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有效防治滇重楼叶斑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8101 阅读:10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治滇重楼叶斑病的方法,属植物保护和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以农业措施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滇重楼叶斑病防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改善田间通透性,及时清理病叶枯叶,合理轮作,在易发病和感病较重的地块,重点施用低毒及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的典型调查表明,在同等情况下能挽回农民的经济损失30%~40%。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有效解决了滇重楼叶斑病害问题,在增加滇重楼产量的同时,可确保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优点,广泛适宜滇重楼药材的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植物保护和中药材栽培

技术介绍
滇重楼是很多著名中成药,如"热毒清"、"宫血宁"和"季德胜蛇药片"的主要原料。我国每年消耗重楼约3000吨,长期掠夺性采挖使野生滇重楼越来越少。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不能满足中医药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人工引种驯化栽培中药材是获取原料、满足需求的重要途径。但随着人工种植滇重楼面积的扩大,栽培年限的增加,野生状态下很少发生病虫害的滇重楼,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不断有新的病虫害发生,轻者影响滇重楼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重者绝收,使农民遭受重大损失。目前发现的滇重楼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茎腐病和炭疽病,其中,叶斑病危害最重,己严重影响滇重楼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大规模种植滇重楼的潜在威胁,局部地区已造成滇重楼毁灭性损失。滇重楼叶斑病的防治已成为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滇重楼叶斑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初期在叶正面形成许多褐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成为半圆形、圆形或不规则的叶斑,叶斑中间枯白或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正反两面均产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直节棺株死亡。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有效防治滇重楼叶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农业措施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1)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种植;(2)在常规施氮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2吨/亩,过磷酸钙肥30千克/亩,硫酸钾肥15千克/亩;(3)改善田间通透性,采用起厢栽培,厢高25cm,厢宽120cm,沟宽40cm;株行距为15×25cm;栽培过程中及时清除杂草,保持排灌通畅;(4)及时清理摘除病残叶并集中烧毁,11月滇重楼倒苗后要及时清除地上部分植株;(5)滇重楼产品采挖后,种植滇重楼的地块至少要轮闲2年;(6)在易发病和感病较重的地块,在整个叶面上交替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英李绍平杨斌严世武李林玉董志渊王馨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