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93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第四线路层、第五线路层、第六线路层、第一覆盖膜、第二覆盖膜,通过第一接着剂及第二接着剂将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及第三基材层层压固定在一起,形成适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模组的六层软硬结合板,保证布线空间充足,同时具有FPC和PCB的双重优秀特性,既可对折弯曲、减少空间,又可以焊接复杂的元器件,同时相比排线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加可靠的稳定性,不易折断氧化脱落,可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板的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生物、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传统的仿生机器人采用较多的排线及线束,增加机器人的重量及关节转动的灵活性,当出现电线老化、绝缘层破裂时,机器人的机械强度显著下降,引起电线之间短路、断路等,造成电线束烧坏,线束端子氧化、变形,造成接触不良等,引起电气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000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仿生机器人已从传统的纯机械式向智能化过渡。仿生机器人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执行任务的多样化、完成动作的人性化、控制水平的精确化等,这有利于其更加完美地模仿生物所具备的生理机能,更加安全地完成任务。当前,机器人的使用场景逐渐趋向于精确化、狭窄化和复杂化,这种任务场景的需求必然加速仿生机器人向微型化方向转变。仿生机器人微型化的关键是机电系统的微型化。通过将驱动装置、传动装置、传感器、控制器和电源等部件进行高度集成,可实现仿生机器人的整体微型化。传统的PCB板不具备柔性,无法很好贴合被测物体表面,也无法随被测对象变形,应用范围因此受到限制。
[0004]FPC可自由弯曲、卷曲、折叠,可任意排列,并可根据空间布局要求在三维空间和比例中移动,实现组件组装和布线的一体化,具有很高的灵活性;FPC还可依据产品结构空间改变形状立体组装,提高布线密度,减轻重量、体积及连接器使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及大批量卷对卷制造能力,FPC具有良好机械、化学及电子特性,可耐高温高湿、酸碱盐雾环境及高耐燃性,提高整机可靠性,信赖性及适应性。
[0005]随着仿生机器人产品的轻、薄、短、小智能化、多功能要求,单一的PCB板或FPC已无法满足要求,而采用“硬板+软板+连接器”的方式虽然能解决线路立体组装,但因连接器的存在对空间节约型、电气可靠性及信号完整性表现欠佳,于是具备硬板刚性及软板弯折性能的软硬结合板RF

PCB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薄、方便组装的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结构。
[0007]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结构,其包括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第四线路层、第五线路层、第六线路层,第一基材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的上方,第三基材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的下方,第一线路层及第二线路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及下料面,第三线路层及第四线路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第五线路层及第六线路层设置在第三基材层的上表面及下表
面,所述第一基材层及第三基材层的中部形成镂空区,第一线路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防焊油墨层,第六线路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防焊油墨层,第三线路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覆盖膜,第四线路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覆盖膜,第一覆盖膜及第二覆盖膜的中心设置有开窗区,第二线路层的下表面与第一覆盖膜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接着剂层,第五线路层的上表面与第二覆盖膜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接着剂层,第一接着剂层及第二接着剂层设有大于或等于开窗区的通孔,所述第一基材层两侧的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之间均设有导通的第一盲孔,第三基材两侧的第五线路层与第六线路层之间均设有导通的第二盲孔,即产品的正反面都有盲孔。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及第三基材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镍钯金层及第二镍钯金层。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三线路层的上表面设有对应第一接着剂层通孔的第一承载膜,第四线路层的下表面设有对应第二接着剂层通孔的第二承载膜。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为硬板,第二基材层为软板。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结构设置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第四线路层、第五线路层、第六线路层、第一覆盖膜、第二覆盖膜,并通过第一接着剂及第二接着剂将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及第三基材层层压固定在一起,形成适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模组的六层软硬结合板,保证布线空间充足,同时具有FPC和PCB的双重优秀特性,既可对折弯曲、减少空间,又可以焊接复杂的元器件,同时相比排线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加可靠的稳定性,不易折断氧化脱落,可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安装在仿生机器人的两只眼睛内,其包括第一基材层1A、第二基材层1B、第三基材层1C、第一线路层2A、第二线路层2B、第三线路层2C、第四线路层2D、第五线路层2E、第六线路层2F,其中,第一基材层1A和第三基材层1C为硬板,第二基材层1B为软板,第一基材层1A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B的上方,第三基材层1C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B的下方,第一线路层2A及第二线路层2B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A的上表面及下料面,第三线路层2C及第四线路层2D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B的上
表面及下表面,第五线路层2E及第六线路层2F设置在第三基材层1C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第一基材层1A及第三基材层1C的中部形成镂空区1D,第一线路层2A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防焊油墨层3A,第六线路层2F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防焊油墨层3B,第三线路层2C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覆盖膜4A,第四线路层2D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覆盖膜4B,所述第一覆盖膜及第二覆盖膜的中心设置有开窗区4C,第二线路层2B的下表面与第一覆盖膜4A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接着剂层5A,第五线路层2E的上表面与第二覆盖膜4B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接着剂层5B,第一接着剂层5A及第二接着剂层5B设有大于或等于开窗区4C的通孔,所述第一基材层1A两侧的第一线路层2A与第二线路层2B之间均设有导通的第一盲孔2G,第三基材1C两侧的第五线路层与第六线路层之间均设有导通的第二盲孔2H,即产品的正反面都有盲孔。通过第一接着剂5A及第二接着剂5B将第一基材层1A、第二基材层2B及第三基材层1C层压固定在一起,形成适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模组的六层软硬结合板。将第一基材层1A及第三基材层1C的中部镂空,使该六层软硬结合板的中部具有足够的柔软度,再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仿生机器人摄像头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第三线路层、第四线路层、第五线路层、第六线路层,第一基材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的上方,第三基材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的下方,第一线路层及第二线路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及下料面,第三线路层及第四线路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第五线路层及第六线路层设置在第三基材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第一基材层及第三基材层的中部形成镂空区,第一线路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防焊油墨层,第六线路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防焊油墨层,第三线路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覆盖膜,第四线路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覆盖膜,第一覆盖膜及第二覆盖膜的中心设置有开窗区,第二线路层的下表面与第一覆盖膜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接着剂层,第五线路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福忠杨冲董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