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673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五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包括具体步骤如下:将硅烷偶联剂置于容器中,利用循环泵使容器中的硅烷偶联剂进行循环流动,将五金件置于容器中,以实现利用硅烷偶联剂对五金件进行浸泡,与此同时,在对五金件进行搅拌,在五金件起反应后,将五金件取出,并进行晾晒,在五金件晾干后,其五金件的表面会有一层很薄的硅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五金件置于硅烷偶联剂中进行浸泡,以在五金件的表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硅烷,具有能够大大提高五金件和塑胶之间的粘合力,进而会避免五金件和塑胶之间出现缝隙,从而会避免五金件和塑胶之间存在漏气、漏水现象,提高了加工质量。提高了加工质量。提高了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生产
,具体为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五金为传统的五金制品,也称“小五金”。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经人工加工可以制成刀、剑等艺术品或金属器件。现代社会的五金更为广泛,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小五金产品大都不是最终消费品。
[0003]目前有些五金件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包胶,但是当前在包胶的过程中,其五金件和塑胶之间会存在粘合力不够的现象,若是出现粘合力不够的现象,进而会使五金件和塑胶之间存在缝隙,出现漏气、漏水现象。因此,专利技术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其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0008]步骤一:将硅烷偶联剂置于容器中;
[0009]步骤二:利用循环泵使容器中的硅烷偶联剂进行循环流动;
[0010]步骤三:将五金件置于容器中,以实现利用硅烷偶联剂对五金件进行浸泡,与此同时,在对五金件进行搅拌;
[0011]步骤四:在五金件起反应后,将五金件取出,并进行晾晒;
[0012]步骤五:在五金件晾干后,其五金件的表面会有一层很薄的硅烷,此时,即可对五金件进行下一步注塑。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速度为1r/s。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原料按份量计包括:去离子水40份

60份、硅烷10份

12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14份

16份、乙氧基4份

8份、甲基丙烯酸基6份

10份、氨基6份

12份、粘合剂8份

12份、去污剂8份

10份、防锈剂4份

8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
[0016]过程一:将去离子水、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乙氧基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60℃

80℃,混合时间为10min

12min;
[0017]过程二:将甲基丙烯酸基和氨基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50℃

60℃,
混合时间为2min

4min;
[0018]过程三:将甲基丙烯酸基、氨基、粘合剂、去污剂和防锈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60℃

70℃,混合时间为8min

10min;
[0019]过程四:将过程一、过程二和过程三所得到的混合物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85℃

90℃,混合时间为18min

24min,从而得到硅烷偶联剂。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粘合剂的原料按份量计包括:丁苯胶6份

8份、聚氨酯2份

6份、硝酸纤维素6份

10份。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粘合剂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
[0022]过程一:将丁苯胶和聚氨酯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
[0023]过程二:将硝酸纤维素和过程一所得到的混合物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以得到粘合剂。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去污剂的原料按份量计包括:椰子酰二乙醇胺2份

8份、油酸10份

12份、乙二胺四乙酸6份

10份。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去污剂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
[0026]过程一:将椰子酰二乙醇胺和乙二胺四乙酸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
[0027]过程二:将油酸和过程一所得到的混合物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以得到去污剂。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锈剂的原料按份量计包括:石油磺酸钠6份

8份、红丹2份

6份、酚醛4份

8份、锌铬黄1份

3份。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锈剂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
[0030]过程一:将石油磺酸钠、红丹和酚醛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
[0031]过程二:将锌铬黄和过程一所得到的混合物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以得到防锈剂。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
[0033]1.通过将五金件置于硅烷偶联剂中进行浸泡,以在五金件的表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硅烷,具有能够大大提高五金件和塑胶之间的粘合力,进而会避免五金件和塑胶之间出现缝隙,从而会避免五金件和塑胶之间存在漏气、漏水现象,提高了加工质量;
[0034]2.通过使硅烷偶联剂进行流动,以及再通过对五金件进行搅拌,不仅能够对五金件进行充分浸泡,还能够在五金件的表面上均匀的形成一层很薄的硅烷;
[0035]3.通过选用去离子水、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乙氧基、甲基丙烯酸基、氨基、粘合剂、去污剂和防锈剂作用原料,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具有能够提高硅烷偶联剂的粘结力以及去污和防锈能力的作用,通过使硅烷偶联剂具有去污和防锈能力,进而能够实现对五金件的表面进行清理,以提高后期的加工质量,以及还能够提高五金件的防锈性能,延长了五金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8]实施例1: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请参阅图1,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0040]步骤一:将硅烷偶联剂置于容器中;
[0041]其中:
[0042]硅烷偶联剂的原料按份量计包括:去离子水40份、硅烷10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硅烷偶联剂置于容器中;步骤二:利用循环泵使容器中的硅烷偶联剂进行循环流动;步骤三:将五金件置于容器中,以实现利用硅烷偶联剂对五金件进行浸泡,与此同时,在对五金件进行搅拌;步骤四:在五金件起反应后,将五金件取出,并进行晾晒;步骤五:在五金件晾干后,其五金件的表面会有一层很薄的硅烷,此时,即可对五金件进行下一步注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速度为1r/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原料按份量计包括:去离子水40份

60份、硅烷10份

12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14份

16份、乙氧基4份

8份、甲基丙烯酸基6份

10份、氨基6份

12份、粘合剂8份

12份、去污剂8份

10份、防锈剂4份

8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五金包塑胶的表面粘合力提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过程一:将去离子水、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乙氧基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60℃

80℃,混合时间为10min

12min;过程二:将甲基丙烯酸基和氨基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50℃

60℃,混合时间为2min

4min;过程三:将甲基丙烯酸基、氨基、粘合剂、去污剂和防锈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60℃

70℃,混合时间为8min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文思陈海胤
申请(专利权)人:祥和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