗设置,所述检测试剂加液管的底部插入到试管管体的底部邻近底壁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塞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所述第一圆槽同轴
心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外侧,所述第二圆槽同轴心设置与第二通孔的外侧;
[0010]所述待检测液加液管和检测试剂加液管的外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卡设件,所述卡设件的底端朝下设置有卡环,所述待检测液加液管的卡环卡入到第一圆槽内,所述检测试剂加液管的卡环则卡入到第二圆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漏斗由上到下包括一体的连接端、缩颈端以及底部的加液端,所述连接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托环,所述托环上放置有过渡连接件以将待检测液加液管与过滤漏斗进行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连接件包括叠加固定的底环和顶环,所述顶环的侧壁上开设有扭手;所述顶环和底环内部中空且顶环的内径大于待检测液加液管的外径,且所述待检测液加液管的底端插入到顶环内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膜贴附在所述缩颈端的内壁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塞的顶部设置有扣合环,所述扣合环与试管塞同轴心设置且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外侧。
[0015]进一步地,还设置有塞盖,所述塞盖盖设在扣合环上且将检测试剂加液管和待检测液加液管进行盖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试管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加液刻度线。
[0017]进一步地,所述试管管体、试管塞、过滤漏斗、待检测液加液管和检测试剂加液管均为透明材料制成。
[0018]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在试管塞上设置过滤漏斗且过滤漏斗内设置有过滤膜,用于将加入的待检测液进行过滤,从而保持纯净,进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适用于野外取样检测。
[0020]2、本技术中的各组件之间采用插设卡和或螺纹连接,在存放时单独存放减小体积,使用时可随时进行组装使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的拆分结构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的剖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中试管塞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中试管塞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0026]图6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中试管塞的剖视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中过滤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中过渡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中待检测液加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中检测试剂加液管的结构
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1‑
试管管体;
[0033]2‑
试管塞,201

第一通孔,202

第二通孔,203

圆形螺纹口,204

第一圆槽,205

第二圆槽,206

扣合环;
[0034]3‑
过滤漏斗,301

连接端,302

缩颈端,303

加液端,304

托环;
[0035]4‑
待检测液加液管;5

检测试剂加液管;
[0036]6‑
卡设件,61

卡环;
[0037]7‑
过渡连接件,701

底环,702

顶环,703

扭手;
[0038]8‑
塞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40]实施例:
[0041]参照图1到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包括试管管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管体(1)、试管塞(2)以及过滤漏斗(3);所述试管塞(2)插设在试管管体(1)上将试管管体(1)的顶口封合,所述试管塞(2)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202),所述试管塞(2)的底部还开设有圆形螺纹口(203),所述圆形螺纹口(203)与第一通孔(201)同轴心设置,所述过滤漏斗(3)螺纹固定于圆形螺纹口(203)内,所述过滤漏斗(3)内固定设置有过滤膜;所述第一通孔(201)内固定设置有待检测液加液管(4),所述第二通孔(202)内固定设置有检测试剂加液管(5),所述待检测液加液管(4)的底部朝向过滤漏斗(3)设置,所述检测试剂加液管(5)的底部插入到试管管体(1)的底部邻近底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塞(2)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圆槽(204)和第二圆槽(205),所述第一圆槽(204)同轴心设置于第一通孔(201)的外侧,所述第二圆槽(205)同轴心设置与第二通孔(202)的外侧;所述待检测液加液管(4)和检测试剂加液管(5)的外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卡设件(6),所述卡设件(6)的底端朝下设置有卡环(61),所述待检测液加液管(4)的卡环(61)卡入到第一圆槽(204)内,所述检测试剂加液管(5)的卡环(61)则卡入到第二圆槽(20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漏斗(3)由上到下包括一体的连接端(301)、缩颈端(302)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祥罡黄琳刘亚琦刘江丽郭荣陈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