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孝清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98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三信号检测端、第四信号检测端、第五信号检测端、第六信号检测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电子手刹拉起和释放开关控制电路基础上,增加第第一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第第二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了两路开关信号对车辆电子手刹系统进行控制,在保留原有电子手刹开关功能基础上,在不影响原车电子手刹功能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获取的车辆状态信息综合判断,增加一路控制信号对电子手刹系统进行智能拉起和释放控制,简化操作提升驾驶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子手刹系统在汽车功能安全等级分类中属于最高等级,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及失效性均有非常高的要求。驾驶员控制电子手刹拉起或释放的开关,不能以简单的通断来识别开关信号。此开关不仅有严格的信号检测要求,还具有故障诊断功能。
[0003]如图1所示,电子手刹开关一般会有两组控制电路,一组控制电子手刹拉起,一组控制电子手刹释放,电子手刹开关控制方式,具有严格的故障检测及可靠的控制信号输出功能。拉起或释放电子手刹均需驾驶员手动操作,某条线路故障时不会识别成有效的开关控制信号。虽然电子手刹开关控制电路并不复杂,但如再增加一路开关信号对电子手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既不影响原车电子手刹开关控制信号,也不影响电子手刹开关的故障检测功能,还可进行双路控制并协同工作,会变得非常困难。如采用传统思维,无论是串联方式还是并联方式,均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三信号检测端、第四信号检测端、第五信号检测端、第六信号检测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并联后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三信号检测端、第四信号检测端、第五信号检测端和第六信号检测端连接。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二微动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五信号检测端和第六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三信号检测端和第四信号检测端连接。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公共端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常闭端或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公共端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常闭端或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常开端与第六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常闭端与第五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一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常闭端或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
微动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常闭端或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常闭端与第四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常开端与第三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一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二电阻器的一端连接。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第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二信号检测端和第六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和第三信号检测端连接。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三电阻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或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与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第二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端或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与第一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端串联第三电阻器后与第六信号检测端连接。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第四电阻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或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与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和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闭端或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和第二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端串联第四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常闭端和第三信号检测端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原有电子手刹拉起和释放开关控制电路基础上,增加第第一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第第二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了两路开关信号对电子手刹系统进行控制,在保留原有电子手刹开关功能基础上,在不影响原车电子手刹功能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获取的车辆状态信息综合判断,增加一路控制信号对电子手刹系统进行智能拉起和释放控制,简化操作提升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所述现有电子手刹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
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信号检测端L1、第二信号检测端L2、第三信号检测端L3、第四信号检测端L4、第五信号检测端L5、第六信号检测端L6、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并联后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L1、第二信号检测端L2、第三信号检测端L3、第四信号检测端L4、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三信号检测端、第四信号检测端、第五信号检测端、第六信号检测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并联后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三信号检测端、第四信号检测端、第五信号检测端和第六信号检测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和第二微动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五信号检测端和第六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信号检测端、第二信号检测端、第三信号检测端和第四信号检测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公共端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常闭端或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公共端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常闭端或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常开端与第六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常闭端与第五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一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子手刹双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常闭端或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常闭端或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常闭端与第四信号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清
申请(专利权)人:刘孝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