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23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包括机架和多个旋翼单元,旋翼单元包括两个旋翼,两个旋翼共轴排布于机架的上下两侧;限位盘,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机架靠近旋翼的一侧;限位圆环,位于限位盘远离机架的一侧;限位圆环、限位盘和旋翼均共轴布置;限位圆环的直径大于限位盘的直径;多个筋条,以限位圆盘为中心呈放射性排布;筋条的一端与限位圆环连接,另一端与限位盘连接;限位盘、限位圆环和多个筋条合围成以限位圆环为开口的容纳空间;旋翼位于容纳空间内,并与限位盘和机架连接;旋翼单元中两个旋翼对应的两个容纳空间的开口朝向相反。限位盘、限位圆环和多个筋条围成容纳空间,以对旋翼进行防护,提升了飞行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0001]本申请涉及无人飞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飞行器,即无人驾驶飞机,它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非载人飞机,或由车载计算机完全或间歇性地自主操作,目前无人飞行器在军用和民用上都具有广泛的功能用途,可用于航拍、农业、植物保护、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解救、野生动物观察、测绘巡检等。
[0003]如图1所示,无人飞行器依靠设置在机架上的旋翼101提供升力;无人飞行器在飞行作业时,旋翼101的桨叶102处于高速转动的状态,桨叶102在受到外物碰触后,会受到严重的损坏以及使无人飞行器失去升力或平衡,致使无人飞行器无法正常飞行,导致无人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性较低。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旨在提升无人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性。
[0006]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包括机架和多个旋翼单元,所述旋翼单元包括两个旋翼,两个旋翼共轴排布于所述机架的上下两侧,其还包括:
[0008]限位盘,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机架靠近所述旋翼的一侧;
[0009]限位圆环,位于所述限位盘远离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限位圆环、所述限位盘和所述旋翼均共轴布置;所述限位圆环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盘的直径
[0010]多个筋条,以所述限位圆盘为中心呈放射性排布;所述筋条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盘连接;
[0011]所述限位盘、所述限位圆环和所述多个筋条合围成以所述限位圆环为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旋翼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限位盘和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旋翼单元中两个旋翼对应的两个容纳空间的开口朝向相反。
[0012]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中,所述筋条包括:
[0013]第一支撑筋,平行于所述旋翼单元中两个旋翼的排列方向;
[0014]第二支撑筋,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折弯布置;
[0015]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筋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二支撑筋的连接处呈倒圆弧设置。
[0016]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7]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18]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中,所述筋条为15个,且均匀分布。
[0019]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中,所述限位圆环为碳纤维限位圆环,所述筋条为碳纤维筋条,所述限位盘为碳纤维限位盘。
[0020]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中,所述机架为碳纤维机架。
[0021]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还包括:
[0022]电子设备搭载板,间隔布置于所述机架的上方;
[0023]多个支柱,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搭载板与所述机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电子设备搭载板和所述机架连接。
[0024]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还包括:
[0025]第一起落架,设置于所述机架背离所述电子设备搭载板一侧;
[0026]第二起落架,设置于所述机架背离所述电子设备搭载板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起落架相互对称且间隔布置;
[0027]所述第一起落架与所述第二起落架之间形成一容纳位。
[0028]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起落架包括:
[0029]定位板,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0030]第一L型拐臂,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0031]第二L型拐臂,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L型拐臂对称布置;
[0032]所述第一L型拐臂、所述第二L型拐臂以及所述定位板之间合围成U型容纳腔。
[0033]有益效果:本申请所述限位盘、所述限位圆环和所述多个筋条围成容纳空间,并将所述旋翼布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从而通过所述限位盘、所述限位圆环和所述多个筋条在所述旋翼的外围形成防护空间,以对所述旋翼进行防护,提升飞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现有技术中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申请中所述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申请中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本申请中所述限位盘、所述筋条以及所述限位圆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9]本申请提供一种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机架1、多个旋翼单元(图中未示出)、限位盘2、限位圆环3和多个筋条4;其中,所述旋翼单元包括两个旋翼,两个旋翼共轴布置,并分布于所述机架1的上下两侧,从而呈共轴双桨布置。
[0040]每个旋翼均存在一个限位圆环3、一个限位盘2和多个筋条4与其相对应;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旋翼安装位10,所述限位盘2与所述旋翼安装位10重叠,并装配于所述机架1上。具体的,所述限位盘2位于所述机架1靠近所述旋翼的一侧;所述限位圆环3位于所述限位盘2远离所述机架1一侧;所述多个筋条4位于所述限位盘2与所述限位圆环3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限位盘2和所述限位圆环3连接。
[0041]具体的,所述限位盘2、所述限位圆环3、以及所述旋翼均共轴布置;所述多个筋条4以所述限位盘2为中心呈放射性排布。所述限位盘2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圆环3的直径;所述筋条4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环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盘2连接,从而在所述多个筋条4与所述限位圆环3之间合围成一容纳空间200,且所述容纳空间200以所述限位圆环3为开口。所述限位盘2上设置有旋翼装配位;所述旋翼位于所述容纳空间200内,并分别与所述限位盘2和所述机架1连接。
[0042]所述旋翼单元中两个旋翼对应的两个容纳空间200的开口朝向相反,即朝上布置的旋翼所处容纳空间200的开口朝上布置,朝下布置的旋翼所处容纳空间200的开口朝下布置。
[0043]本申请所述限位盘2、所述限位圆环3和所述多个筋条4围成容纳空间200,并将所述旋翼布置于所述容纳空间200内,从而通过所述限位盘2、所述限位圆环3和所述多个筋条4在所述旋翼的外围形成防护空间,以对所述旋翼进行防护,提升飞行安全性。并且,所述限位圆环3为闭环形状,可以更好的将受到的撞击力向所述限位圆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包括机架和多个旋翼单元,所述旋翼单元包括两个旋翼,两个旋翼共轴排布于所述机架的上下两侧,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限位盘,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机架靠近所述旋翼的一侧;限位圆环,位于所述限位盘远离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限位圆环、所述限位盘和所述旋翼均共轴布置;所述限位圆环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多个筋条,以所述限位盘为中心呈放射性排布;所述筋条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盘连接;所述限位盘、所述限位圆环和所述多个筋条合围成以所述限位圆环为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旋翼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限位盘和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旋翼单元中两个旋翼对应的两个容纳空间的开口朝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包括:第一支撑筋,平行于所述旋翼单元中两个旋翼的排列方向;第二支撑筋,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折弯布置;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筋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二支撑筋的连接处呈倒圆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的夹角为9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共轴双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乐陈圳越范梦婷曹劲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