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7703 阅读:4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诱捕装置,属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引诱剂的组分体积百分比是:松节油60~80%、乙醇16~24%、苯乙醇2~10%、松油醇2~6%。引诱剂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比为:α-蒎烯24.64~32.86%、β-蒎烯22.91~30.55%、3-蒈烯6.51~8.68%、β-水芹烯2.97~3.96%、异松油烯0.74~0.99%、月桂烯0.62~0.83%、其他1.60~2.13%、乙醇16~24%、苯乙醇2~10%、松油醇2~6%。诱捕装置由圆柱型主体(3)、置于主体(3)下部的漏斗状接虫器(6)、与接虫器(6)下端连的集虫瓶(7)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诱剂配制方便,使用简单,而且持效期长,是一种无公害的植物保护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诱捕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引诱效果佳,广泛适用于林间防治松墨天牛成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松墨天牛(浙o〃oc/7a/w"s a/feAV7at"s Hope)成虫引诱剂及其 诱捕装置,属害虫防治

技术介绍
松墨天牛又名松褐天牛,是松树上的重要蛀干害虫。松墨天牛对松树造成的 直接危害是,其幼虫危害生长势弱松树和濒临衰弱松树的韧皮部及木质部,破坏、 切断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养分运输,影响松树生长,从而造成成片松树枯死; 成虫则在补充营养期在健康松树的嫩枝上形成伤口,使之枯死。间接危害则是传 播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yrss;o/7e/e/7c/7"s J^/op/7〃ws)是一种全球性的外来 入侵生物,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疫对象,是林业上的一种最具危险性和毁灭性的 病害,称之为松树的"癌症"。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一直是我国森林病虫防治 的重要课题,要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关键是要控制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一松 墨天牛在林间的种群数量。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由于松墨天牛是蛀干害虫,幼虫在寄主枝干的木质部内越 冬,这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传统的打孔注射农药防治幼虫的化学防治方法有 一定效果,但很难大面积应用。喷洒农药防治成虫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虫口密度, 但成虫羽化时间不一致,延续期长,成虫个体的活动期短,喷药时间难以把握; 若大量喷药不仅杀伤天敌还污染环境,而且松墨天牛羽化盛期正值雨季,药剂常 遭雨水的洗涤冲刷,导致持效期短。生物防治却受地理环境、气候等生态因素和 松墨天牛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制约,而且防治成本高,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在松墨天牛防治上多采用成虫诱杀法。成虫诱杀是采用引诱剂结合 诱捕器诱杀成虫的一种方法。目前,应用到生产上的产卵引诱剂主要有日本的 "水卜'口 >"禾口 Mandara-cal I,中国的PE系列、Mat-1 、 M99—1禾口 FJ—MA-02等。 这些引诱剂对产卵期的松墨天牛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但很少能吸引补充营养期间 的成虫。大量的松材线虫已随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时侵入松树,只能起到减轻翌年3病害的发生,对当年松材线虫病害的发生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受到自然界 病木的干扰,尤其是在中重受害林分防治效果比较差,仅能作为虫情的预测预报。 此外,这些引诱剂对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树种上的松墨天牛引诱效果存在较 大差异。成虫诱杀是采用诱捕器结合引诱剂诱杀成虫的一种方法。目前,有不少天牛 诱杀装置的专利技术,如"天牛诱捕器"(专利申谞号:99253657.X),"林间组装式 天牛捕捉器"(专利申请号:200720026597.2),"桶形诱捕器"(专利申请号 200720305637.7),及"松褐天牛诱捕器"(专利申请号03228655.4)。现有这 些用于松墨天牛的诱捕装置虽基本能捕捉松墨天牛成虫,但仍然存在引诱效果欠 佳、不易监测松墨天牛诱杀状况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低、持效性久、引 诱及诱捕效果好的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诱捕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顶空抽气法,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和化学生态研究技术,分离 鉴定出了调控松墨天牛成虫寄主植物选择和雌成虫产卵场所选择的寄主挥发物主要成分及含量。a-蒎烯、e-蒎烯、3-蒈烯、e-水芹烯、异松油烯、月桂烯这六类化合物在松墨天牛交配、产卵、补充营养、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各 成分在松节油成分检测中均被发现,而且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占总量的97.34%。本专利技术的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由松节油、乙醇、苯乙醇、松油醇配制而成, 其中各组份的体积百分比为松节油60 80%、乙醇16 24%、苯乙醇2 10 % 、松油醇2 6% 。本专利技术所述松节油为巿场销售的云南松松节油。所述乙醇为分析纯,体积份 数》95%。所述苯乙醇为分析纯,体积份数>98%。所述松油醇为分析纯,体积份 数》99%。本专利技术的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的制造方法为将各组份按上述比例加入常规 容器中,充分搅拌摇匀后装瓶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比为a-蒎烯24.64 32. 86%、 e -蔬烯22. 91 30. 55%、3-蒈烯6. 51 8. 68%、 0 -水芪烯2. 97 3. 96 %、异松油烯0. 74 0. 99%、月桂烯0. 62 0. 83%、其他1. 60~2. 13% 、乙醇 16 24%、苯乙醇2 10%、松油醇2 6% 。本专利技术的松墨天牛成虫诱捕器,包括圆柱型主体(3)、漏斗状接虫器(6)、 与接虫器(6)下端连接的集虫瓶(7),其中a. 褐色圆柱型主体(3)上端设有能揭开的盖子(2)、外表面上对称开有数 十个直径为2 3mm的引诱剂散发孔(4)、外侧面上焊有互成120。的三片褐色的 挡虫翅板(5),翅板(5)顶端各栓有一根铁丝并集成一束成为挂钩(1),翅板(5)下端用螺丝钉铆在接虫器(6)上,翅板(5)长于主体(3) 5 10cm;b. 内壁光滑的接虫器(6)的上部开口直径大于主体(3)直径8 12cm;c. 与接虫器(6)连接的内壁光滑的集虫瓶(7)的底部开有数个漏水孔(8), 集虫瓶(7)采用市场销售的透光性好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① 本专利技术对松墨天牛两性成虫均有显著的诱集效果,尤其对雌虫的引诱效果 更强。对其他林业害虫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如吉丁虫、叩头甲、象甲、小蠹、 金龟子、及其他天牛。② 通过分离、鉴定所诱松墨天牛是否携带松材线虫或带松材线虫量,用于早 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以及蔓延趋势和范围。③ 本专利技术生产主要原料为松节油,松节油中所含化学成分0-蒎烯41.07%、 e-蒎烯38. 19%、 3-蒈烯10.85%、 e-水芹烯4. 95%、异松油烯1.24%、月桂烯 1.04%、其他2.66%。上述a-蒎烯,e-蒎烯、3-蒈烯3种化合物的含量占总量 的90.11%。这3种主要成分物质在松墨天牛成虫补充营养、雌虫产卵选择寄主中 有着特殊的作用。以松节油作为松墨天牛引诱剂的生产原料,不但有效成分多、 含量高,而且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④ 本专利技术的引诱剂配制方便,使用简单,而且持效期长,是一种无公害的植 物保护剂;本专利技术的诱捕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引诱效果佳能长期 用于林间防治松墨天牛成虫。 诱捕器外观柱型,颜色为褐色。这种设计模仿于松树树干形状和颜色,有 利于加强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诱集效果,当与引诱剂配合使用时,能对松墨天牛成 虫产生更强的引诱效果。◎将引诱剂内置于诱捕器主体中,利用散发孔散发。这种设计不仅能方便地 放置引诱剂瓶;还能有效地避免阳光照射对引诱剂活性成分结构的破坏以及雨水 的冲刷稀释;也能有效地控制引诱剂的释放量,起到缓释的功效。⑦ 三片挡虫翅板互成120。能有效提高松墨天牛成虫的撞击率;有利于空气 流动助于引诱剂散发;还能起到透风稳固的作用。⑧ 接虫器和集虫瓶内壁光滑,有利于撞击挡虫翅板落下的松墨天牛成虫迅速 滑落被捕;还能起到防止进入集虫瓶中的松墨天牛成虫逃逸的作用。⑨ 在集虫瓶底部开有漏水孔,能防止雨水淹没松墨天牛成虫虫体以致腐烂。 不仅利于调查虫情分辨雌雄;也有利于镜鉴携带松材线虫情况;同时还便于捕捉 大量活成虫,用于标本采集和鉴定。⑩ 集虫瓶采用透光性好的材料制成,能直接查看是否诱得松墨天牛及诱捕量o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由松节油、乙醇、苯乙醇、松油醇配制而成,其各组份体积百分比为:松节油60~80%、乙醇16~24%、苯乙醇2~10%、松油醇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苏然肖春喻盛甫周平阳胡先奇王扬陈志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