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亮度导光板结构及边缘型背光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和边缘型背光源
,尤其涉及一种高亮度导光板结构及应用其制成的边缘型背光源。
技术介绍
[0002]LCD液晶显示器不属于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它需要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功能。边缘型背光源(也称为边光型背光源或侧光型背光源)因具备厚度更薄、亮度均匀性优异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LCD液晶显示器中。
[0003]对于边缘型背光源,其常规结构为:见附图1所示,主要包括导光板A5、光源2、光学膜片3和反射膜4,其中,所述导光板A5具有呈板状的基体部分,所述基体部分由具有比空气折射率高很多的透明合成树脂材料(如PMMA等亚克力树脂)构成,所述基体部分与液晶面板呈平行相向设置,并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短边和沿Y轴方向延伸的长边,且借由所述基体部分的长边和短边可实现对所述导光板A5进行定向,具体可参阅附图2所示。另外,在所述基体部分的背面上还设置有用来提高亮度的网点结构,所述网点结构常规采取若干点状的光学元件A,即:见附图3所示,光学元件A的直径在0.03mm~0.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亮度导光板结构,包括基体部(10)和若干用于提高光亮度的光学元件(11),所述基体部(10)由透明树脂材料制成、并呈板状,且所述基体部(10)具有用于接收光源射出的光的入光面(101)、与所述入光面(101)相邻接的光反射面(102)、以及亦与所述入光面(101)相邻接并同时与所述光反射面(102)呈相背对布置的光发出面(103),若干所述光学元件(11)相互独立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光反射面(102)上;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学元件(11)各具有供与所述光反射面(102)贴合固连的贴合面(110)、以及相对所述贴合面(110)倾斜设置并能够对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进行折射的折光斜面(112),且所述折光斜面(112)的一段边缘为沿弧形延伸的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亮度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学元件(11)中,所述折光斜面(112)均朝向光源设置,即所述折光斜面(112)与所述入光面(101)呈相对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亮度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10)为矩形板状,且所述基体部(10)的两个短边侧面均被用作为所述入光面(101);每一所述光学元件(11)中,所述折光斜面(112)为两个,两个所述折光斜面(112)分别与两个所述入光面(101)相对布置,且两个所述折光斜面(112)还呈镜像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亮度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学元件(11)中,两个所述折光斜面(11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贴合面(110)的相对两侧共边连接,两个所述折光斜面(112)的另一端相交于一底端部(1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亮度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以该导光板的水平放置状态为基准,所述光反射面(102)和所述光发出面(103)均为水平布置的矩形面,且所述光反射面(102)还位于所述光发出面(103)的下方;相应的,每一所述光学元件(11)中,所述贴合面(110)为水平布置的平行四边形面,其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入光面(101)相平行的第一边、以及两个相平行的第二边;两个所述折光斜面(112)分别自所述贴合面(110)的两个所述第一边朝下倾斜延伸形成,且两个所述折光斜面(112)的下端相交于所述底端部(1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亮度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学元件(11)中还具有辅助斜面A(111)和辅助斜面B(114),所述辅助斜面A(111)和所述辅助斜面B(114)分别自所述贴合面(110)的两个所述第二边朝下倾斜延伸形成,且所述辅助斜面A(111)和所述辅助斜面B(114)的下端亦均相交于所述底端部(113),所述辅助斜面A(111)和所述辅助斜面B(114)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勝,見村知哉,
申请(专利权)人: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