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碳纤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081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碳纤维管,包括碳纤维内层,碳纤维内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苯硫醚树脂层,聚苯硫醚树脂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玄武岩纤维层,第一玄武岩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纤维层,第一金属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玄武岩纤维层,第二玄武岩纤维层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玄武岩纤维层,具有有效提高碳纤维管的耐磨性,提高碳纤维管使用寿命,提高两组碳纤维管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使用安全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碳纤维管,两组碳纤维管之间不便连接,且连接的强度较低,容易出现断开,以及传统的碳纤维管的耐磨度较差,长时间磨损下导致碳纤维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碳纤维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碳纤维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碳纤维管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管
,具体为一种耐磨碳纤维管。

技术介绍

[0002]纤维管又称碳素纤维管,也称碳管,碳纤管,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入苯乙烯基聚酯树脂经加热固化拉挤(缠绕)而成。
[0003]现有的碳纤维管,两组碳纤维管之间不便连接,且连接的强度较低,容易出现断开,以及传统的碳纤维管的耐磨度较差,长时间磨损下导致碳纤维管的使用寿命降低。
[0004]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耐磨碳纤维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碳纤维管。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耐磨碳纤维管,包括碳纤维内层,所述碳纤维内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苯硫醚树脂层,所述聚苯硫醚树脂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玄武岩纤维层,所述第一玄武岩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纤维层,所述第一金属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玄武岩纤维层,所述第二玄武岩纤维层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玄武岩纤维层,所述第三玄武岩纤维层的厚度比所述第二玄武岩纤维层的低,所述第二玄武岩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玄武岩纤维层。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玄武岩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纤维层,所述第二金属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五玄武岩纤维层,所述第五玄武岩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ABS树脂层。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玄武岩纤维层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六玄武岩纤维层,所述第六玄武岩纤维层的厚度比所述第四玄武岩纤维层的厚度低,所述第六玄武岩纤维层与所述第三玄武岩纤维层之间设置有胶层。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玄武岩纤维层、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玄武岩纤维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玄武岩纤维层、第二金属纤维层、第五玄武岩纤维层和ABS树脂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丝。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玄武岩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定位卡块,所述第六玄武岩纤维层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与所述定位卡块的位置相对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在碳纤维内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苯硫醚树脂层,聚苯硫醚树脂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玄武岩纤维层,第一玄武岩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
纤维层,第一金属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玄武岩纤维层,通过多组玄武纤维层和金属纤维层交织连接,提高碳纤维管的整体强度和耐磨度,同时与聚苯硫醚树脂层和ABS树脂层配合进一步提高碳纤维管的耐磨性,达到了有效提高碳纤维管的耐磨性,提高碳纤维管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传统的碳纤维管的耐磨度较差,长时间磨损下导致碳纤维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第三玄武岩纤维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定位卡块,第六玄武岩纤维层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定位卡槽,定位卡槽与定位卡块的位置相对应,将第三玄武岩纤维层插入第六玄武岩纤维层的内侧,同时将定位卡块卡入定位卡槽中,并通过通孔向第三玄武岩纤维层与第六玄武岩纤维层之间的胶层中注入密封胶水,且通过固定螺丝将其进行连接,达到了提高两组碳纤维管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使用安全性的有益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碳纤维管,两组碳纤维管之间不便连接,且连接的强度较低,容易出现断开,以及传统的碳纤维管的耐磨度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玄武岩纤维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第六玄武岩纤维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碳纤维内层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碳纤维内层;11、聚苯硫醚树脂层;12、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3、第一金属纤维层;14、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5、第三玄武岩纤维层;16、第一套筒;17、螺纹孔;18、第四玄武岩纤维层;19、第二金属纤维层;110、第五玄武岩纤维层;111、ABS树脂层;112、第二套筒;113、通孔;114、定位卡槽;115、第六玄武岩纤维层;116、固定螺丝;117、定位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一种耐磨碳纤维管,包括碳纤维内层1,碳纤维内层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苯硫醚树脂层11,聚苯硫醚树脂层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2,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纤维层13,第一金属纤维层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玄武岩纤维层15,第三玄武岩纤维层15的厚度比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的略低,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2、第一金属纤维层13和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16,第一套筒16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17,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玄武岩纤维层18,第四玄武岩纤维层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纤维层19,第二金属纤维层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五玄武岩纤维层110,第五玄武岩纤维层1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ABS树脂层111。
[0027]需要补充的,多组玄武纤维层和金属纤维层交织连接,提高碳纤维管的整体强度和耐磨度,同时与聚苯硫醚树脂层11和ABS树脂层111配合进一步提高碳纤维管的耐磨性,有效提高碳纤维管的耐磨性,提高碳纤维管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碳纤维管,包括碳纤维内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内层(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苯硫醚树脂层(11),所述聚苯硫醚树脂层(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2),所述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纤维层(13),所述第一金属纤维层(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所述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玄武岩纤维层(15),所述第三玄武岩纤维层(15)的厚度比所述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的低,所述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玄武岩纤维层(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碳纤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玄武岩纤维层(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纤维层(19),所述第二金属纤维层(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五玄武岩纤维层(110),所述第五玄武岩纤维层(1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ABS树脂层(1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碳纤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玄武岩纤维层(1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六玄武岩纤维层(1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因弘张菊轩
申请(专利权)人:欧若拉复合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