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17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毛衣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构、烘干机构、和装夹机构,转运机构上侧安装有烘干机构,烘干机构一侧设置有装夹机构;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安装底座、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使装置对毛衣纺织原料进行转运时,工人将干净的弹性卡箍镶嵌在安装底座上,然后使用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底座和弹性卡箍,再通过螺纹将固定螺母连接到固定螺栓上,从而将弹性卡箍夹紧在安装底座上,当转运完毛衣纺织原料后,可通过松开固定螺母,将固定螺栓从安装底座上抽出,解除对弹性卡箍的限制,便于工人将被毛衣纺织原料染色的弹性卡箍抽出进行清洗,避免弹性卡箍污染下次转运的毛衣纺织原料。避免弹性卡箍污染下次转运的毛衣纺织原料。避免弹性卡箍污染下次转运的毛衣纺织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毛衣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纺织原料,纺织原料是一个相对概念,对纱厂来说,纺织原料指的是一切用于纺纱的天然或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棉(白棉、彩棉、有机棉等)、麻(亚麻、苎麻、剑麻等)、丝(桑蚕丝、柞蚕丝等)、毛(羊毛、兔毛、澳毛等),纺织原料在输送时需要用到转运装置。
[0003]专利号(CN215245029U )公开了一种纺织原料转运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和烘干组件,主体组件上方设有烘干组件;主体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壳体、支撑杆、弹性卡箍、第二板体和凸出部;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该装置通过支撑杆配合弹性卡箍对纺织原料进行支撑固定,进而避免原料与壳体的内部底壁接触,造成纺织原料表面沾染有污迹的情况发生,避免纺织原料外圈材料的浪费,节约了经济成本,设置凸出部为第二板体带动支撑杆旋转提供转动空间,同时通过时控开关调节控制鼓风机和电加热棒的运行时间,在转运的过程中通过鼓风机配合电加热棒可以对潮湿的原料进行烘干,不仅提高了转运效率,同时还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该装置虽然避免原料与壳体的内部底壁接触,造成纺织原料表面沾染有污迹的情况发生,但是,纺织原料依然能够对弹性卡箍进行染色,而该装置的弹性卡箍不便于工人进行拆卸清洗,使该弹性卡箍依然能够污染下一次的纺织原料表面,从而造成纺织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构、烘干机构、和装夹机构,所述转运机构上侧安装有所述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一侧设置有所述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安装箱、隔板、装夹室、进风口、出风口、活动门、安装底座、弹性卡箍、沥水孔、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安装箱前侧连接有所述活动门,所述安装箱内焊接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安装箱内壁上下均匀分为两个所述装夹室,所述装夹室一侧上端开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装夹室另一侧下端开有所述出风口,所述装夹室内固定有多个所述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端设置有一个凹槽,所述弹性卡箍下端焊接有一块连接块,所述弹性卡箍通过连接块镶嵌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凹槽内,所述弹性卡箍外圈开有多个所述沥水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底座上端凹槽和所述弹性卡箍下端连接块,且固定螺栓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所述固定螺母。
[0007]优选地,所述安装箱与所述活动门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活动门一侧焊接有把手,所述固定螺栓为六角头螺栓。
[0008]优选地,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烘箱、螺旋加热管、电机、风扇和送风管,所述烘箱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旋加热管,所述螺旋加热管一侧安装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风扇,所述烘箱靠近所述装夹机构一侧连接有所述送风管。
[0009]优选地,所述烘箱靠近所述螺旋加热管一侧开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送风管上端为F型,所述送风管远离所述烘箱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支撑板、移动轮和车把,所述支撑板下侧固定有所述移动轮,所述支撑板一侧焊接有所述车把。
[0011]优选地,所述移动轮内设置有刹车片,所述车把握把处套有防滑套,所述烘箱和所述安装箱都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表面。
[0012]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安装底座、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使装置对毛衣纺织原料进行转运时,工人将干净的弹性卡箍镶嵌在安装底座上,然后使用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底座和弹性卡箍,再通过螺纹将固定螺母连接到固定螺栓上,从而将弹性卡箍夹紧在安装底座上,当转运完毛衣纺织原料后,可通过松开固定螺母,将固定螺栓从安装底座上抽出,解除对弹性卡箍的限制,便于工人将被毛衣纺织原料染色的弹性卡箍抽出进行清洗,避免弹性卡箍污染下次转运的毛衣纺织原料。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的前剖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的弹性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2的I处的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转运机构;2、烘干机构;3、装夹机构;101、支撑板;102、移动轮;103、车把;201、烘箱;202、螺旋加热管;203、电机;204、风扇;205、送风管;301、安装箱;302、隔板;303、装夹室;304、进风口;305、出风口;306、活动门;307、安装底座;308、弹性卡箍;309、沥水孔;310、固定螺栓;311、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构1、烘干机构2、和装夹机构3,转运机构1上侧安装有烘干机构2,烘干机构2一侧设置有装夹机构3;
[0021]本实施例中:转运机构1包括支撑板101、移动轮102和车把103,支撑板101下侧固定有移动轮102,移动轮102内设置有刹车片,支撑板101一侧焊接有车把103,车把103握把处套有防滑套,烘箱201和安装箱301都固定在支撑板101上表面;通过设置移动轮102和车把103,便于工人对毛衣纺织原料进行转运。
[0022]本实施例中:烘干机构2包括烘箱201、螺旋加热管202、电机203、风扇204和送风管205,烘箱201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旋加热管202,烘箱201靠近螺旋加热管202一侧开有多个
通风孔,螺旋加热管202一侧安装有电机203,电机203另一端连接有风扇204,烘箱201靠近装夹机构3一侧连接有送风管205,送风管205上端为F型,送风管205远离烘箱201一端与进风口304连接;通过设置烘干机构2,使装置对毛衣纺织原料进行转运时,螺旋加热管202将烘箱201内的空气加热,电机203通过动力端带动风扇204进行转动,使风扇204将烘箱201内的热空气吹送到送风管205内,送风管205通过进风口304将热空气输送到装夹室303内对毛衣纺织原料进行烘干,避免后面搬运时污染其他毛衣纺织原料或工人的衣服。
[0023]本实施例中:装夹机构3包括安装箱301、隔板302、装夹室303、进风口304、出风口305、活动门306、安装底座307、弹性卡箍308、沥水孔309、固定螺栓310和固定螺母311,安装箱301前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门3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机构(1)、烘干机构(2)、和装夹机构(3),所述转运机构(1)上侧安装有所述烘干机构(2),所述烘干机构(2)一侧设置有所述装夹机构(3),所述装夹机构(3)包括安装箱(301)、隔板(302)、装夹室(303)、进风口(304)、出风口(305)、活动门(306)、安装底座(307)、弹性卡箍(308)、沥水孔(309)、固定螺栓(310)和固定螺母(311),所述安装箱(301)前侧连接有所述活动门(306),所述安装箱(301)内焊接有所述隔板(302),所述隔板(302)将所述安装箱(301)内壁上下均匀分为两个所述装夹室(303),所述装夹室(303)一侧上端开有所述进风口(304),所述装夹室(303)另一侧下端开有所述出风口(305),所述装夹室(303)内固定有多个所述安装底座(307),所述安装底座(307)上端设置有一个凹槽,所述弹性卡箍(308)下端焊接有一块连接块,所述弹性卡箍(308)通过连接块镶嵌在所述安装底座(307)上的凹槽内,所述弹性卡箍(308)外圈开有多个所述沥水孔(309),所述固定螺栓(310)穿过所述安装底座(307)上端凹槽和所述弹性卡箍(308)下端连接块,且固定螺栓(310)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所述固定螺母(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衣纺织原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荣贵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福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